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首先要“习”

时间:2022-10-21 08:44:14

关于小学作文,每个语文老师都曾说过要让孩子爱写作文、会写作文、写好作文,但真实的情况是:大多数的孩子怕写作文,写不好作文。

其实,按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小学生的作文不叫作文,只是习作。我们以往一直在强调怎样指导学生 “作”文,怎样自由地表达,怎样写出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却忽略了习作首先是“习”,然后才是“作”。

习,《说文解字》中意为“数飞”也。意思是一次次起飞。《新华字典》将其解释为“学过后再温熟反复地学,使熟练”,也就是学和练。所以,我认为习作首先要“习”, 也就是先要学和练。只有学会了,学生才有“作”的勇气;练熟了,才有“作”好的可能。

一、学,就是一个模仿积累的过程

朱光潜先生说过:“文艺不必止于创造,却必始于模仿。”纵观古今,没有哪一个文学大家不是从模仿开始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介绍自己的经验时也说:“要大胆模仿鲁迅、沈从文、马尔克斯等,若连续模仿20个作家,就会在模仿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所以,对于初学习作的小学生,我们应该鼓励他们去模仿,指导他们去模仿。

1.模仿,从课文中开始

叶圣陶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小学语文课本大多是中外名家精品,文化气息浓厚,思想内容深邃,语言富有魅力。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要把这些文化的宝藏捧到孩子们面前,让他们去揣摩、去借鉴,大胆地让他们由表及里、由\入深地模仿,仿出神韵、仿出新意、仿出自己独特的风格。

(1)仿其皮毛――积累词汇。让学生学习、积累课文中的词语,丰富自己的语言,这是学生习作的第一步。对于课文里优美的词语,引导学生勾画、朗读、摘抄,还可通过造句、连缀成句等方式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运用。这个训练从小学一、二年级开始,到五、六年级时学生就能积累大量词语。学生只要一构思习作,相应的词语就能源源不断地涌出来。

(2)仿其血肉――学习句式。仿写句子是提高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课文中有许多富有特色的句式,要指导学生发现句式表达的特点,揣摩句式表达的作用,感受句式表达的效果。低年级可以抓住文本中的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感叹句等句式随时对学生进行仿写训练。中高年级可以逐渐过渡到整段的模仿。如学习《再见了,亲人》,可让学生模仿边叙事边抒情的写法。

(3)仿其骨架――学结构。三、四年级的学生往往不能对自己的习作进行整体的安排。这个时候,引导他们学习积累课文中的结构方式尤为重要。例如,学完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后,单元作文是写景,教师可以让孩子们模仿其总―分的结构方式进行写作,这样一篇习作的框架很快就搭好了,这对于习作困难的孩子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在学生熟练掌握总―分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逐渐掌握并列式、因果式等结构,同时,利用典型的课文引导学生从主体、开头、结尾三个组成部分进行模仿写作,掌握各自的要领,从而形成作文完整的结构。①学开头。到了中高年级,学生积累的例文多了,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进行总结。虽然不同的文章开头方法各不相同,但大都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开门见山;二是引人入胜;三是带领全文,这类“总起”开头,是常用的方法。②学结尾。很多学生在文章结尾习惯用大话套话,或者草草收尾。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感悟懂得结尾的作用:一是总结全文,使全文内容有明确的中心,文章表达有始有终;二是深化主题,延伸主题。

如《养花》的结尾,既总结全文,又和开头相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特别完美。这种结尾方法,教师是不容易口头讲清楚的,应让学生反复诵读、反复体会、大胆模仿,并在实际训练中不断给予指导,才会收到满意的效果。

(4)仿其神韵―学构思。到了高年级,还要指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巧妙构思。如《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中先声夺人的写法,《刷子李》中曹小三发现师父裤子上有白点引起悬念,到后来释疑一波三折的精彩。见多了,感悟深了,学生的习作就能告别平淡,产生自己独特的魅力。

