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九年级数学教学中实施启发式教学

时间:2022-10-21 01:11:06

如何在九年级数学教学中实施启发式教学

摘 要:启发式教学是立体引学式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何在九年级数学教学中实施启发式教学?本文从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通过小组探究,启发引导学生寻找规律;组织交流展示,启发引导学生形成共识;展开知识应用,启发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四个方面去探讨。

关键词:九年级数学;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知识基础、认知结构等实际出发,采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一种积极的双向的教学方法。采取启发式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学生的自主学习作用,从而充分调动教学中各种因素发挥积极作用,提高教学质量,使课堂教学过程取得最优化的效果。那么,如何在九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启发性教学,以最少的教学时间和精力,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呢?

一、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

从一定角度上说,数学知识是对生活的抽象,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初中学生的思维以直观认知为主,于是,中间就形成了矛盾。创设情境,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从直观过渡到抽象,从而形成正确的认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首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多从生活实际出发来进行问题概述,然后抽象为数学问题,摆脱了直接设问的干瘪和枯燥,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九年级数学下册“解直角三角形”这一章时,为了让学生能从直角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出发来进行探究,我们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要想使人安全地攀上斜靠在墙面上的梯子的顶端,梯子与地面所成的角α一般要满足50°≤α≤75°,现有一个长6m的梯子,问:(1)使用这个梯子最高可以安全攀上多高的墙(精确到0.1m)?(2)当梯子底端距离墙面2.4m时,梯子与地面所成的角α等于多少(精确到1°)?这时人是否能够安全使用这个梯子?”通过这个情境创设,很多学生在头脑中就出现了攀梯子的印象,却没有思考过梯子的角度和长度的关系,于是,认知出现了冲突,在教师问题的启发引导下,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被激活。教师可能启发引导学生将问题的情境转化为:

(1)既然梯子与地面所成的角α一般要满足50°≤α≤75°,那就意味着当梯子与地面所成的角α为75°时,梯子顶端与地面的距离是使用这个梯子所能攀到的最大高度,于是问题就转化为在RtABC中,已知∠A=75°,斜边AB=6,求∠A的对边BC的长(如图1)。

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可根据上一课所学知识由sinA=推导出BC=AB·sinA=6×75°.到此由计算器而算得sin75°可得到BC的长。

(2)当梯子底端距离墙面2.4m时,求梯子与地面所成的角α的问题就可转化为:在RtABC中,已知AC=2.4,斜边AB=6,求锐角α的度数。根据cosα=而得到结果为0.4,利用计算器就可得到α的度数约为66°,根据α的满足条件就可知这个梯子是安全的。

从上述情境设置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当教师将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后,问题变得更加直接,通过转化,能更清楚地认识问题的本质,为问题的解决奠定了基础。

二、通过小组探究,启发引导学生寻找规律

学生对知识的获得并不是被动的接受过程,而需要在探究中构建,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来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去发现数学规律,从而形成知识的构建。

在探究中学生在教师启发引导下从实际问题情境过渡到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教师从“角”和“斜边”两个角度设置的两个问题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解直角三角形中角边的关系。

三、组织交流展示,启发引导学生形成共识

在该环节中,我们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交流展示成果,启发引导各个小组以代表的方式来对探究的结果进行汇报,同时我们教师再以问题来进行引导,让学生形成共性认识。例如在“解直角三角形”一章的教学中,交流展示主要是针对上述步骤中的成果进行汇报,汇报后教师以问题来进行引导:

(1)如上图2所示的RtABC中三边的关系如何?

(2)如上图2所示的RtABC中两锐角的关系如何?

(3)如上图2所示的RtABC中边角的关系如何?

学生讨论后交流可得到答案:

(1)三边的关系:AB2=AC2+BC2,AC2=AB2-BC2,BC2=AB2-AC2

(2)两锐角的关系:∠A+∠B=90°

学生对“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有一定的巩固基础后,教师可启发引导学生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

如图3,某电信部门计划修建一条连接B、C两地的电缆。测量人员在山脚A点测得B、C两地的仰角分别为30°、45°,在B地测得C地的仰角为60°。已知C地比A地高200m,电缆BC至少长多少米(精确到1m)?

总之,在启发式教学中,我们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因生制宜,通过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小组探究、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交流展示成果、展开知识应用来进行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实践中不断丰富、总结,最终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让学生得到发展。

上一篇:立体引学式与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 下一篇:立体引学式与九年级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