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平台拖航过程中的法律问题探究

时间:2022-10-21 09:25:05

钻井平台拖航过程中的法律问题探究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发展的不断变化,人们对海洋资源尤其是海洋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需求日益迫切和强烈。钻井平台作为海上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设施和装备,拖航及就位作业频繁。钻井平台在拖航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风险,致使它的商业和法律问题也变得日益重要,受到人们的密切关注。本文对钻井平台拖航过程中的法律问题进行初步研究,以期在实践中得到足够重视。

关键词:钻井平台拖航法律

引言

按我国海商法的定义,海上拖航,是指承拖方用拖轮将被拖物,经海路从一地拖至另一地,并由被拖方支付拖航费的一种商业行为。所谓承拖方是指用其自有船舶或租用的船舶为他人提供海上拖航服务并收取拖航费用的人;被拖方是指拖航合同项下的被拖物的所有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被拖物则是指驳船或其他无动力的船舶、钻井平台、浮船坞、浮码头等海上装置以及失去动力的船舶等。本文结合钻井平台的特点,对钻井平台拖航过程中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探讨。

一、钻井平台概述

(一)钻井平台及其特点

1、钻井平台的概念

海洋钻井平台是一种集工作、生活、应急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用于海上钻探石油或天然气的大型装置,除装备有动力设备、钻井设备、通讯系统等外,还配备人员生活设施,以及安全救生设施等。

海洋钻井平台,一般分为固定式钻井平台和移动式钻井平台两大类。固定式又包括桩式和重力式两类,而移动式则包括浮式、坐底式和可拆移式等。在我国海洋油气勘探开发作业中,使用比较多的是属于固定式中的自升式钻井平台和属于移动式中的半潜式钻井平台。

2、钻井平台的特点

总的说来,钻井平台具有功能齐全、体积大、技术含量高、造价高等特点。随着能源政策的调整,随着深水、远洋地区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的展开,所需要的钻井平台标准将越来越高,功能越来越强大,造价也越来越高。

就刚投入作业的“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来讲,它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投资的第六代深水钻井平台,属于半潜式,造价高达60亿元。随着其成功运转以及广泛的使用,必将为我国的海洋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发挥重要的作用。

半潜式钻井平台与自升式钻井平台相比较,其优点是移动灵活、工作水深大等,其缺点则是维修费用高、投资费用大等。

(二)钻井平台与船舶的关系

移动式钻井平台起源于钻井船,而钻井船是由船舶改建而成的,这使得移动式钻井平台和船舶之间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有关调整船舶的海事法律制度也极大影响着移动式钻井平台。但是,随着海上油气勘探开发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钻井平台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明确钻井平台和船舶的关系是解决好钻井平台相关法律问题的关键点。

二、钻井平台拖航

(一)拖航方式

概括来讲,钻井平台的拖航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使用拖轮完成,也称为湿拖,另一种则是使用半潜驳完成,也称为干拖。前者使用较多,而后者多用于远距离如远洋拖航中。当然,由于半潜式钻井平台一般都具有自航能力,短距离的移位靠自航即可完成。但在一般海况条件下,由于自航的航速较慢,一般较少独立使用,而可作为拖航时提高整体航速及配合转向的辅助功用。

钻井平台进行拖航时,受风面积比较大,特别是自升式钻井平台,由于平台桩腿需要升得很高,所以容易造成平台重心偏高,抗风能力差,稳性差,在海面由于风浪导致其摇荡不已。当到达新位置时,或紧急避险如避台风时,钻井平台需要寻找合适地方实施临时插桩。作为自升式钻井平台,当桩腿将要下降着海底时,如处理不当,完全有可能导致平台桩腿的损坏;海面气候恶劣,当大风暴来临时,因钻井平台急需进行拔桩腿移位,这还可能产生桩腿拔不出的危险。

(二)拖航风险

钻井平台在拖航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三方面的风险:环境污染、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1、环境污染

钻井平台在拖航过程中容易造成污油、污水、工业/生活垃圾等乱排放或泄漏而发生海洋污染。由于污油的密度比海水小,会漂浮在海面上,从而阻隔了空气中的氧气以及阳光进入海底,破坏海洋生态平衡,导致海洋生物死亡。而且污油还具有难以降解的特点,所以一旦泄漏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将会是持久性的。大量的污物,经过不停的漂浮、移动,也会对陆地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2、财产损失

