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艺术类问题学生管理的德育视角反思

时间:2022-10-21 10:58:32

对艺术类问题学生管理的德育视角反思

摘 要: 高校艺术类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一直是高校教育管理的一个难点问题,尤其是问题学生的存在给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很大障碍,同时这些问题学生是职业教育不可忽视的对象。作者从辅导员工作中问题学生的典型案例入手,对案例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有效解决对策,希望对问题学生的日常管理有所帮助。

关键词: 艺术类问题学生 典型案例 德育视角

高校艺术类学生一直以来都是高校学生中的特殊群体,他们特立独行,崇尚个性,思想活跃,个性张扬,成为高校实施教育管理工作的一个难点问题。艺术类学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础弱、知识面较窄、学习习惯不好等问题,反映出的心理问题相对也多,如心理承受能力弱、厌学、对社会不满、多疑、不自信等,以下是我在艺术系做辅导员工作以来的典型案例。

一、案例背景

潘×,男,江苏扬州人,艺术系2012级环艺331学生。新生军训期间,经常感到头昏疲劳,私下找辅导员说其身体不好,申请军训免修,说他在高中时期曾经患过精神类疾病,高考前曾经服过一段时间的药物。他的这一说法引起辅导员的重视,当时决定带他去本市比较权威的精神病医院进行诊断。可是该生又推说他现在身体还好,不愿意去,辅导员百般劝说,该生就是不愿意去医院,后来答应到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找心理老师先聊聊。但是据心理中心的老师说,该生在咨询室什么都没有说,就是说在军训期间身体不适,有呕吐症状,可能有轻微的疑病症,考虑到其身体原因,当时心理老师建议其暂时不参加军训,到大医院做检查。该生起初不愿意去医院,说是在宿舍休息就好了,在辅导员的坚持下,去102医院做了一次检查,结果是正常,至于头昏症状,可能军训期间疲劳压力过大引起的,但鉴于这种情况,医生建议还是不参加军训。当时辅导员就怀疑:该生是否为了逃避军训,故意装病?这种学生平常要多关注。

军训过后,由于从高中繁重的学习、生活到大学相对自由的学习、生活的转变已适应,该生没有学习兴趣,迷恋网络游戏,开始通宵地上网打游戏,开始旷课,起初只是偶尔的几次,且黑白颠倒的作息时间,影响寝室其他人的休息,舍友关系紧张。不仅如此,潘×还不愿与人交流,连与同寝室的同学都不愿多说几句话。甚至因和寝室同学有了一点小摩擦,睚眦必报。同学都反映和该生难相处,不愿意和他交流,该生和其他同学的关系愈发疏远。

二、案例分析与处理

同班的同学感受到他的变化,我甚为担心。我在听到班长的情况反映后,经过全面分析,从以下几个方面逐步开展工作:

1.在思想上,我以一个朋友的身份与他边散步边聊天。潘×告诉我,从高中开始,老师就不喜欢他,经常把他们家长叫到学校,说他上课调皮,影响到其他同学的学习,他的家长觉得很没有面子,回家就训斥他。为了不让父亲瞧不起他,他学习认真了,但是他觉得活得压抑,经常头昏,当时正是高考时期,他觉得只有自己头昏,身体不舒服,父母才会关心他。军训期间的头昏,也是为了引起我的注意。该生高中时长期处于家长老师的责骂中,缺少关爱,种种异常举止,仅仅是为了引起他人的关注而已。

2.潘×沉溺于网络游戏,是认为在大学生活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依然是学习,而且面临英语等级考试级的压力,高中英语他从来没有考及格,和周围同学也没有共同话题,只有虚拟的网络游戏能让他在心理上产生满足感。但是网络世界毕竟是虚幻的,他不可能整天生活在网络中,这样会无法学会与他人交往的技巧,导致他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一再挫败,从而更依赖网络世界的人际交往。

3.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在生活上,我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关心该生。比如每天都会问其所在班的班委他今天的学习、生活情况,或是走进班级亲自询问他的情况。不仅我自己,更带动一批热心的学生帮助他,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同时和潘×家长联系,让家人多鼓励他,经常和他联系。在学习上,由其宿舍同学监督他的学习,四个人一起上课、一起自习。并且请相关的任课老师对其给予帮助,通过这些方式给该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团体动力的作用下,潘×的学习得到基本保证,并在大一顺利通过英语B级考试,寝室关系也改善了。

4.潘×在就业指导老师的指导之下,制定了一份详细的职业规划书,并据此树立大学各阶段的学习目标,根据目标完成每一阶段的学习任务。

在近三个月的耐心开导与帮助下,该生不再沉溺于网络游戏,重拾自信,对学习又充满了信心,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乐于参加集体活动,融入了这个班集体组织。在大三的时候参加了专接本的考试,明年即将拿到本科毕业证书。

三、案例启示

1.辅导员要深入、耐心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辅导员只有在学生工作中仔细分析每位学生的情况,用心体贴、感化自己的学生,才能把学生工作做好,用自己的爱心与耐心换来学生的认同。

2.利用团体学习的优点,调动个人学习的主动性。个体可以在团体成员的影响下保证自身学习,团队成员集体学习可以进一步提升团队整体的成绩。但在团体学习中有一个关键,就是团体中必须有优秀学生,优秀学生认识到他与集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他学生也对优秀学生有认同感。

3.利用职业生涯规划树立生涯目标和学习目标,提供学习的原动力。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在对个体的内在心理特征和外在环境条件进行评定、分析和研究基础上,为其设定职业发展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发展步骤和具体活动规划。

4.及时鼓励,长期关注。每个人无论表现如何都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或鼓励。来自辅导员的及时鼓励会让学生在很无助的时候,坚定地执行他所坚持和追求的东西,让他在困难中找到坚持下去的动力。辅导员对学生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长期关注,不能时冷时热,否则一时的努力会变成泡影,前功尽弃。

参考文献:

[1]苏翔.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思考――基于学生工作案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4(04).

[2]张艳青.高校留级学生的教育与管理研究[J].南方论刊,2013(06).

上一篇:一种实验室用精密直流信号源的设计 下一篇:小学生的规矩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