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动中发展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策略

时间:2022-10-21 02:44:31

在活动中发展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策略

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是儿童进入社会、成为未来主人的一项重要技能,也是促进幼儿社会化的一个基本要素。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一般的同伴交往和具体的同伴冲突是儿童发展视角转换能力的必要条件,是儿童摆脱自我中心的前提。”良好的同伴交往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促进幼儿的社会往的发展,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幼儿交往能力的形成应包括以下心理倾向:与伙伴接近的需要;对合作活动的兴趣;言语交流的愉悦。学龄前期幼儿的上述心理倾向显示出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由外在向内在转化与提高的过程。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是形成良好性格的基础工作, 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应引导幼儿在快乐的活动中发展同伴交往能力。

一、在游戏活动中引导幼儿同伴交往

在游戏中,幼儿同伴交往的过程其实是一个“自我中心”向“愿意共享”发展的过程。教师要结合幼儿日常生活,使他们体会到:如果一个人不会好好地与他人商量、交流,那么谁也不会和他交朋友,他永远都会孤单。

1.唤醒幼儿交往意识

【实录1】 :乐乐在第一次活动中,紧紧抓住自己手上的玩具,不愿意给其他幼儿分享。第二、三次活动中,她的情绪有所放松,并能旁观他人玩,偶尔笑一笑。第四次活动,她带了辆公交车,看着一个小男孩玩警车,不一会儿,男孩主动与她交往:“来,开车!”并用手做开车动作。她蹲下去,笑眯眯地把车开过去,可当男孩一接手她的公交车,她的笑容没有了,眼睛也红了,并立即把公交车抢到手里。她不由自主地想要和同伴一起玩,可对公交车习惯性的占有,使她一下子脱离不了“自我中心”的心理定势,她以为自己失去了公交车,她不知道什么是共享。过了好一会,她也学男孩的样子,独自玩着车,男孩又主动和她交往:“你做1号车,我做2号车。”说着把自己的车放在1号车后面,他俩对望着笑了。最后,她的车到了男孩的手里,男孩的车到了她的手里。在此次活动中,我们看见,她已经成功地尝试了分享和轮换过程,感受到与同伴交往是愉快的。在以后的活动中,她不仅经常和男孩玩,还和其他同伴交往,并建立了友谊。

我们从中可以得出:一方面,幼儿的内心需要同伴与之玩耍,主动找同伴交往。另一方面,“自我中心”的心理定势却使幼儿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受挫,不断产生矛盾,在一次次的矛盾和冲突中,交往一次次地发生,幼儿渐渐体会到与同伴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并试着累积一些和同伴交往的经验和方法,从而促进新的交往不断产生。

2.培养幼儿语言交往能力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社会化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中社会适应的主要工具是语言。在幼儿阶段的交往中,语言交际已成为幼儿重要的交往方式。第一步,我们鼓励幼儿大胆开口,敢于表达;第二步,我们及时教给幼儿一些交往性的语言。通过一些简单词汇和句式的学习,幼儿才能更好地与人交流;第三步,我们要求幼儿运用语言交往,引导幼儿从模仿开始,逐渐学会主动与人交流。从单个词汇运用,到使用比较规范的句式,再到能够运用一段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幼儿在运用中能熟练掌握各种交往语言,交往能力就渐渐提高了。

【实录2】 :聪聪在搭积木,不小心积木掉了下来,好朋友小红帮忙去捡,并试图帮助搭建,结果聪聪以为好朋友想抢玩具,便顺手推了她一把,小红哭了起来。

【实录3】 :排好火车走,走在后面的孩子感觉不好拉前面孩子的衣服,于是随即将手搭在了前面小朋友的肩膀上,前面的孩子生气了,跺脚嚷起来了……

从以上实录可以看出,在平时的活动中幼儿与同伴之间是有密切接触交往的,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幼儿的动机都是单纯的、无一定目的、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的。之所以会经常产生冲突,多半是在沟通和交往方法上存在一些小问题。教师需要随时关注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表现,针对发生的问题,及时引导孩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并用快乐沟通的方法化解孩子之间的矛盾。

