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记性差,是真还是假?

时间:2022-10-21 11:13:02

聚会上新结识的朋友,当时聊得不亦乐乎,再见连芳名都想不起;怕忘怕忘,把客户电话记到本子上,却忘了本子放在哪;提笔忘字、丢三落四,不晓得老了后会不会混到衣服上写门牌号的地步。

记忆是什么?是经历过的事物在大脑里留下的痕迹。我们感知过的事,体验过的感情,说过的话,都会在脑中留下不同程度印象。

“真”记性差

大脑中参与记忆过程的结构和神经元,哪一个遭到病理性损害,造成记忆障碍就是“真的”。如大脑皮层受外伤,不同部位伤是不同的记忆:如左颞叶受损影响语言记忆,右颞叶受损影响非语言记忆,海马区受损的人能忆起从前,对新的知识却记不住。“真”记忆障碍多数都出现得较突然,并伴有其他症状,如发热、肢体无力、麻木、性格改变等。

一针见血:记性“真”差不容易,且“动静”比较大。

“假”记性差

多数记忆减退与环境、习惯、压力、生理变化有关。

忙忙忙――脑细胞老得快:繁重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令神经长期处于绷紧状态,影响大脑运转。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太差,更会加速脑细胞衰退。

焦虑心烦――大脑缺氧:焦虑的心态极不利于改善循环系统功能,妨碍大脑休息和充氧,使之不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不吃早餐或早餐吃得不够好――脑子营养不良:血糖低于正常供给,妨碍了对大脑的营养供应,久而久之会对大脑功能和记忆产生损害。

空气污染――大脑缺氧:空气污染或长时间处于不通风的空调环境,空气中含氧量不足,也会降低大脑的工作效率。大脑是全身耗氧量最大的器官。

一针见血:

改善生活习惯、环境污染,好好减压,记忆力下降不是不可挽回的。

TIPS:

不得不认命的记忆力下降

年龄是影响记忆力很重要的指标。一个人出生,记忆力随年龄增长不断增长,18~25岁达到巅峰,30岁开始逐渐减退,40岁后就明显了,50岁后速度更快,60~70岁到达谷底。随年龄而发展的记忆力减退是必然规律,但可锻炼脑力,减缓记忆力减退速度。

一针见血:

最好的记忆力在25岁,不服老不行。

忘是人的本能

遗忘是种本能,大脑要牢记所有信息,那它早就累死了。爱因斯坦生活中给人的印象是心不在焉。一次他从家往学校走,偶遇朋友攀谈起来,临别时他问朋友:“遇见你前,我在往哪个方向走?”当他得知自己是从家的方向走来时,自言自语说道:“看来我吃过午饭了。”没人怀疑爱因斯坦的记忆力,他一生都充分运用大脑思考、记忆。之所以忘记简单信息,是因为他对“小事”视而不见。

一针见血:

脑空间有限,为防止崩盘,大脑会选择记住重要信息。

记忆是一种心理过程

记忆包括信息的识记、保持和再现。根据时间长短可分为感觉记忆(客观刺激发生后瞬间,0.25~2秒)、短时记忆(5秒~2分钟)、长时记忆(2分钟以上至终身)。根据内容可分为情景记忆(如看到新闻里升空的神舟六号,就会对火箭外形有印象)。逻辑记忆,如记住数学公式、物理定理。情绪记忆,如喜怒哀乐等情感给内心留下的印记。运动记忆,如学会游泳、骑自行车,往往一辈子都忘不了,隔好久也能捡起来。日常生活中,这几种记忆形式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忘有忘的规律,记有记的技巧

德国心理学专家艾宾浩斯,是发现“记忆遗忘规律”第一人。他描绘了揭示遗忘规律的曲线,图中竖轴表示学习中记住的知识量,横轴表示时间(天数),曲线表示记忆量变化规律。曲线告诉我们,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一天忘掉几个,转天又忘几个,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忘的很快,后来逐渐减慢,到了相当久后几乎就不再忘了,即遗忘的规律有“先快后慢”的原则。

一针见血:

会学习、善记忆的人是“会”记,在刚学了新知识之后及时复习,比错过了这个时间多复习多少遍都更有效。

TIPS:

搞不懂、没兴趣的迟早会忘

记忆实验发现,记住12个无意义音节,平均要重复16.5次;记住36个无意义音节,需重复54次;而记忆6首诗中的480个音节,平均只需要重复8次。凡是理解了的,就能记得快又牢。

一针见血:

忘了受人之托要查一则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资料,很可能是你对这人压根没兴趣,或者对气候变暖压根不明白。

【链接】:

改善记忆力,试试也无妨

多咀嚼,咀嚼让人放松。

好的爱情,幸福感能增强免疫机能,延缓大脑衰老。

痛快玩一场,能增加神经突触的数目。

多活动,多晒太阳,多通风,在含氧量充足的地方多做增强心肺功能的锻炼,如深呼吸、扩胸、慢跑等。

食用深绿色的带叶蔬菜等方式补充镁元素,每日摄足400毫克,它可改善大脑认知功能。

喝茶可阻止一种酶的合成,这种酶会破坏乙酰胆碱,而乙酰胆碱是脑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中间媒介。

上一篇:“睡商”百科 下一篇:关于夜不能寐的5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