脑海中无法停止的“小苹果”

时间:2022-10-21 05:33:03

脑海中无法停止的“小苹果”

上午课结束后,小明愁眉苦脸地走进班主任的办公室。“老师,我想下午请假回家,我可能病了。”小明弱弱地说。

“哪里不舒服?”老师关切地问。

“是我的耳朵,不断听见《小苹果》,都半天了,根本停不下来。早上我听到的只是《小苹果》中的一段而已,可之后整首歌不断地在耳边重复。不注意它还好,我越注意,就越停不下来。”小明苦恼地说,“老师,我根本集中不了精神听课!”

躲在耳朵里的“虫”

其实,小明遇到的情况相信在许多人身上都发生过。当我们听到一首熟悉的歌曲时,负责传送听觉信息的听觉皮质就会被启动。这也是为什么当我们再一次听到熟悉的旋律时,就会自动补上剩下的段落,并在耳畔不停地重复播放这首歌曲,挥之不去。有研究者将其命名为“不自主的音乐想象”。因为这种现象像有一只虫子,躲在人的耳朵里反复唱歌,赶也赶不走,人们更喜欢生动地称它为“耳虫现象”。

也许大家都认为“耳虫现象”出现的关键在于耳朵,可实际上它发生在人体最复杂的部位――大脑。无论是“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还是“就这个feel倍儿爽……”,它们都是在我们的脑神经中不断地反复,所以我们不可能用勺子把这些“耳虫”从耳朵里掏出来。

无害但让人很烦躁

大脑是人体中最复杂的部位,而科学家对大脑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所以至今还不能准确地解释“耳虫现象”的成因,但也不是一点进展都没有。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它的产生和“记忆的非自主提取”有关。

人的记忆中,有许多内容是彼此相关的,当我们想起A时,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B。比如,一说“锄禾日当午”,我们不由自主地就会想起下一句“汗滴禾下土”。“耳虫现象”也是如此,当我们听到有人哼唱《小苹果》的开头,或者看到一个诱人的苹果,大脑就会不受控制地想起《小苹果》这首歌的旋律。这一观点,恰好印证了“耳虫现象”播放的部是我们常听的歌曲。因为这些歌听得多了,我们无意中会记得更熟。

科学家曾做过调查,绝大多数的人都经历过“耳虫现象”,但它基本上是无害的。除了极个别情况之外,半小时或几小时之后,“耳虫现象”自然会消失不见。不过,“耳虫现象”会造成“认知瘙痒”:不想还好,越想它越停不下来,就像挠痒痒一样。不挠的话,痒得还不严重,但是越挠越痒,这种感觉会让人很烦躁。

小小口香糖来帮忙

其实,要赶走“耳虫”很简单,一片口香糖即可做到。也许你会将信将疑,不过,不管你相不相信,这可是科学界最新的研究发现。

研究者为此进行了3个实验,他们召集一批志愿者,先让他们听当下最火的一首流行曲,然后将他们分成3组:第一组什么部不做,第二组用食指敲拍子,第三组嚼口香糖。实验对比的结果是,嚼口香糖的志愿者的脑海中再想起歌曲的情况最少。

是不是很神奇呢?研究人员解释说,嚼口香糖这个动作与在心中默念不相关的内容一样,都会影响到我们真实或脑海中的发声器官。

同学们,下次如果再有不请自来的歌曲或旋律在你脑中不断重复,你们就知道该怎么做了吧!

上一篇:我国对公贷款资产证券化产品定价研究 下一篇: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