2.模仿,以同学为镜子

课文虽然是孩子们的范本,却大多是从成人的视角去观察的,有时候孩子们难免会有高山仰止的感觉。而同龄人的作品,特别是同班同学的习作,往往会有或多或少的缺点,甚至有自己习作的影子,孩子们会感到很亲切,就会不自觉地去对照、去指正、去模仿、去超越。因此,每一次习作,不妨多安排几次学习同班同学的机会。第一次是草稿阶段,老师在课堂巡视的时候,将发现的有代表性的习作展示给孩子们看,大家一起来分析其优缺点,提出改进办法。让大多数学生明确本次习作的方向、范围,同时也为一部分困难的学生打开思路,提供一个更容易操作的范本。第二次是修改习作,大家先是自己修改,然后是互相修改。互相修改可以选择在自习的时候,这是一个相互交流、提高的好机会。第三次是誊抄过后教师的点评。教师只要点评好、中、差各几本,再一次让孩子们明白本次习作的要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剩下的由孩子们进行小组评改,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由孩子们执笔写下评语。这样,孩子们就又多了一次学习同学习作的机会。

3.学习,在生活的每个角落

低年级的学生更多的会留意动漫,主角夸张的动作、发噱的语言,对他们非常有影响力,我们经常能看到他们在模仿着比比划划。高年级学生喜欢流行歌曲、武侠剧,那些流行元素、古典文化,总能让他们津津乐道。对于这些学生的不自觉中积累的素材,教师如果注意引导,经过筛选后必将让孩子们的习作增色不少。另外,教师还可以给孩子们布置主动积累的任务:每个月至少读一本课外书、每个月安排一次读书汇报活动。有条件的可以建议家长和孩子进行“亲子读书”活动。此外,在报纸、杂志、电视、电影、网络上看到的感兴趣的词语、句子、对联、诗词、笑话、谜语,公交车上的广告,商场里导购员富有感染力的劝说,相声小品里精彩的“梗”都可以积累下来,作为习作的资源。

二、练,熟能生巧

从积累素材到熟练运用,中间必然有个生涩的过程。小学生初学习作,要么就是干巴巴的口水话,要么就是生搬硬套一大堆华丽词句。这时,就需要教师给予技巧的指导。所谓指导,其实就是在一次次练习中不断修正、改进、强化,最终让学生形成习惯,熟能生巧。

1.扎扎实实地组织好每一次单元习作

教材随主题单元安排的习作,集中地体现着课标的习作教学理念和训练计划。教师一定要加强指导,按不同作文的不同特点安排不同的写作过程,使学生逐步掌握习作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例如,写景的作文一定要有事先的观察指导,应用文则一定要在格式上严格把关。

2.各种形式的练笔

(1)写观察随笔,把自己经历的、看到的事情真实地记录下来。鼓励学生记录自己喜爱的小动物、感兴趣的科学实验等。写身边的人和事,写自己某次特别的经历,写自己的新发现,写同学的奇思妙想,写生活中的事物,写看到的电视电影故事,写脑中偶尔蹦出来的灵感,把它们作为生活素材,在写作前稍加复习便能引起回忆了。

(2)结合课文进行小练笔,例如各种形式的续写、扩写、缩写、仿写、改写等。

(3)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国旗下的讲话、给贫困山区小朋友的一封信、给区长的建议书、班干部竞选演讲稿等。

(4)让学生养成动笔的习惯,从最简单的批注开始。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从最初的勾画重点句段写出自己的疑问、感受,到写读后感、读书笔记。每学期,除了要求学生必读《语文经典读本》,推荐学生阅读一些课外读物。在每次阅读完毕后,指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或读后感。此外,还有写贺卡、广告词、通知、请假条、古诗译文、语文实践活动的体会,办手抄报等。当学生养成了动笔的习惯,当他们觉得动笔就像说话一样自然的时候,作文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万事功到自然成。只有认认真真学、踏踏实实练,学生才能提高习作能力,才会克服对习作的惧怕、厌恶心理,真正对习作产生兴趣,习作才能真正完成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任务。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州区鹏程小学)

上一篇:语法教学的新思路 下一篇:握好孩子伸来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