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与服务经济增长――基于广东省的实证研究

时间:2022-10-21 06:37:57

人力资本与服务经济增长――基于广东省的实证研究

摘 要:随着服务经济时代的来临,服务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最活跃的部分,各级政府也分别提出要大力发展服务业。但在服务业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服务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逐渐由原来资源和劳动密集型的传统服务贸易向智力密集或资本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转型。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服务业竞争优势已不再是有形的资源,技术资本、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而技术和知识创新的主体也是人,人力资本能带动服务业质的飞跃。鉴于此,本文根据1978-2002年的广东省相关数据对人力资本与服务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认为服务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本水平之间存在一种长期的双向关系,且人力资本对服务业的影响远大于服务业对人力资本的作用。因此,通过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增加人力资本积累来提升人力资本的整体水平,进而通过优化教育结构来优化人力资本结构已成为提升我国服务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动力源泉。

关键词:人力资本;服务经济;广东省

作者简介:杨叶坤,硕士,广东金融学院助理研究员。

中图分类号:F272.9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2.45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2-113-04

一、引言

服务业是当今世界经济中增长最快的行业,其发展不但引导着一国经济发展格局的调整,而且深刻地改变着全球经济结构。传统的服务行业在服务业中的比重有所下降,现代服务业比重则持续上升,服务业结构逐渐由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传统服务贸易向智力或资本密集为主的现代服务转型。由此可见,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服务业的竞争优势来源已不再是以有形的资源为主,而是以无形的知识和技术为主,而知识、信息、技能、经验和技术都是以人为载体的,本质上是人力资本的积累。基于此,本文从人力资本积累的视角出发,分析了人力资本对服务经济增长的影响,并结合广东省服务经济发展现状指出,人力资本的积累及其整体水平的提升是广东省服务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以期对广东省及我国服务经济增长提供借鉴。

二、文献综述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增长迅速,经济服务化趋势加强。与此同时,出现了一些难解的“经济学之谜”,如西方主流经济学无法解释现代经济增长的“困惑”现象,在国际贸易领域里也出现了难解的“里昂惕夫之谜”。基于此,舒尔茨、贝克尔等经济学家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并用人力资本理论很好地解释了这些经济之谜。如舒尔茨指出,把用要素投入无法解释的“增长的余值”全归结为“技术进步”是“掩盖无知的简便办法”,“余值困惑”源于精炼化狭隘化的资本和劳动力概念及其计算方法,把劳动力视为同质,把劳动看作仅仅需要少量的知识和技能就能从事的体力劳动,没有看到人力资源质量的改进已是经济增长再也不容忽视的重要源泉。“专业化、人力资本与经济现代化是相伴相随的,经济系统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人力资本的增长。”①萨皮尔(A.Sapir,1982)通过一系列实证研究也指出,工业化国家由于物质和人力资本都很丰富,因此拥有总的比较优势。但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并不是静态不变的,它会随着物质和人力资本的积累而发生变化。密尔文(Melvin,1989)也指出,现代服务贸易是以人力资本密集型服务为主。国内关于人力资本与服务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文献十分僵乏。陈宪和程大中(2003)定性地论证人力资本是影响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关键因素;张燕(2005)从异质型人力资本的角度出发研究人力资本与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相关性。总的来说,我国关于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对人力资本和服务经济增长关系的学术研究较为薄弱。

以上分析得出,关于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研究文献相当的多,但是关于人力资本和服务经济的关系的相关研究确实少之又少。虽有部分学者研究了人力资本与服务贸易的关系,但服务贸易只是服务经济的一个方面。基于此,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来简要分析人力资本和服务经济之间的关系。

三、理论分析

(一)服务经济社会的关键构成要素是人力资本

在工业经济的大部分时间里,服务业的重要性被置为第一、二产业之后的第三产业,被视为“非生产业”,从事服务供应的人员的职业等级很低,这些工作的技术要求不高,单调重复,报酬十分有限。在服务经济中,服务尤其是生产投入已经成为商品和服务提高竞争力和效率的关键。企业要提高自身竞争力,就必须在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中投入足够的知识与技术,一方面,靠提高自己的专业化程度,积累高水平的人力资本,另一方面,从其它专业服务公司购买高质量的生产。总之,在服务经济中,服务生产的主要投入要素是人力资本,这是服务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原因是服务尤其是生产贯穿于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和产后三个阶段,包括研发、营销、金融、保险、法律、会计、管理咨询、运输、通讯、仓储、广告、工程设计、产品维修等等服务,这些服务除了直接接触式服务外,所供应的内容主要是属于人力资本范畴的知识与技术。因此,服务的要素构成不再是资本、劳动力和土地,而是知识与技术、资本和劳动力。

