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智慧城市载体建设

时间:2022-10-21 04:36:51

透视智慧城市载体建设

摘要:加强智慧城市载体建设对于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城市运行效率、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的现状和问题,出了行之有效的改善建议,阐述了智慧城市载体建设投融资模式及落实措施。

关键词:城市;基础设施;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一、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系现状及问题

1.1城市交通拥挤

随着城市经济和城市机动化的发展,居民使用私家车出行的频率增高,行车量的增加致使交通高峰期经常出现堵塞,拥挤现象。加上停车设施不完善、城市交通规划、建设、管理落后,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建设面临资金严重短缺、融资渠道狭窄、方式简单僵硬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了城市交通事业的发展。

1.2 重复性建设问题严重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设计、规划、布局普遍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城市规划水平较低,规划管理体制尚不完善。由此导致了许多城市的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制约了基础设施服务功能的发挥。

1.3 有些项目建设周期过长

许多政府由于基金和时间计划考虑的周全,造成盲目投资。一个项目很可能只进行到一半就没有了资金,只好停止,要么等待新资金拨入,要么等下届政府解决。还有很多项目效率低下,施工时间太长,不能够按期完成。

1.4 政府机构不合理,效率低下

政府垄断经营是我国城市基础设施运营效率低下、公用产业资不抵债的主要原因,也是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管理改革中的顽症。长期垄断经营,会导致经营单位缺乏竞争压力,生产、运营效率低,技术、管理创新乏力,人员大量冗余,政府财政负担过大,企业经营包袱沉重。此外我国政府机构臃肿,设置众多,机构重叠、业务交叉,而各部门之间权责划分又不够明晰,造成政出多门、管理分散、政令不一的现象。

二、完善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系的对策

2.1加强城市道路规划与公共交通建设

首先,加强城市道路细致规划,使交通网便于通行。通过增加养路费、限行等政策控制私家车和政府用车出行的数量,提倡乘坐公交出行。其次,完善公共交通建设,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公交部门的补贴,使公交成为方便实惠的交通工具。开通快速公交,并提高快速公交的效率。根据"公交优先"的原则,构筑现代化的城市公共客运体系。

2.2加强规划,避免重复性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事业,其长期有效的执行有赖于合理的长期总体规划,以最大限度地防范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现象的产生,提高建设的整体效率。同时,城市总体规划应封闭和半封闭向公开透明的状态转变。政府应广泛听取城市居民意见,并向有关专家进行咨询。

2.3寻找多元化投资主体,引入竞争机制

除了政府出资外,还可以利用民间资本,外资等来参与基础设施建立,用多元化投资方略来解决建设资金不足问题。其次,对一个项目的规划以及建设要引入市场机制,以提高项目办事效率。通过公开招标,择优选择承包单位。推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建立投资责任约束机制,实行全过程负责并承担投资风险。

2.4加强公众监督

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使用透明度,加强公众的监督,抵制腐败现象。政府部门应广泛听取城市居民意见,建立专门机构收集公众建议,通过投票和听证会制度来解决信息失灵问题。全面评价政府官员的政绩,对于和以牺牲公众利益为代价追求政绩的官员要给以严厉处分。

2.5根据不同类型的城市,突出建设重点

如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要围绕国务院确定的五大功能定位,全面推进以交通枢纽为核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大中城市要围绕提升辐射带动能力,加快推进中心城市与城市组团间基础设施建设和对接,高标准建设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与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配套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县级城市要围绕发挥吸纳农业人口转移主阵地作用,适度扩大城市规模,加快提升基础设施综合承载能力;小城镇要围绕形成小城市、特色镇、生产生活服务中心等不同功能类型的发展模式,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支撑和保障能力。

三、智慧城市载体建设投融资模式

智慧城市载体建设需要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充裕资金保障。

3.1国内模式和经验

3.1.1建立资金筹措机制。全面开放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建立政府与市场合理分工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大力推行公共私营合作制(PPP)投资运营新模式,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引进专业咨询机构,做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顶层设计和整体策划。对准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公共交通、地铁、公共停车场、污水处理、热力和垃圾焚烧等),通过建立投资、补贴与价格的协同机制,使投资者获得合理回报;对于非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城市道路、桥梁、地下排水管网、公园绿地等),推行基础设施建设与新区开发、旧城区改造、棚户区改造、特色商务区、中心商务区建设等商业地产开发的市场化融合模式,配套建设城镇基础设施;对于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燃气、电力等),通过公开招标,完善特许经营制度,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运营。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引进社会资本进入城镇供水、中水回用、雨水收集、环卫保洁、垃圾清运、园林绿化等市政公用事业领域的运营和养护。

3.1.2融资方式。争取政策性金融机构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积极争取试点省纳入市政债券发行试点地区。鼓励投融资主体通过发行企业债、短期融资债、中期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扩大直接融资比重。鼓励发展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信托、保险资金、资产证券化、融资租赁、股权转让等多种融资方式。培育和支持各类市政公用企业、投资企业上市融资,稳步扩大IPO融资规模,支持已上市公司通过增发、配股等方式实现再融资。省内各级人民银行要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投入力度,通过委托贷款、银信合作、银保合作、理财产品等多种方式拓宽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

3.1.3强化市政公用行业市场监督管理。实行投资、建设、运营和监管分开,建立政府主导、企业自主、权责明确、公开透明的市场化运作机制。改革现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事业单位管理模式,向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的企业化管理模式转变。制定相应配套政策和标准,建立完善特许经营招标投标、运营监督、市场准入退出、履约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监管等制度,有效规范特许经营行为。健全市政公用行业监管机构,完善监管手段,加强公用事业监管。

