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应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

时间:2022-10-21 10:28:55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应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

摘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其中伴随着多种利益关系的交织,必须面对多种复杂的问题,正确处理这些关系、解决这些问题是当前和今后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应着力解决好四个问题,即遵循教育规律与遵循市场规律的关系问题、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关系问题、社会化改革中人的问题、后勤改革中的思想政治工作。

关键词:高校后勤;改革;社会化

一、遵循教育规律与市场规律的关系问题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变革,逐步取消高校办后勤的职能,建立起校内后勤服务市场,并逐步融入国家统一的市场体系,运用市场机制的作用优化后勤资源的配置,最终建立起“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政府宏观调控,行业自律管理,职能部门监管”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使高校真正摆脱办社会的负担,从而专心致志地抓教学、搞科研,在获得有效的后勤保障服务的同时,降低学校整体运行成本,以增加教学科研投入,确保教学科研水平稳步提高。

但是,高校后勤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实体,既有教育属性又有经济属性。李岚清同志在第二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上曾经明确指出,高校后勤要“注意尊重教育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运行规律”。遵循教育规律就是指高等教育是以国家财政投入为前提(目前学费收入已经成为学校经费的重要来源),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各类人才为目的的一项公益性社会事业。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校后勤的性质应基本上属于公益性经济组织,不能单纯以赢利为目的。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经济组织都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企业的根本目的就是追求最大经济效益,没有盈利的企业是无法生存和发展的。所以对高校后勤企业来说,遵循教育规律与遵循市场规律二者是存在相互矛盾的。要保证高校后勤企业姓“教”而不姓“钱”,有效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必须在保证教育规律的主导作用下,充分运用高校后勤系统所特有的优惠政策,保证经营者在搞好服务的同时有一定盈利,即承诺以“服务育人”为宗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不片面追求高额利润。这就要求政府的宏观主导、学校的有效监管以及多方面的协调监督,包括广大教职员工及学生的参与、监督,通过严格的监督,有效地控制企业经营行为。运用高校所特有人才智力优势,通过节能降耗、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等多种措施,降低成本,在保持物价水平稳中有降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提高后勤员工的福利待遇,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服务质量,更好的满足师生物质文化需求。同时引导师生员工转变传统观念、参与后勤管理监督以及相关活动,增进彼此了解,营造良好的校内服务市场氛围,为后勤服务企业的发展提供宽松的人文环境,以此更好的促进教育规律与市场规律在高校后勤运转中的协调统一。

二、理清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关系

正确处理后勤占用的原学校资产,理清产权关系,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后勤社会化,不是学校产权关系的社会化,学校投资的资产其产权仍属学校所有,交由后勤企业经营占用必须有相关的管理办法与责任承诺。社会化的过程应是政企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实现高校办社会职能的剥离,通过建立规范的高校后勤服务市场,形成规范的学校后勤服务实体或独立法人企业,在保证为学校提供可靠的后勤保障的前提下,使学校有效规避企业风险。

后勤服务企业的建立,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实现。根据不同情况,可以成立独立注册的法人后勤企业,可以引进社会力量办后勤,如果条件尚不成熟,则可以成立相对独立的后勤服务实体,通过承包经营等形式逐步实现过渡;可以由政府主导成立后勤服务企业为多校服务,也可以单校成立后勤企业。在这个问题上,应当因地制宜、因校制宜,不能盲目追求统一。

三、处理好社会化改革中人的问题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多方面利益的调整,其中涉及到学校和广大师生的利益,也涉及到后勤职工的切身利益。顺利完成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前提是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在保持稳定大局、坚持“三服务”、“两育人”方向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进程。

人的问题,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一大难点问题,也是影响后勤稳定乃至学校稳定的一个热点问题。在如何处理人的问题上,各高校采取了不同的方法,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涉及人的问题可分为四种情况,一是原学校事业编制的后勤“老人”,二是原学校企业编制人员和后勤招聘人员(人事),三是临时用工,四是人才引进问题。

处理原后勤“老人”问题是一个政策性很强的问题,既要充分照顾到这批人的利益,考虑到他们长期以来对学校发展的贡献,在“无情改革”中做到“有情操作”,保持后勤稳定,又必须顾及今后后勤企业的发展。在这一问题上,各校采取了不同政策,归纳起来,主要有,按照工作年限进行身份买断或部分买断、结合资产转移进行身份置换以及保留身份企业“借用”等形式。笔者认为,就目前高校情况而言,后勤“老人”数量相对不大、年龄偏高、文化程度较低,因而应以保留身份、企业“借用”较为稳妥,这样既可以较好的回避“老人”身份转变问题,又有利于后勤队伍整体稳定。

四、后勤改革中的思想政治工作

一是要引导后勤职工实现观念上的转变,树立竞争观念、市场观念、效益观念和后勤服务社会化、商品化、产业化的新观念,破除“等、靠”思想,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主动开拓后勤服务市场。二是要牢牢把握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必须为学校教学、科研、师生服务,坚持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方向,教育职工通过深化改革扎实工作,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真正为高校的中心工作提供优质的服务和可靠的保障,树立良好的形象,自觉服从学校改革发展的大局。三是要努力拓展后勤员工的发展空间,从后勤员工主体定位上,解决好“理解人、关心人、团结人、发展人、提高人”的问题,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取得员工的信任,从而把思想政治工作做细做实。四是要在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中,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把加强和改进学生宿舍的管理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和主要职责,特别是对引资联建的校外学生宿舍,要坚持以学校为主、社区积极参与的管理办法,保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的统一性,以教育、服务带动管理,为实现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服务。

后勤社会化改革事关我国高等教育全面振兴的大局,我们必须坚定信心,克服困难,坚持到底。但长期的计划经济使高校后勤积弊较深,改革的推进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充分考虑到各方面的关系,照顾到各方面的利益,以安全稳定为前提,以改革发展为动力,以扎实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为保障。只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统一意志,大胆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坚持开拓进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一定会取得新的突破。

作者单位:山东轻工业学院

参考文献:

[1]袁贵仁.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后勤管理分会成立二十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2001.12.4

[2]龚守湘.社会化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高校后勤研究,2003, 3:6.

[3]张士元.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工作重点[J]. 中国高校后勤研究,2004,1:21-23.

上一篇:高师院校学生应加强说课训练 下一篇:高校档案发展公共关系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