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提问——数学课堂的催化剂

时间:2022-10-21 11:54:47

善于提问——数学课堂的催化剂

《数学课程标准》把“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列为具体的目标。没有问题的数学是枯燥的数学,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在课堂中,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发现问题、形成问题意识,并形成探索的理念,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逐渐学会学习。那么,我们就探讨一下如何让学生善于提问,使他们养成深思善问、勇于探究的学习品质。

一、创设问题情境是切入点

教学中,倘若为学生提供的素材是比较丰富,或是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或是以已有经验为起点,或是较有挑战性时,非常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思考,进而提出数学问题。

在教学“解决问题”时,我或是借助挂图,或是讲个故事,或是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只为他们提供数据信息,让他们通过看一看、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画一画等形式,经历搜集信息、感受信息的过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老师有鼓动性的问题引导下,学生多数都能提出有各自特点的问题。

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有的放矢、灵活处理:简单的或是与本节课内容无关的问题,可让学生自问自答或相互问答,一点即过;对于突出本节课重点、要点、难点的新问题,则须把它板书出来,牵一发而动全身;对于新问题,比较复杂且尚未学习的,则板书在黑板旁,鼓励大家课后探究。如此处理层次清楚,有轻有重,有缓有急,既解决了问题,又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同时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尊重。

二、教给提问技巧是起跳点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还重要。一个明确具体的问题,能为学生的思维之舟指明航向。因此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鼓励学生自我提问。在问题解决过程的不同阶段,所提出的问题具有不同的特征。一般来说,提出问题之后,学生都有一种急于知道答案的心理。对此,教师要采用“欲擒故纵”的方式,运用点拨的方法,启发学生如何正确分析,如何从整体上把握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教给学生分析、解答问题的方法。

一位老师在教“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算法”时,首先抛出“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在本节课中学到哪些知识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回应: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算法可以解决哪些实际问题?”……教师抓住典型问题,指导学生分析、求解。以小促大,以点求面,为解决大问题提供信息和线索,增加解决的机会。通过对各小问题的解答,最终完成大问题的解决。同时教师还应适时补充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生动例子和材料,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分析、解答问题。

要想让孩子善于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关键是教师的引导。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孩子们善于在错综复杂的信息中抓本质的东西,找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孩子们善于从同伴的提问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要善于向同伴学习。

三、发挥评价功能是激活点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要使一个人的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首先必须使他达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开放、自由的教育氛围是学生问题意识产生的“适宜气候与土壤”。教师恰如其分的评价能营造出安全平等的教育氛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质疑灵感。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在教学中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激励措施,激发学生敢问的内在动力。

美国创造心理学家奥斯本首先提出了“延迟评价”原理,思维启动过程中的过早评价,往往会成为思维深入的抑制因素。因此,无论学生的想法合理与否,教师首先应认真倾听,不要过早地作出倾向性的评价,而应采取迂回、周旋等延迟性的评价策略,给学生思维的展开和探究的深入提供更为充足的空间。

在教学中,我们也应重视形成性评价,把提问能力纳入学业评价。在平时的教学中,由学生记录每节课自己提出的问题和提问的次数,学负责监督和考核,根据提问的次数和质量进行量化考核,纳入学生百分赛考核,定期总结表扬。

总之,问题是贯穿于学习过程始终的一条红线,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如何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把学习活动引向深入,是我们在数学教学实践中不断探讨的重要任务。

上一篇:例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策略 下一篇:示弱——一种别样的教学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