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食疗防秋燥

时间:2022-10-21 11:22:15

【前言】巧用食疗防秋燥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调理饮食生津祛燥 防治秋燥的关键在于科学安排三餐,原则是在坚持平衡膳食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养阴、生津、性味甘润的食品。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类: 第一,清热祛燥的粗粮杂豆娄,如:麦片、小米、玉米、绿豆、白芸豆等; 第二,应季的蔬果类,如:萝卜、绿叶蔬菜、...

巧用食疗防秋燥

长夏过后,秋高气爽,而秋燥也是这一季节让人很烦恼的事。秋燥不仅容易引起肺脏系统疾病复发,还会使人的皮肤干燥、眼干涩以及口干唇裂、便秘、心烦等。对此,北京积水潭医院营养科赵霞主任告诉人们:进入秋季,我们应该在日常饮食中做一些有针对性的食补。有助于由内而外解决秋燥问题。

防秋燥可滋阴润肺

在中医看来,燥为秋季的主气,称为“秋噪”,其气清肃,其性干燥。燥邪伤人,容易耗人津液,所谓‘燥胜则干”,津液既耗,常表现为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大便干结、小便黄赤、手足心热、皮肤干噪,重者头痛少汗、咳嗽无痰、流鼻血等。有一些人还容易发生咳嗽或千咳无痰、口舌干燥等症。故在饮食调养上要以防燥护阴、滋阴润肺为准则。

多饮水保湿滋养肌肤

秋天的肌肤更渴望滋养,因为干燥导致皮肤很容易流失水分。特剐是天气逐渐转冷时,皮肤会更加干燥,重者发生皴裂,引起红肿、疼痛,有时还客易出现鼻子流血。这时可采取适当的措施,首先,除了日常多喝白开水外,还应适当通过食疗多补水,比如下述食疗方中的秋梨汤、荸荠汤、双耳梨羹等勤饮用;或适当多吃一点水果与蔬菜。其次,保持室内合理的湿度,如使用空调,司在房间里放上一盆水,适当使用润肤品滋润保护皮肤;第三,如遇到鼻子出血时,主耍原因是身体缺水,导致鼻腔黏膜干噪昕致。洗睑时,用一点清水清洗一下自己的鼻腔前部,一旦发生鼻出血,要用冷水轻拍出血者的后脖颈,也可使用小冰袋冷敷。如果无效,应尽决就医。

调理饮食生津祛燥

防治秋燥的关键在于科学安排三餐,原则是在坚持平衡膳食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养阴、生津、性味甘润的食品。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类:

第一,清热祛燥的粗粮杂豆娄,如:麦片、小米、玉米、绿豆、白芸豆等;

第二,应季的蔬果类,如:萝卜、绿叶蔬菜、芋头、南瓜、黄瓜、梨、柿子、葡萄、柑橘、大枣、荸荠等;

第三,滋阴润燥的荤食类,如:鸭肉、河鱼、河虾等。

为您推荐几款防秋燥饮食

1.双耳梨羹 原料:银耳、木耳、梨。

做法:取足够量的银耳、木耳、梨一起放入搅拌机里搅拌,每天晚上临睡前饮用一杯(200毫升)。银耳补肺,黑木耳补肾,梨可以润肺,坚持饮用对治疗便秘有显著效果,还能起到养颜的作用,很适合忙碌的上班以及爱美人士。

2.凉拌茄子 原料:茄子、橄榄油。

做法:先将茄子蒸熟,再放入橄榄油或玉米油凉拌。不可放大料、花椒等味较重的调味料,保持口味的清淡,可依个人喜好放少许蒜蓉、虾皮等。最后一定要将茄汁也喝掉。

茄子在国际医学界公认的14类养生食品中列第一位,富含大量维生素,长期适量食用能够起到长寿、养颤的作用,还能够静心宁神。

3.白玉鲈鱼片原料:鲈鱼1条,鸡蛋1个。山药50克,荷兰豆25克。梨1个。

做法:鲈鱼常规打理后切戚薄片,用少许盐、鸡精、蛋清、淀粉上浆;山药削皮切片;荷兰豆切段;梨削皮去核切小片;葱姜洗净,温水泡15分钟成为葱姜汁。炒锅烧热,倒入油,烧至三成热,放入鱼片,轻轻拨动,至熟捞起;放入山药、荷兰豆、生梨,—起炒熟取出。炒锅中留少许油放入葱姜汁,加少许盐、黄酒、鸡精,烧开投入全部原料翻炒均匀,用淀粉勾芡即成。主要功效是滋阴润燥。

4.陈皮芋头鸭 原料:鸭腿肉350克。芋头150克,陈皮少许。

做法:洗净鸭腿,去骨切块;芋头削皮切丁,葱与陈皮切丝。锅中加油,烧热后放入葱丝、姜块,煸出香味,放入鸭肉;鸭肉炒至表面呈熟色,加酱油、茴香、适量水,大火烧滚,再放入黄酒、盐、白糖、陈皮丝,盖上锅盖,改为中小火焖烧。鸭肉将酥时,加入芋头丁,焖烧到芋丁、鸭肉均酥烂后,改用大火收浓汤汁,捡去姜块、茴香,出锅装盘。此方滋阴润躁、养冒理气,可提升人的抗病能力。

5.汤汁饮品

秋梨汤:新鲜鸭梨洗净切块,加水煮汤,每天喝几次,宜于干咳频繁的人。

饮料:自菊10克放入茶杯中,加少量白糖,用沸水冲泡3—5分钟,温凉后饮用。有助于改善咽干喉燥。

芝麻木耳汤:黑芝麻10克炒熟,白木耳3克泡发,加水煎煮,调入适量白糖食用。适用于大便干燥的人。

胡萝卜粥:胡萝卜洗净后切成小碎块放入锅里,加上粳米和水慢火熬煮食用。可防止皮肤黏膜与眼睛干燥。

荸荠汁:鲜荸荠200克,洗净去皮捣烂,去渣取汁,每天饮用2,3次,有凉血止血之效。用于流鼻血的人。

赵霞主任强调,除上述之外,秋季应做到科学起居。生活规律,早睡早起。早睡可以顺应的收藏,以养“收藏之气”;早起则司顺应阳气舒长,舒展肺气,保持肺脏的健康。并{主意经常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防止呼吸道发病。注意多运动,因人、因地而宜,目的是增强正气,提升机体抵御邪噪侵袭的能力。当然,运动量也不要太大,更不要大汗滞离,这样会阴津伤耗,阳气外泄,削弱身体的抵抗力,同时,要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眼,避免着凉或感冒。

题图/车丽军

上一篇:文体圈的蜜糖情侣 下一篇:“老爸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