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分层教学法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时间:2022-10-21 05:01:11

借助分层教学法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摘要:众所周知,每个学生都具有差异性。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状况、思维方式等多方面因素对其进行因材施教,一定可以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 初中数学

在我们生活的大千世界中永远不可能找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就如永远也找不到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的学习能力既有内在因素,同时也有外部条件的影响。如果学生能力、所处层次不同,却被教师强硬地以同一种思维方式对待的话,结果往往是背道而驰。实践表明,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使每个初中生都能找到适合并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以下是我对分层教学所做的具体探究,以供参考。

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的重要作用

就“教学”而言,教师是“教”,学生是“学”,“学”应该是主体,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特质:接受能力、学习方法、基础知识等都有所不同,所以教师的“教”必须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质为每个学生设计出适合自己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即分层教学。

(一)分层教学对学生发展的利处

对于数学通常是“会者不难,难者不会”,因为数学对于头脑的灵活性要求较高,它并不是一套既定不变的规矩,需要举一反三、灵活对待。对于思维活跃的学生在很短时间内就可以掌握,而对于一些思维能力相对弱一些的学生常常要花很多时间才可以消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教师不考虑这些因素,只是墨守成规地按照教程进行教学,那么只能让能力强的学生觉得学不到东西,能力弱的学生觉得跟不上,最终导致两端不平衡,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而利用分层训练、辅导这样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深层次挖掘每个学生身上的可能性,则可使每个学生的学习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二)分层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学习的自信

对于数学的学习往往是学得越好兴趣越大,而那些学得不好的学生通常会惧怕它。因此,如果教师仅以老套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那么数学能力强的学生往往会觉得没有任何的挑战,而逐渐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相对而言,能力较弱的学生也会因为自信心受到多次打击而不愿碰触从而破罐子破摔,继而一蹶不振。实践表明,只有在这样不平衡的基础上采用分层教学,才会让优等生在已经掌握的基础上去深层次地研究更加具有挑战性的题目,而能力较弱的学生则可以巩固基础,打牢地基,从而更好地向上发展。

二、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法

(一)按学生的不同特质,使目标层次化,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通常情况下,基于学习数学的能力程度可将学生大致分为以下三个层面:(1)数学基础扎实,同时学习方法得当,理解能力、掌握能力以及思维活跃度都比较强的学生;(2)最基本的知识基础掌握较好,同时也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只要用心培训完全可以提升能力的一类学生;(3)相对来说接受力、理解力不够,基础也不是太牢固,思维活跃度也不够的学生。

(二)课堂教学的层次化,针对不同学生会有不一样的教学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是教师教、学生学的一个互动关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抓整体为主,扶个体为辅,将这种分层方法更好地运用到上课的过程中。

1.植入新的课堂内容

我们知道,数学的内容和知识点并不是完全没有联系的,而是相互串联的,因此教师会在上课之初以之前讲过的内容为引子开始新课的导入,这就为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牢固的学生增强了记忆,而当需要由旧的内容向需要讲解的新内容过渡的时候,处在第二阶层的学生就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们可以主动地来理解这个问题并回答问题,当然可能会有考虑不到或是暂时还没有想到的问题,这时学习能力强、思维最活跃的的学生就可以进行补充。这样整个课程就可以照顾到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是所有的学生都有不同的收获。

2.课后对于堂上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练习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很多学生会有这样的状况:课堂上感觉都听懂了,可是等到做练习的时候又无从下手。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缺乏一定的练习,可见课堂练习对学生至关重要。针对第一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其安排一些可以拓展思维、增强知识掌握的题目;第二层次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增加思维的开拓,以及对细节方面的了解和掌握的训练;对于接受能力较弱的第三层次的学生而言,教师要做的就是让他们练习基础题,强化基础知识的掌握,将基础打得足够扎实。

(三)对于掌握知识能力不同的学生,分层布置任务

我们知道,人只有不断地向前才会有所进步,学习也是一样。对于唾手可得的内容,学生往往会觉得没有意义,因此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掌握分寸,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觉得这样的题目虽然自己并不熟练但还是可以完成的,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知识技能的提升。具体而言,教师要让第一层的学生在基础掌握牢固的情况下,多做些灵活运用的题型;第二层次的学生多做一些可以提高自己综合能力的练习题;第三层次的学生依然是打牢基础,稳固所学的内容。

(四)考核层次化,使知识更加深入

既然层次有所不同,那么所要达到的目标自然会有所不同,因此在考核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划分不同的考核目标。例如,有些题第一层次的学生必做,第二、三层次的学生选做,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做到力所能及,从而逐步提升全体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总之,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进行因材施教,可以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质,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还能够全面发展,最终成为优秀的人才。

上一篇:八卦是怎样炼成的? 下一篇:超前夸张“还X就Y”格式的语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