拖航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环境考验,包括风浪、海流、地貌等复杂情况的变化影响,严重时,将造成平台损坏甚至完全灭失的风险。

3、人员伤亡

与财产损失类似,拖航过程中随着事故的发生,也会致使钻井平台上的人员伤亡。

另外,由于不可控事件的发生,在拖航过程中,也可能对第三方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三、海上拖航过程中需重视的法律问题

(一)拖航合同涉及当事人的责任和义务

拖航的目的,就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花费合理的费用将钻井平台安全运抵目的地。之后,基于安全和费用考虑,只要条件允许,钻井平台即刻实施就位作业。因此,拖航和就位往往是一体化的作业,在合同中一并考虑和安排。

拖航作业是一项风险大、专业强、工作难度大的作业。为了安全考虑,除配有主拖船外,一般还配备护航船。经验表明,拖航合同中双方权利、义务的合理、详细规定,将非常有利于保障拖航作业的顺利完成。而拖航前充足的准备,包括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研究布置,成立专门指挥小组全权负责全部拖航/就位作业,是安全、高质量和高效率完成作业的重要保证。

在拖航合同中,对双方的责任一般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被拖方的责任和义务

(1)在拖航前向承拖方提供钻井平台的有关技术资料(其中包括风、水阻力曲线图)和升、降船地点有关的水文、地质、地貌、潮汐等资料以及海底电缆、海底管线的位置图。

(2)在拖航过程中,钻井平台上配备足够且称职的人员,在起拖和就位过程中这些人员应听从拖航小组的指挥。

(3)负责清理拖航所经区域及起拖和就位地点附近的渔网、渔具等。

(4)负责向有关部门申请航海通告、航行警告。

(5)负责拖航前钻井平台的各项检验工作,取得适拖证书。

(6)负责钻井平台及平台上第三方的财产及人员的安全和保险。

(7)按照合同规定,按时足额支付拖航、就位技术服务的报酬。

(8)负责提供拖航及就位过程中的现场适时气象服务。

(9)负责相关的定位服务。

2、承拖方的责任和义务

(1)负责提供适航的拖轮。

(2)负责制定拖航计划。

(3)负责布置主拖轮、护航辅助拖轮的相关工作任务及有关的注意事项。

(4)根据拖航及就位技术要求负责指挥拖航和就位作业。

(5)负责其人员的人身安全及保险。

(6)负责制定拖航就位期间的应急预案。

(二)拖航合同中的赔偿责任

根据我国海商法第162条的规定,有关承拖方与钻井平台之间的损害赔偿责任,实行由过失方承担的责任制。在这种原则下,有以下几种赔偿方法。

1、损失是由拖航过程中的一方当事人过失所致的,对于过失的一方需承担相关的赔偿责任。

2、如果损失是由双方的过失所造成的,双方应按各自的过失程度有关比例负责赔偿。

3、由于任一方过失,造成第三人财产损失或人身伤亡的,双方需要对第三方负连带责任。如果双方的合同没有相关的约定,一方为此连带支付的责任赔偿超出自己应承担的责任比例,对对方有追偿权。

有关免责问题,在国内外,其相关规定有所不同和区别。有的拖航合同里规定,承拖方在拖航过程中可与被拖方一同享受同样的免责权利。但也有的合同,如中国的拖轮公司所定制的日租式海上拖航合同以及日本有关航运交易承包式的拖航合同,规定第三方和被拖物所遭受的损失,即便是由于拖船本身或拖船工作人员或拖船船员的过失或由于拖航装置潜在缺陷所致的意外,均由被拖方自己承担责任。

我国考虑到国家之间不同的司法体制,我国的海商法里把拖船的免责权利以任意权利的形式予以规定。在海商法第162条里规定,承拖方如能证明被拖方是由述及的原因造成的损失,承拖方可以不负赔偿责任,如引航员、拖轮船长、船员或者承拖方委托的人在管理或者驾驶拖轮时造成的过失;拖轮在海上试图救助人命或者财产时造成的过失。前述规定都属于任意性的规范,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可以加以变更。所以在我国的拖航合同里,除了特殊的个案外,承拖方以及被拖方对于责任事故是需要负相关的法律责任的。

