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准扩围奏响股市春天前奏曲

时间:2022-10-21 05:12:13

存准扩围奏响股市春天前奏曲

日前,中国银行战略管理部副总经理宗良向《投资者报》证实,“中行已经接到央行扩大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缴存范围的通知。”

在不少人看来,这次准备金缴存范围的扩大,其冻结资金的效果就相当于提高1.5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市场担心,央行在进一步收紧货币。

表面上看,这绝对是个利空消息。但如果从央行不断挤压间接融资市场并试图扩张直接融资市场的角度来看,利好多于利空。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接受《投资者报》采访时表示,扩大存款准备金缴存范围,被市场解读为利空是有偏差的。他认为,存准扩围将冻结大约9000亿元资金,自然会影响到银行的放贷能力,但银行的“缩身”,社会融资需求会被倒逼到直接融资上去。

从央行高层近期表态及官方文件来看,扩大直接融资的表述处处闪现。今年以来,国际板、新三板若隐若现,在港发行人民币债券日益常态化,无不体现出金融决策层加快直接融资、缓解中国金融业银行独大不合理格局的决策脉络。

银行该歇歇脚

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给世人的警示之一,就是当银行大到不能倒的时候,金融风险的隐患将是巨大的。作为中国金融业的最高监管当局,央行显然在试图避免这样的局面出现。

央行研究员宋泓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央行存准扩围意在加强监管。国内银行经过近些年的跨越式发展,很多银行尝到了超高速扩张、非常规发展的甜头,各家银行都铆足了劲无限膨胀,“央行此番存款准备金缴存范围,加强监管就是在警示这种‘超速’行为”。

今年两会期间,副总理就狠批过小银行往大银行发展的“三不倾向”,即不平衡、不持久、不匹配。他指出,目前我国小银行往大银行发展的势头不减,很多银行都在往大搞。

一些银行在大举扩张拼命拉存款的同时,甚至打起了政策球。目前,存款准备金率达到21.5%的高位背景下,不少银行就把保证金存款当作第一生命线,只因为该项业务无需缴纳准备金。

数据显示,保证金存款呈极度飙升之势。在存款余额中,保证金存款占比5%左右,但今年1至7月的增量,保证金存款占比接近20%。

连平表示,今年以来,保证金存款增速较快,一些中小银行甚至把保证金存款作为存款的重要来源。“部分银行今年的新增存款中,保证金存款占比甚至高达40%~50%。”他说。

这种不受存准率约束的保证金存款无序扩张,成为央行出台保证金新规的直接导火索。宋泓均认为,现在很多银行得了“肥胖症”,作为央行,首先要考虑的就是防范金融风险。

在中国银行战略管理部副总经理宗良看来,银行规模过大,巨大的资本金压力,将使银行系统性风险逐渐累计,这肯定不行。

金融业调结构

专家分析认为,央行此次出台保证金新规,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管,更为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中国金融体系中银行独大,结构性失衡问题比较严重,金融风险过多集中于银行体系,决策层有意识地予以弱化。

目前的中国金融业,包括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及租赁(金融租赁)五行业。按照2010年底的统计数据,这五行业的总资产,分别为95.3万亿元、5.37万亿元、1.97万亿元、3.04万亿元、0.3万亿元,各自占比89.92%、5.07%、1.86%、2.87%、0.28%。与五年前比较,结构变化不大,基本上是银行业一统天下。

香港天大研究院8月30日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长期将金融业发展的重点放在银行业上,金融业其他行业的发展则严重滞后。金融体系存在的结构性失衡,已极大地制约着中国经济和金融的发展。

对于中国金融业发展过程中的结构严重失衡问题,央行行长周小川并不讳言。在其去年10月发表的一篇署名文章《中国金融业的历史性变革》中,他坦言,长期以来,我国金融市场发育程度较低,主要表现为金融创新产品缺乏、直接融资特别是公司债券市场不发达、间接融资比例过高,导致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弱化。

在宋泓均眼里,周小川是一位很稳健的金融家。金融风险过多集中于银行体系,自然令这位央行行长试图改变。在中国金融业中,银行已经足够庞大,以总资产划分,尽管银行占比从五年前的94%降到了2010年底的89%,还依然还是一个大块头,银行业“缩身”恐怕是监管层乐意见到的。

近日,银监会公布的7月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情况显示,截至7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总资产为103.17万亿元,较6月末的104.14万亿元减少了近1万亿元。

对此,专家表示,像巴舍尔协议Ⅲ之下的银行业监管框架、表外业务的规范、对违规揽存的警示,都体现出对银行业的监管日益加强,这自然使得银行在揽存、放贷上都受到制约。

中国经济需要调结构,金融业调结构其实也在悄然进行。

直接融资加速

宗良认为,前几年信贷增长过快,现在监管层有意识地在通过提高银行的监管标准,压缩间接融资,适当扩大直接融资规模。

从理论上讲,假如实体经济发展需要一个定量的资金需求,当属于间接融资的银行信贷受到压制时,社会融资需求如何满足?自然是债市、股市的直接融资来补缺。“当信贷减少,社会的融资需求必然会逼到直接融资上去。”连平说。

其实从央行高层表态及官方文件来看,扩大直接融资可谓是央行今后的重头戏。日前央行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1)》表示,今年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今后金融工作的重点是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央行将更加重视社会融资总量指标。

从央行公布的上半年社会融资结构看,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的53.7%,同比低3.2个百分点,企业债券占比8.5%,同比高0.5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占比3.4%,同比高0.5个百分点。连平认为,贷款占比下降、企业债券和股票融资占比上升体现了融资结构逐步优化的大趋势。

去年底,央行副行长马德伦曾经公开表示,要运用多元化的融资工具拓宽融资渠道,形成适宜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比例。从央行公布的社会融资总量结构分析,2010年直接融资的比例仅为17.3%,显然太低。但多少适宜,宋泓均表示,央行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定论。

在西方国家,直接融资占比一般都超过50%。宗良认为,中国在30%~40%左右将是适宜的。其理由是,中国的金融市场不是很完善,在融资方式上还不能过度市场化。

在扩大直接融资的锐度上,受访专家均认为,当前,央行的货币政策面临两难的选择:保增长与控通胀。一般而言,间接融资比重高,货币总量相对就会比较多;而直接融资只涉及货币在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转移和交换,不存在货币乘数效应。

在货币取向两难之下,央行加快推动直接融资,将是最为现实的选择。

资本市场春天

如果担心股市扩容会拖累市场,则完全没有必要。当初股权分置改革时,不少人也有类似的担心。但最终结果是股权分置改革带来了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

从现有迹象分析,加快直接融资的政策脉络日益清晰。股市、债市的发展壮大,也在逐渐提速。首当其冲的就是新三板。

不要担心流动性的问题。当政策层面倾向于直接融资为重心时,流动性已然不是问题。要知道,直接融资比例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对应的都是千亿级的资金量。

海通证券新近的研报就认为,中线布局的时刻已经来到。因为银行理财产品规模压缩、全民放贷断裂后,庞大社会存量资金转而配置A股。他们预计,这个时间点可能在四季度。

扩大直接融资背后隐射出,或许就是股市的春天。

上一篇:9月反弹有限 期待末季行情 下一篇:李迅雷:直接融资有三大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