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国际商法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思路

时间:2022-10-21 09:45:13

开展国际商法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思路

目前,我国高校面向法学专业的学生大都开设了国际商法课程,同时外经贸类院校面向国际贸易、国际工商管理等专业学生也开设了该课程,但学界并未区分两者在教学体系、内容与教学方法上的不同。笔者认为,此种统一化教学存在不足,也不利于外经贸类学生的培养,应予以改革和完善。

一、区分专业开展国际商法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1?培养目标不同

法学专业的职业背景决定了法学教育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具有较强的政治性、社会性和实践性等特点,法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应用类法律人才。对法学专业学生开展法学教育应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努力提高学生法学素养,满足职业教育需要。经济类专业教育根据具体方向不同,培养目标各不相同,总体上要培养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并具有从宏观上驾驭经济学相关学科领域的能力及对现实经济问题的分析能力。面向经济类专业学生开展国际商法等法学学科教育,应注重制度讲解,紧密结合其具体学习方向,对法学素质的全方位教育则处于次要地位。

2?专业基础不同

法学专业国际商法课程一般在大三开设,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法学功底,因此,该课程的讲解可以向纵深发展。开展对统一实体法、国别法的研究和讨论,不会让学生感觉云遮雾罩,相反会起到拨云见日之效。而对于非法学专业学生,并未接受完整的法学专业课程教育,没有相应的法学基础知识作铺垫,开展国际商法课程教学时应当由浅入深,由点及面,以介绍为主,以分析为辅,不适宜深入探讨热点问题和有争议的学术问题。

二、区分专业进行国际商法教学改革

因材施教是教育学的基本原则之一。经过认真的研究与分析,结合我国目前国际商法教学的种种现状,笔者认为,应在以下三个方面对该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1?在教学体系方面

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国际商法有自己特有的体系结构,对于国际商法体系应包括哪些内容,国内学者尚无一致看法。一般认为,国际商法体系的确定取决于跨国界的商事关系的发展。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的结合和国际商法目前的发展阶段看,可大致确定国际商法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即商事主体法、商事行为法、国际商事争议解决规则。每一组成部分在表现形式上都是由国际法渊源和国内法渊源有机结合组成的。国际商法的体系始终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过程中,这是由国际商事关系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

鉴于国际商法体系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在开展国际商法课程教学时,应结合学生专业特点,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对于法学专业学生,应着重法学素质的全方位培养,学生除了要掌握商事主体法、商事行为法和商事争议解决规则之外,还应从整体上把握国际商法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纵向关系,以及国际商法体系的最新发展趋势,包括国际统一法运动对国际商法的影响、国际商法内容的增减等。而对于非法学专业学生,应主要讲解公司法、合同法、货物买卖法,同时可以考虑根据不同专业方向,将商事行为法的内容有侧重地纳入教学体系范畴。譬如,国际贸易专业开设国际商法课程,可以侧重对国际货物运输法、国际货物运输保险法、国际技术贸易法等的讲授;而国际金融专业则更注重讲授票据与国际结算法、国际资金融通法。

2?在教学内容方面

国际商法以货物买卖为中心,其主要内容包括合同法、商事组织法、买卖法、法和票据法等。同时,国际贸易统一法也已成为当今世界解决国际贸易直接参与者之间争端的重要依据,因此在国际商法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应突出其重要地位,分别渗透到各章节中。

统一法的地位固然重要,国别法也不可忽视。当前,全球化与贸易摩擦互动,贸易摩擦深入诸多领域。尽管摩擦在表面上表现为某种具体贸易或投资政策或技术壁垒规定的冲突,实际上是不同体制或经济贸易制度之间的对撞,制度性摩擦成为核心诱因,体制或制度因素的妥协与让步是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的关键点。这是由于任何具体的经济贸易政策或措施都是源于一国内部的体制或制度规定的,因此教学过程中对国别商法的讲授不可偏废,而重中之重则是商事组织法和商事交易法。

如此多的法律法规、条约惯例要全部融入国际商法教学内容,必须安排合理,设置恰当,否则如同囫囵吞枣,收效甚微。笔者认为,法学专业学生因已具备相应国内法的基础,可以在讲授商事组织法和商事交易法部分时,重点介绍国别商法,如美国统一商法典、英国货物买卖法,同时兼顾统一法的讲授。比如,在合同法的教学中,合同的成立是重点之一。在讲授该部分时,应着重介绍西方各国合同有效成立的要件,同时,《国际商事合同通则2004》和CISG的相关规定也应予以详细介绍。而对于非法学专业学生,只需对传统意义上的国际商法的核心内容即公司法、合同法、货物买卖法三大块掌握即可,以介绍国内法为主,了解国际法和国别法为辅。

3?在教学方法方面

目前法学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我们应该指引学生研究实际问题,真正做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使我们的课堂教育与鲜活的实际业务紧密相连,学生就不再感到所学知识无用,这会促进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步入良性循环。具体就国际商法课程的教学而言,应该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采用与培养法律实务人才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比如案例教学法、观摩审判、法律诊所、模拟审判等,形成一整套有利于培养法律实务型人才的法学实践性教学法体系。针对各专业的

特点,在选取案例时应有所侧重。如对法学专业应侧重分析综合全面的案例,强调法理研究;而国际贸易专业则侧重贸易纠纷案,其他专业也相应有选择性的偏重,着重相关实务问题的解决。 三、结 语

基于对国际商法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该课程进行区分式教学,从课程体系安排、内容设置及教学方法上都应区别对待。由此,有关教材的重新修订或编写(区分法学专业与非法学专业)、增加实践性课程的比重(包括旁听、观摩法庭的庭审活动,组织学生课堂讨论等)、选择适合各专业学生的恰当案例和典型判例等编成课堂教学案例集以供教学参考之用等应提上日程。

上一篇:WTO与农民收入增长研究 下一篇:谈美术课程与人文精神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