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门联合太溪治疗心肾不交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2022-10-21 07:43:35

神门联合太溪治疗心肾不交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 观察针刺神门联合太溪穴治疗不同疾病,中医辨证属心肾不交证型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在我院针灸科门诊就诊的失眠患者60例,遗精患者32例,头晕患者96例,中医辨证均为心肾不交证,每种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且每组患者人数相等,对照组采用中药汤剂进行治疗,对照组针刺神门穴与太溪穴,治疗周期为15 d,观察症状改善的时间及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用针刺疗法治疗的3种疾病,失眠在症状开始改善的平均时间为(3.5±0.3)d,遗精症状开始改善的平均时间为(5.6±1.7) d,眩晕在症状开始改善的平均时间为(4.7±1.2) d,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差异性P=0.00,在疗效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不存在差异性,疗效相当。结论 针刺神门穴联合太溪穴可以对失眠,遗精,头晕3种疾病,中医辨证属于心肾不交证的疗效确切,且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神门;太溪;心肾不交证;疗效观察

神门穴位于腕横纹的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为心经的输土穴及原穴,具有清心泻火,养血安神的功效,可以治疗多种心与神志病症,高血压,胸胁痛等。太溪位于内踝尖与跟腱后缘连线中点的凹陷处,也为肾经的输土穴及原穴,具有滋阴补肾,清热降火等作用,可以治疗肾虚证,阴虚证等多种疾病。《灵枢·九针十二原》中有"五脏有疾,当取十二原"[1]的说法,两穴通用具有交通心肾的作用,探讨针刺两穴对治疗心肾不交证型的多种疾病的治疗效果,对于拓展两穴在临床应用的价值有着积极的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2013年在我院针灸科进行治疗的失眠患者60例,遗精患者32例,头晕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以等量随机的方式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观察组失眠者,男16例,女14例;遗精患者男16例,头晕患者男25例,女23例,年龄为55~65岁,平均年龄为(58.7±4.5)岁;对照组失眠者,男15例,女15例,遗精患者男16例,头晕患者男26例,女22例,年龄为56~67岁,平均年龄为(59.4±5.4)岁。两组患者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服用中药进行治疗,不寐的患者采用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加减,遗精的患者采用桑螵蛸散加减,头晕的患者采用左归丸合朱砂安神丸加减,1剂/d,水煎服,早晚分服。观察组和患者均采用针刺神门穴及太溪穴进行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周期均为15 d,治疗结束后患者治疗症状改善时间和及治疗有效的人数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 for windows,计数资料的差异性比较采用四格表χ2检验,计量资料差异性检验为成组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间疾病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失眠在症状开始改善的平均时间为(3.5±0.3)d,遗精症状开始改善的平均时间为(5.6±1.7)d,眩晕在症状开始改善的平均时间为(4.7±1.2)d,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差异性P=0.00均

2.2三种疾病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中失眠的有效率为,遗精的有效率为,的有效率为有效率为,与对照组采用中药汤剂的治疗无差异性,疗效相当,不存在差异性P=0.00,均

3讨论

心肾不交有广义与狭义之分[1],本文探讨的为狭义的心肾不交,其是指是指心肾两个脏腑的相兼证候,水火既济功能失调,出现的阴虚火旺的状态。其主要特点为心烦心悸,失眠,腰膝酸软,遗精多梦等,并伴有阴虚症状。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以失眠,遗精,头晕的患者多见此证型。

失眠,在中医中属于不寐的范畴,有报道指出针刺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136例[2],效果良好,虽然取穴不同,但是都可以起到交通心肾的状态。

遗精,及在无的条件下出现,而长期的遗精可能导致肾阴亏虚,肾水不能上济心火,心火不能得到制约而亢盛。这种肾阴亏虚而心火亢盛的状态,而这种状态有可以加重遗精的发生。有报道采用自拟方药[3],治疗心肾不交型遗精的报道,针刺太溪穴可以肾脏元气,滋补肾阴,以制约心火,配合神门穴清心泻火,调节阴阳平衡,防止遗精的发生。

眩晕为中医病名,是指眼花、眼前发黑,头晕、感觉自身或者是外界景物旋转的一种症状,可以由美尼尔综合症、高血压、颈椎病疾病导致。神门与太溪穴相互配合,调节两个脏腑的原气,改变异常的功能,从而改善眩晕的临床症状,本次临床观察中发现心肾不交型眩晕与情志紧张有着密切的关系。

神门联合太溪穴对于3种疾病的治疗效果都值得肯定,针刺可以直接作用于神经、体液、内分泌等相关因素,在较短的时间内起到调节作用,有学者在针刺神门穴的相关研究中也指出"神门穴对自主神经的影响可能治疗相关疾病的作用机制之一[4]从而印证了笔者的相关推测。

总之针刺神门与太溪穴可以对失眠、遗精、头晕等3种疾病,中医辨证属于心肾不交证型的患者疗效确切,起效快,操作简单,经济实惠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赵唯含,杜金行.心肾不交理论在中医现代临床中的应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10:2621-2624.

[2]吴志强,吴建国.针刺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136例[J].中国针灸,2012,32(5):430-430.

[3]郑武,崔云,冯奕.固精饮治疗心肾不交型遗精40例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04:529-530.

[4]林仁勇,吴俊贤,张佩,等.神门穴真、假针刺对心率和心率变异性影响的比较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2,03:752-754.编辑/肖慧

上一篇:电流回路两点接地引起的保护误动分析 下一篇:计算机多媒体创新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