对于钻井平台拖航合同来说,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判断风险的大小,采取相应的策略。

(三)海洋环境污染责任

为了防治我国海洋污染,维护海洋生态平衡,保护海洋环境免受破坏,我国对所管辖区域范围的海洋制定了“海洋污染防治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海洋污染物的类别划分及管理要求。

1、海洋钻井平台的含油污水和油性混合物,必须经过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残油、废油必须予以回收,不得排放入海。

2、海洋石油钻井平台及其有关海上设施,不得向海域处置含油的工业垃圾。处置其他工业垃圾,不得造成海洋环境污染。

3、任何单位未经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倾倒任何废弃物。需要倾倒废弃物的单位,必须向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经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发给许可证后,方可倾倒。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废弃物的毒性、有毒物质含量和对海洋环境影响程度,制定海洋倾倒废弃物评价程序和标准。向海洋倾倒废弃物,应当按照废弃物的类别和数量实行分级管理。

4、禁止在海上焚烧废弃物。禁止在海上处置放射性废弃物或者其他放射性物质。

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理念要求,在实际作业中更应认真对待,严格控制和管理,确保绿色环保。

(四)建立财产、人员安全保障体系

在海上拖航作业过程中,所处的环境千变万化,合同双方及第三方的财产和人员时常受到威胁,风险系数很高,稍有疏忽,就有发生事故的可能。

为了保障各方利益,各自需按照国家相关法律以及合同的有关规定,购买足额的财产和人员保险,包括第三者责任险,并在作业中认真负责,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规范操作,确保作业安全。

(五)拖航合同和海上运输合同及海上雇佣救助合同之间的对比

1、与海上运输合同之间的比较

两者相同之处在于合同的客体都属于劳务。不论钻井平台拖航合同抑或是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合同订立的目的都是用于实现相关物品或货物的移位。但是两者相比较,也有两点重要的不同之处。

(1)两者所规定的看管责任不同

海上货物运输的合同里规定承运人除了提供适合航行的船舶外,还应该承担看管货物的职责,这责任将被贯穿在货物运输的各个环节里,任何一个环节没做好都属于违反合同。但是海上拖航承拖方只为被拖方提供拖力,而不负责对承拖物的照料之责,所以当平台进行拖航时产生事故责任的归咎是属于被拖人的。

(2)两者船舶发挥的作用不同

海上货物运输时承运人提供的船舶只是作为一种运输的工具,托运人托运的货物是由承运人提供的船只将其装到船舱里运到目的港。但在钻井平台实行拖航期间,承拖人向被拖人提供的船舶只是作为一种拖带工具使用,作为被拖物的钻井平台是不需要装于船上的(干拖除外),而是需要用特定的装置或者专用的索具将其与承拖人提供的有关船舶连接在一起,然后将其拖至目的地,随后实施就位。

2、与海上雇佣救助合同的比较

海上雇佣救助与海上拖航有两个共同点:首先,二者都属于提供海上劳务;其次,都是按拖船的使用时间计算报酬。

海上雇佣救助与海上拖航的不同点在于:第一,海上劳务的性质不同。海上拖航的性质是提供拖力,以实现被拖物的移位,而海上雇佣救助中所指的拖带虽然与传统海难救助法中所指的无效果——无报酬救助形式不同,但就其本质而言,仍然属于救助行为。第二,实施拖带行为的条件不同。在海上拖航情况下,被拖船舶或物体并非处于危险之中,而在以海上雇佣救助为目的的拖带活动中,被拖的船舶或物体则处在危险当中。

四、结论

作为一个独特的海上服务形式,钻井平台海上拖航出现的时间并不太长。有关海上拖航的法律也是为适应、调整这一特殊领域而在海上货物运输法、救助法、合同法以及保险法等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对于一些有关海上钻井平台拖航适用法律的规定还需不断完善,在实践中给予重视,并依照实际情况进行恰当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吴焕宁.海商法学.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2]陈安.国际海事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司玉琢.海商法专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李凯宝.自升式平台拖航作业操作浅析[J].天津航海,2009年2月版

[5]鞠由克.大型海上钻井平台出港拖航的操纵技术分析[J].航海技术,2011年7月版

上一篇:湖南社会平安建设现状及对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服... 下一篇:加强成本控制强化成本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