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清明四月天

时间:2022-10-21 09:22:38

寒食清明四月天

【导语】

我国的传统节日是非常具有诗意的,“柳带榆钱,又还是清明寒食。”桃红柳绿,春光明媚的气象迎来了清明寒食节。

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岁时百问》解释道:“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这个节日中既有“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朦胧的诗意,又有“子欲养而亲不在”的哀思,以及对先辈的感恩和怀念。

寒食节在清明的前一两天。它也被称为“禁烟节”“冷节”“百五节”(意为在夏历冬至后105日)。它最初作为节日时,要禁烟禁火,无论民间官府,只吃冷食,后来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钩、斗鸡、放风筝等风俗。重温寒食节,我们能感受到我们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号美文厅】

清明

佚名

也许是三月,也许是四月。汾河河谷。

雨像是一位dié dié( )不休的老者,把一些纷纷扬扬的语言,洒进山村的每一个角落。乡间小路上,打着伞的诗人,沉思的诗人,被几朵落花吸引。

远处的柳阴下,避雨的牧童,骑在牛背上吹响了短笛。断断续续的音符轻轻滴落在绿叶上、草丛中,宛如一些透明的、纯真的梦。

诗人连忙凑上去,慈爱地问:“孩子,这附近有酒家吗?”

少年抬起握着牧鞭的手,指向了前方。黄昏中,村廓()朦胧,一家茅屋上有一面小旗在风雨中轻轻摇yè( ):杏花村。

这时候,酒店的灯突然亮了,像母亲慈祥的眼睛,看着看着,诗人有点醉了。

(选自“中学语文阅读网”)

阅读思考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黑体字注音。

dié dié( )不休 村廓()

摇yè()

2.本文的环境描写很有特色,请找出一句环境描写的句子自选角度进行品析。

3.文章结尾说“诗人有点醉了”,诗人还没喝酒怎么就“有点醉了”?请谈谈你的理解。

4.模仿文中画线的句子,请你用相同或者相似的句式进行声音的描写:雪地风声、竹笋拔节的声音、花开的声音、早晨的起床铃声等,也可以自选一种声音进行描写。

5.本文是根据脍炙人口的唐诗《清明》演绎而出,请你默写出这首诗。

【二号美文厅】

立 碑

杨萌

兄弟们在一起商议着立碑的事。这事拖了快一年,时常使他们心绪不安。

去年清明,兄弟们上坟扫墓,旷野里墓冢累累。不知何时,那些高矮大小不一的坟前都冒出了一块块高大的石碑,碑上刻着亡者及儿孙的姓名,碑文用黑的红的漆描得发亮。那些石碑威风地挺立在那里,娘亲的墓淹没在碑林里,显得矮小而孤独。

兄弟几个脸上火辣辣的。

他们那时便开始考虑为娘亲立碑的事。现在终于决定实施。

大哥率先说:“这事要么不办,要办就办得风光些。别人家不就那灰不溜溜的石碑吗?我们不用,我们用大理石,好看,又不易风化。”

二哥说:“大哥说的何尝不是?依我之见,这碑上的字也得请人手写。县文化局的马局长一手新魏体,写碑文最好不过。”

三弟献疑说:“只是听说马局长轻易不动笔”。

大哥哈哈一笑:“这倒不用为难,多打发点钱就是。钱这玩意儿我们还愁?能请得动马局长,我们兄弟脸上也有光了。”

兄弟几个谈得很兴奋。

“谁来雕刻呢?”二哥想到这个新问题。

三弟拍一下腿,说:“哎,对了,我公司小王的老爷子是当地有名的石匠,回头我交代一下就行了。”

这样一合计,事情真是再顺利不过了。

午后,大哥刚叫人将大理石板从车下卸下,手机“嘀嘀嘀”叫开了,小匣子里传来了二哥焦急的声音:“大哥,你知道娘亲的名字吗?”