二、在区域活动中提高幼儿交往能力

活动区教学是当前我们实施素质教育、推动幼教改革的重要的教育活动形式,每个班上都会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立活动区域,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区域活动,他们可以在区域活动中随心所欲地玩,在玩的过程中给孩子们提供了大量的交往机会,在同一区域活动的孩子,一般都具有共同的或相似的兴趣爱好和发展的需求。在活动中,每个幼儿都能通过不断的相互交往、合作,产生新的想法,进而不断地去探索新的环境、获取新的知识。

【实录4】 :区域活动开始了,几个孩子们都选择了建筑区搭高楼,大家都想当建筑师,但建筑材料数量有限。这时孩子们出现了争抢的现象,他们谁也不肯让谁,材料被他们抢得四分五裂。教师看见后,走了过去,问:“你们是不是都想当建筑师搭大楼啊!”几个孩子不约而同抬起头,几乎全是委屈的样子看着教师。教师接着说:“大家都想当建筑师当然好,可是你们每个人材料都不是很多,搭出来的房子肯定不会很高很大,你们能不能想想看,有什么好办法使自己的楼房搭得高一点呀。”缓缓想了想说:“我们可以大家一起合作,把刚才各自拿到的材料放在一起搭,这样我们就可以搭出高楼大厦了。”于是建筑区里的建筑师你一言我一语,在开心、愉快的氛围中又开始工作了。对于低龄孩子来说,单纯的讲道理未必能被孩子们所理解,而对发生的争抢事件进行现场解决更能给孩子们以启示,对于提高他们的交往合作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幼儿从独立的家庭生活走向开放的集体环境,在家里,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愿望较随意地活动,但在集体活动中逐步学会与同伴快乐合作,交往能力就显得很重要,而区域活动对幼儿来说是一个锻炼能力的好机会。合作的过程也是同伴交流、相互接受的过程。

三、在亲子活动中发展幼儿交往能力

交往能力不是单一的某种能力,幼儿的交往是一点一滴、循序渐进地在集体生活中学会的,因而家庭教育不容忽视。必须强调家园一致的原则,才能取得教育的最大实效。要给幼儿与同龄伙伴交往的机会,家长可以相约带着幼儿去外面玩耍,或者一起去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实录5】 :周末,天气很好,阳光温暖,每个人脸上都流露出开心、快乐的笑容。家委会成员组织全班一起来到了农家进行亲子活动。在一路相随的笑声中,孩子们指东指西、问这问那,而今天的父母也有更多的兴趣和耐心去倾听和解说。路过一块种满像玉米秆似的农作物的田地时,很多人都以为是玉米地,有经验的家长告诉孩子们:这是高粱,它不长玉米棒子,顶上那垂下的挂满红色的小颗粒的穗子,就是高粱。当然,在这清新、美丽、多彩、香甜的山间农田上,不光孩子们的疑问,就连我们大人们的疑问都有很多……中午大家在农家用餐,品尝了纯朴的农家菜,饭后组织大家进行了游戏——推独轮车比赛,孩子坐在独轮车上,由家长接力推;家长们还开展了运南瓜比赛;亲子拔河比赛;等等。大家玩得其乐融融,走在回来的路上,孩子们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对农家之行意犹未尽。

现在的孩子都生活在大城市里,很少感受到农村的乡土气息,再加上父母们平时工作比较忙,与孩子一起交流的机会很少。家长们都说这样的活动很好,既开阔了孩子的眼界,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让孩子们尽情享受到了大自然带来的快乐,也增强了他们与同伴之间的交往能力,同时增进了家长和孩子之间、孩子与孩子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感情。

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需要根据研究的内容、阶段目标,有目的地选择游戏、区域、生活等内容,边实践,边探索。在这些游戏和活动中,幼儿才能真正领略到与同伴交往的愉快和欢乐。

(浙江省杭州市紫阳幼儿园 310002)

上一篇:语文教学创新切忌矫枉过正 下一篇:在心中种下“一株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