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肾固涩法治疗小儿遗尿39例

时间:2022-10-21 09:12:18

温肾固涩法治疗小儿遗尿39例

摘 要 目的:观察温肾固涩法治疗小儿遗尿的疗效。方法:采用温肾固涩法治疗小儿遗尿39例。结果:以2年以上无复发者为治愈,治愈率82.1%,总有效率92.3%。

关键词 小儿遗尿 中医治疗 温肾固涩法

资料与方法

2003年6月~2005年11月收治小儿遗尿患者39例,其中男23例,女16例,年龄4~13岁。临床表现:患儿精神食欲正常,长期表现为在睡眠中遗尿,一夜可发生1~2次或更多,且多在梦中排尿,患儿面色苍白,形寒肢冷,有的患儿在白天尿频而尿量不多,舌质色淡,脉沉细无力。治疗前均作B超,尿常规等检查,排除泌尿系统感染及其他相关疾病。

治疗方法:以温肾固涩为治疗原则。方药组成:桑螵蛸、菟丝子各15g,益智仁、太子参、补骨脂、芡实、覆盆子、五味子、巴戟天各9g。形寒肢冷加制附子2g;尿频而量不多,神倦乏力,食少便溏,自汗或盗汗,加肉豆蔻、杞果、金樱子各9g,以固表止汗,温中散寒,涩肠止泻;病情较重者,加鹿茸2g,益气暖肾助阳。先以冷水浸泡30分钟,煎煮2次混匀,每日分3次温服,1日1剂,5剂为1疗程。

结 果

服药少者5剂,多者10剂,治愈(遗尿症状完全消失且2年以上无复发者为治愈)32例,有效(遗尿症状完全消失,但1年以后有复发者)4例,无效(症状无改变)3例。治愈率达82.1%,总有效率达92.3%。

典型病例:患者,女,8岁,2003年11月5日初诊,其母代诉患儿遗尿2年余,每夜2~3次,有时白天小便频数而量少,尿常规及B超多次检查均示未见异常。口服抗生素,静滴头孢曲松钠针等无效,手足不温,神倦乏力,食少便溏。检查:患儿面色苍白,身体瘦弱,大便有不消化食物,尿、粪常规化验正常,舌质淡,脉沉细无力。治则:温肾固涩。方药:桑螵蛸、菟丝子各15g,益智仁、芡实、补骨脂、太子参、肉豆蔻、金樱子、鸡内金各9g。5剂水煎服,1日1剂。二诊:患儿精神好转,饮食增加,遗尿次数减少。上方加炮姜炭3g,五味子10g,覆盆子9g,鹿茸2g (另包研末冲服),5剂水煎服。三诊:服药后精神转佳,面色红润,遗尿便溏消失,经随访至今无复发。

讨 论

遗尿是指3足岁以上的小儿,在睡眠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证。往往因患病时间较长,多处求医治疗无效,家人及患儿倍感痛苦。究其原因,多与肾阳虚不能制约小便有关,《内经》曰:“膀胱不约为遗溺。”《诸病源候论》曰:“遗尿者此为膀胱虚冷,不能约于水故也。”肾主水,与膀胱相表里,故遗尿主要与肾和膀胱功能失司密切相关。方中补骨脂、菟丝子、巴戟天、益智仁补肾助阳;桑螵蛸、金樱子、覆盆子、芡实收敛固涩,缩尿止遗,治疗肾失闭藏所致的小便频数、遗尿;太子参、肉豆蔻、五味子益气固表止汗。诸药合用,补肾固涩,缩尿止遗,是治疗遗尿的良方,值得推广应用。

上一篇:电针、超短波为主治疗肩周炎267例 下一篇:自拟调经止崩方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