大哥被问蒙了:“只知道娘亲姓董,名字似乎没听说过……”

二哥说:“我也只知道娘亲姓董……”

大哥有些懊恼,犹豫了一下,说“一时还真想不起……名字那块先空着,回家再说……”

二哥带着马局长的墨宝回来了,三弟也领着石匠进了门。

兄弟几个冥思苦想也没想出娘亲的名字,户口簿也找不着,又不好意思向邻人启齿,一时躁得抓耳挠腮。

石匠抚摸着如脂的石板,轻轻叹了口气。然后说:“记不起就记不起了,记不起爷娘姓名的也不只你们兄弟。我说个法子,你们拿主意,古时候,女子出嫁就随夫姓,你们老爷子姓周,你们娘亲就叫周董氏了。”

只得依了石匠。

清明节那天,兄弟们将石碑栽在了娘亲的坟前。

不知为什么,几兄弟心情还是有些郁闷,谁也没有开口说话。

朝回走到半途,兄弟几个下意识地转回身去。阳光下,只见那巍巍的石碑晶莹洁白如玉,描了金粉的碑文金光闪闪。四周那些灰暗的石碑在它面前已黯淡得没有一点颜色。

兄弟们的心忽地轻松了,窝在肚里莫名的火气已经荡然无存。

阅读思考

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文中的主要事件。

2.第三自然段中,“兄弟几个脸上火辣辣的”。为什么会这样呢?你能揣摩一下他们的内心吗?

3.文中二哥为什么要请县文化局马局长为碑题字?三弟为什么要请公司小王的老爷子来雕刻?

4.小说中的三兄弟孝顺吗?你觉得他们有什么共同点?请结合文中语句谈谈你的看法。

5.“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本上的一个红五星,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山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布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你觉得怎样做才是最好的尽孝?

【三号美文厅】

介子推、寒食节及其他

王英

山西有个介休,介休有个绵山,绵山出了个名人介子推,他的死难日成了后世的“寒食节”。

史载,春秋时期,战乱不休,晋国公子重耳蒙难,逃到卫国。饥饿难耐,随臣采来野菜充饥,重耳难以下咽。从臣介子推割下自己身上的一块肉,熬成肉汤,让重耳享用,重耳感激涕零。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割股奉君”的故事。介子推“割股奉君”,不是为了日后的封赏,而是为了晋国的振兴。重耳流亡国外十九年后,59岁时返回晋国,掌握了政权,这就是晋文公。“一朝天子一朝臣”当年共患难的随从们讨赏,他都论功封爵。唯独介子推“功不言禄”,看不惯这种上下之间相互利用的风习,怀着“耻将股肉易封侯”的心情,携老母归隐绵山。

不久,日理万机的晋文公想起最大的功臣介子推,亲自率大队人马到绵山寻找,因山高路险,一时没有下落。有献媚者为免除自己“随王访友”的苦楚,向重耳献计说:“介公是个孝子,放火烧山,他一定会背着老母出逃的。”没想到介子推隐居志坚,宁死不下山受封,母子抱树在山火中被活活烧死(如此行孝,这“孝子”之名可以画个大问号了)。

据说,到了后世,每逢介子推母子死难日,当地民众便自发“寒食”三天(据《邺中记》记载:“寒食三日,作醴酪,又煮粳米及麦为酪,捣杏仁作粥。”)表示纪念。这就是寒食节的历史。百姓们崇拜介子推的节操,把他与屈原并提,遂有“南有屈原,北有介子”的美称。后来,“寒食”竟演变成了华北平原某些地方每年从冬至至来年清明前一、二天,百余天不动烟火的集体吃冷饭――据统计,《全唐诗》中,有130余篇诗词描写过介子推与寒食节。如:元稹的《连昌宫词》:“初过寒食一百六,店舍无烟宫树绿”;姚合的《寒食》:“今朝一百五,出户雨初晴。”