3.1.4健全服务价格和费用征收体系。进一步完善城市公用事业服务价格形成、调整和财政补偿机制。省发展改革、财政、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大力推进市政公用事业价格改革,解决成本与价格倒挂问题,减少政策性亏损,建立良性投入产出机制。因价格、收费标准不到位造成的政策性亏损,地方财政应在年度预算中列出专项资金予以补贴。提高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将污泥处理费用纳入污水处理成本,加强自备水源用户污水处理费征收管理。完善供热计量价格和收费管理办法,改进垃圾处理费征收方式,合理确定收费载体和标准。进一步加强城市市政公用领域各项费用的征收和管理,健全费用征收机构,完善征收机制,提高收缴率和资金使用效率。

3.1.5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好项目储备,采取项目捆绑、整体包装等方式,积极开展银企对接、项目洽谈活动,及时向社会推介,公开项目信息。细化招商优惠政策,增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融资吸引力。加强对招商引资项目的跟踪服务,落实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各市县建立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台账,明确项目建设单位、政府部门责任,量化项目推进进度,开展项目实地观摩讲评,强化项目督导考评措施,对项目实施常态化管理,保障招商项目实施。

3.2国外典型国家做法及借鉴

3.2.1保障城市基础设施资金

美国各级政府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非常重视。重点主要集中在改善社会和经济发展环境方面的项目上。联邦政府主要负责涉及国家全局或需投巨资的公益性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并据此向地方政府提供拨款、贷款和税收补贴。美国州一级政府,尤其是州以下的地方政府是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主角。其资金来源包括税收、基础设施企业的收入、市政债券、赞助捐赠等。但地方政府财力同样是有限的。为此,美国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几乎所有的地方政府和地方政府机构均通过组织发行市政债券募集了大量低成本社会资金,不仅对推动美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还解决了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代际公平负担问题。美国还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较为典型的模式有BOT和TOT两种。

3.2.2积极吸引社会资本

埃及现有的铁路全部由国家经营,连年出现亏损,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开罗等大中型城市居民住宅区不断扩大,为了方便市民的出行,还需要兴建连接这些城区的轻轨铁路。这些将大大超出了政府的预算能力。因此,埃及政府制定了新法案引进私人资本的投资。埃及政府向人民议会提交了关于允许私人资本参与城市轻轨铁路建设的新法案。由于新法案的通过,埃及出现了新一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热潮。

3.2.3规划谨慎细致

巴黎启动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达73项,小项目预算为几百万欧元,最大的项目高达30亿欧元。作为巴黎市政府的项目,由城市规划局组织专家进行讨论,确定原则与目标,同时听取周围居民的意见,再报市政府批准。如果出现两种意见争执不下、难分优劣的情况,规划局则将两种不同意见提交政府,并说明各自的理由,由市政府组织公开的听证会,吸引各方代表参加,最终由巴黎城建委员会决定取舍。涉及与巴黎大区有关的项目时,市政府要与有关省政府磋商,达成共识。

四、落实和保障智慧城市载体建设

4.1加大财政和土地支持力度

重视智慧城市载体建设,各市、县人民政府是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责任主体。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的投入。加大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以及城镇污水管网专项等支持我省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全省城市基础设施规划、标准制定、监测监督、信息平台建设运营和研究经费等。研究出台配套财政扶持政策,认真落实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税费减免优惠政策。各级政府要优先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需求,将其纳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和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项目,应当以划拨方式供应建设用地。项目所在地政府要落实土地征收、群众安置的主体责任,做到和谐征收、无障碍施工。

4.2提高建设项目审批效率

对确定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项目立项、规划、环保、用地等前期工作。进一步优化简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减少和取消不必要的行政干预,逐步转向备案、核准与审批相结合的专业化管理模式。要强化部门间的分工合作,做好环境、技术、安全等领域审查论证,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探索建立审批“绿色通道”,提高效率。

4.3加快项目建设

各市县要统筹组织协调在建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施工建设进度。通过建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信息系统,全面掌握在建项目进展情况。各市县要列出在建项目的竣工时间表,倒排工期,分项、分段落实;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建设资金、材料、人工、装备设施等及时到位;要优化工程组织设计,充分利用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推进在建项目实施。对经审核具备开工条件的项目,要抓紧落实招投标、施工图设计审查、确定施工及监理单位等配套工作,尽快开工建设。

4.4强化监督考核

省政府与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政府签订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年度目标责任书,将涉及民生和城市安全的城市管网、供水、节水、排水防涝、防洪、污水垃圾处理、消防及道路交通等重点项目纳入城市人民政府考核体系,由联席会议办公室每年组织考核。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城市、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没有完成目标任务、质量评价不合格、发生重大事故的政府负责人进行约谈,限期整改,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参考文献

[1]张亚军.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新一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J].上海城市规划,2010(3).

[2]代淑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管理研究[J].新西部,2010(5).

[3]王立校,靳秉强.现代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系初探[J].经济论坛,2008(15).

[4]郭先登.关于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研究[J].东岳论丛,2008(1).

[5]王艳,冉成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效率问题研究[J].城市话题,2007(1).

[6]信息中心.他山之玉:一些国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经验和做

上一篇:电力工程的安全与质量管理探讨 下一篇:我国钢铁企业工业废物处理技术应用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