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几种校本教研模式

时间:2022-10-21 01:40:02

常用的几种校本教研模式

校本教研虽然不要求对研究过程进行刻意的严密的设计,但其开展还是有一定程序的。几年来,我场中小学不断学习和借鉴外地校的校本教研模式,初步形成了适合本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教研模式,现将其整理如下,可供大家借鉴。

一、“研、培、教”三位一体化教研模式

研就是教研,培是培训,教是教学。也有把“研培教”称为“研训教”“研修教”的。所谓“研培教”三位一体的教研模式,是以学校教学实际问题为课题,开展教学研究。以问题研究过程中涉及到的理论需求和能力需求为内容,展开教师培训。通过教学常规管理和校本培训渠道,使教学研究探索的新方法和新技术,成为教师课堂教学常态化的方法和技术。以此丰富教育内涵,提升教学质量。

我场2010年开展了有效课堂创建活动,在操作中老师们遇到了许多问题,于是,中小学校组织教师开展了小课题研究,共有24个小课题,作为农场立项课题。在十二五立项课题征集中,中小学对小课题进行了整合,整合后的课题,中学的《新课程理念下有效教学行为的研究》被定为省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小学的《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被定为总局课题。我们又请垦区和外地市的专家为中小学教师进行了培训,学校也组织了多次培训。从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问题来自于本校,针对问题的解决开展了培训,当研究出成果之后,再运用于教学之中,这样,“研培教”一体化模式基本上也就完整了。

“研培教”这种模式的特点可以用“六化”来概括。

1.模式操作“一体化”。把教学中的问题转化成课题,以课题指引培训活动,用理论支撑,开展实践研究,达到以研带培、以培促研、研培结合的效果。

2.研究价值校本化。一是“为了学校”。就是以解决学校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二是“在学校中”。也就是说解决问题的主体是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三是“基于学校”。就是指要从本校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到学校所具备的条件,挖掘学校教师队伍所存在的种种潜力,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师人才资源。

3.实施重心问题化。以教师的内在需求为出发点,以“问题”为中心,开展行动研究,着眼于“问题解决”,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4.学习方式开放化。可以采取合作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等方式等培训方式。

5.组织形式多样化。

6.活动内容灵活化。可以是课题研究,专家讲座,优秀教师与新教师结成师徒,学校或各教研组组织教师互相听课、评课、开教学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校际间的交流、互往等。

二、“问题――课题――设计――行动――反思”的校本教研模式

这个模式的基本做法是这样的:当教师持续地关注某个有意义的教学问题时,学校要引导教师有意识地把这个问题转化成为有价值的课题,教师的课题都是从实践中来的。确认课题之后,教研组、备课组的教师合作、探究,设计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行动是这一模式中的重要一步,再好的思路和方法都要通过行动来验证。行动既包括教师的上课,也包括相关合作者的听课。在整个校本教研的过程中,反思这一环节贯穿其中,落实在每一节的课堂教学之中。

这种模式,确立了教师从事教研的主体地位,研究的针对性强。

三、主题式校本教研模式

基本流程:“确定主题――认真备课――交流备课――推荐教师――集体研讨――达成共识――撰写心得――深度交流”。具体地说:

一是教研组根据期初制定的计划和研究课题,确定本次教研活动的研究主题并落实教学内容;

二是全组教师围绕主题,各自备好有关该教学内容的课;

三是交流备课,每人特别说明在教学中如何关注并落实研究的主题;

四是完成体现集体智慧(在落实研究主题下的)的新教案,推荐上课教师;

五是教师上课,组内听课教师分工关注教学过程中关于研究主题的体现;

六是上课教师围绕主题谈教学体会及反思,组内其他教师围绕主题谈课堂;

七是形成关于本主题的共识及非共识的意见,组长形成书面材料;

八是教师将研究主题与自己日常教学结合,反思得失,以叙事的方式写出小文章;

九是再次研讨,相互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校本教研制度,建立多元、开放的教学研究机制,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迫切需求,也是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必须要求,更是教育改革中的制度创新和发展。

四、“一课三讲”引领式教研。

发挥名优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由名优骨干教师承担任务,针对研究的问题,组织一次培训,讲自己的认识与思考、实践与经验,为教师作理论引领,再上一堂课,课前讲该问题解决的策略,设计的意图;课后,进行自我反思,讲教师们可以学习借鉴之处,需要注意和改进之处。

五、专题研讨式教研

针对教师工作中具有共性的具体问题,开展持续性的主题研究。步骤:

(1)经过教师商讨,教研组拟定所要研讨的专题。

(2)有教研组成员发言,表达自己对专题的见解、想法和思考。

(3)教研组成员对各位教师的发言进行研讨,并达成初步共识。

(4)教研组成员将初步共识和教学设想写成问题解决初步方案。

(5)以课例为载体,安排教师做研讨课。

(6)做课者进行自我反思。

(7)由教研组集体评课,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再认识,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将研讨中探索发现的新问题,作为下次专题研讨的子问题。 研讨的规模可以是校级的,也可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

六、示范观摩式教研

先由名优骨干教师做观摩课,然后由同科教师进行分析研讨,反思交流。流程:优秀教师作课作课教师谈教学设计与反思同科教师围绕课例研讨交流达成共识,形成意见,优化设计经验共享,推广成果。

这些教研模式在运用中不是一层不变的,可以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我整理出来的目的不是模仿照搬,而是希望能够在此基础上创新出适合自己学校的更好的校本教研活动方式。正所谓:让校本教研因你而改变,因你更精彩!

上一篇:浅谈如何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发展 下一篇:关于成人大专中文教学的人格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