史载晋文公见山火烧死了介子推母子,悔恨莫及,他命随从拣拾烧后的残木,做成木屐,走起路来呱嗒作响,提醒自己不忘介子推,时而喊:“悲乎!足下!”后人因此把“足下”作为“朋友”的尊号。现在,绵山上还有介子推祠,祠前两株相抱而生的大柏树,人称母子柏。

且不论晋文公政绩如何,寒食节这个节,“足下”这个符号和民间穿木屐的习俗,都与他有关。

到了三国时代,统治北方的曹孟德对民间为纪念介子推而寒食多日的习俗不以为然。有一年,他在视察了山西并州等地的风土人情并征询了一些地方官的意见后,不顾“有违民意”的反对意见颁布了《明罚令》,下令以“连从法”的严厉形式废止民间的“寒食”习俗:“闻太原、上党、西河、雁门,冬至后百五日(一百零五日)皆绝火寒食,云为介子推。子胥沉江,吴人未有绝水之事,至于子推独为寒食,岂不偏乎?且北方泛寒之地,老少羸弱。将有不堪之患。令到,人不得寒食。若儿者,家长半岁刑,主史百日刑,令长夺一月俸……”

今天,寒食节终于未能在民间大范围正式“推广”(像端午节那样)。我们应该感谢曹孟德吗?

(选自“新语文资源在线网”)

阅读思考

1.请简要概括一下寒食节的由来。

2.通过本文的阅读,你了解到介子推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赞同他的处事方式吗?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

3.晋文公为什么要命随从拣拾烧后的残木,做成木屐?你怎样看晋文公这个人?

4.文章结尾说:“今天,寒食节终于未能在民间大范围正式‘推广’(像端午节那样)。我们应该感谢曹孟德吗?”你是怎样认为的呢?

5.你觉得寒食节里有值得推广的传统文化内涵么?如果要推广寒食节,请你拟一个简短的文化策划稿。

参考答案

《寒食清明四月天》

一号美文厅:

1.喋喋kuò曳2.示例:酒店的灯突然亮了,像母亲慈祥的眼睛,看着看着,诗人有点醉了。品析:比喻生动形象,富有生活气息,让人回味绵长。3.因为诗人被眼前的景象陶醉了。4.雨像是一位少女轻抚琴弦,“沙沙沙”为风中树叶的舞蹈伴奏。5.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二号美文厅:

1.写兄弟三人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而进行的“伪孝”――为母亲立碑之事。2.别人的墓地碑身高大,碑文发亮,而母亲的墓被淹没其中,显得十分寒酸。在人们的眼中,墓地上是否有碑,碑的好坏,这显示着做儿女的是否有孝心和现在的生活状况。对,给母亲立碑,在乡亲面前不能丢这个面子。3.文化局马局长是气派和势力的代名词。小王的老爷子是当地有名的石匠。如果能请到马局长题字,小王的老爷子雕刻,这在众人面前有多露脸!他们以此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4.不孝顺。他们的共同点是:虚伪,不孝。如:①那些石碑威风地挺立在那里,娘亲的墓淹没在碑林里,显得矮小而孤独。②这事要么不办,要办就办得风光些。别人家不就那灰不溜溜的石碑吗?我们不用,我们用大理石,好看,又不易风化。③能请得动马局长,我们兄弟脸上也有光了。从这些语句当中都能看出,他们兄弟三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是一种虚伪的“孝敬”。5.提示:母亲恩重如山,她给了我们生命,我们怎能忽略母亲的名字呢?在“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时尽孝就为时已晚了,我们要为母亲在心中立碑。

三号美文厅:

1.每逢介子推母子死难日,当地民众便自发“寒食”三天表示纪念,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2.①介子推是一个孝顺、有崇高气节的人。②略。3.①提醒自己不忘介子推。②应肯定他重朋友、讲情义的行为,否定他误听献媚者话的行为。4.曹操的法令有利于人民的身体健康,但其“连从法”显然太过严厉,又会加重人民的灾难。5.提示:可从纪念介子推的孝顺、崇高气节着手。

上一篇:我们是邻居 下一篇:我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