(二)人力资本对服务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

首先,人力资本要素的规模经济效应并不遵守收益递减规律。与一般的生产投入要素不同,人力资本要素并不一定遵守收益递减规律,大多数情况下人力资本的投入都可以带来可持续的增长。而且,人力资本借助于“外溢效应”,以外部经济形式出现,使一国服务业中的某一部门,甚至整个服务业受益。这决定了人力资本是推动现代经济特别是知识服务经济增长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人力资本可以导致服务业规模经济动态持续下去。

其次,人力资本可通过多种途径促进服务经济增长。原因是服务的主要成本、服务贸易的主要对象都是智力即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的增加无疑将提高服务的产量和质量,使一国服务贸易能获取比较优势的产业基础得以形成,服务业的比较优势又反过来促进其改善和扩大人力资本的投资,以维持优势地位,从而形成彼此互相促进、互相依存的良性循环。而且,人力资本作为中间投入品――生产的主要投入,通过前向与后向联系,可加大最终服务的生产深度。

最后,人力资本拓展了服务经济发展的空间。人力资本要素的投入使得服务制造化、信息化、外包化,克服了服务交易、贸易的时空局限性,使得服务经济大范围的扩大、增长。人力资本投入带来的新技术革命尤其是电子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使产业链的延伸和产业链条之间的协作得以顺畅进行,服务业才得以发挥经济的“薪合剂”作用。此外,根据阿罗1962年提出的干中学模型,人力资本作为一个有形的要素投入表现出来,具体公式为■(K为物质资本;A知识函数或技术进步;B为转化率)。人力资本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投入生产,又会带来物质资本的深化。即人力资本的投入也可促进服务经济的增长。

由上述分析,发现人力资本与服务经济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人力资本的投入可带来服务经济的大力发展,而服务经济增长又反过来促进了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事实上,二者的关系如何呢?基于此,本文将以广东省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四、模型构建及数据

(一)模型构建和检验

为了准确分析人力资本要素在服务经济增长中的作用,需要建立服务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本要素变量之间关系模型。本文引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最初是美国数学家柯布和经济学家道格拉斯共同探讨投入和产出的关系时创造的生产函数,此生产函数在一般形式上做了改进,引入了技术资源因素。他们根据有关历史资料,研究了从1899-1922年美国的资本和劳动对生产的影响,认为在技术经济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出与投入的劳动力及资本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Yt是产出变量,At为技术水平参数,Kt是资本存量,Ht是人力资本存量,表示的是劳动力生产中的有效劳动投入,此模型认为劳动力是不同质的,是各自具有不同知识、技能的劳动者,由此内生引入人力资本要素,充分考虑了人力资本的生产要素功能特性,为判断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提供了可参考的分析框架。对要素产出弹性的估计采用回归检验法,估计方程为:

为了更准确的分析人力资本要素在服务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本文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础上,设定如下的函数:

其中,EXt是t年服务出口额,K是物质资本,H是人力资本,?着t是误差项。

(二)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

1、服务经济的指标。关于服务经济的指标本文采用服务业产值,由于2003-2010年这几年的数据比较难找到,所以根据《广东统计年鉴2003》取1978-2002年的服务业产值的时间序列数据来进行实证分析,该时间序列的基年为1978=100。

2、人力资本的指标。人力资本的计量一般从人力资本的产出角度或投入角度进行。从产出角度,常用的是劳动者报酬法,用劳动者的平均劳动所得来体现劳动者身上所蕴涵的人力资本。鉴于学非所用、专业不对口、脑体倒挂等现象的存在,用劳动者报酬法所表示的实际人力资本就不精确了。从投入角度,常用的有学历指数法、技术(职称)等级法、教育经费法和受教育年限法②。本文人力资本测算采取平均受教育年限法,即采用广东6 岁以上人口受教育程度的数据来代替从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数据,根据张敬水、董亚娟( 2007) 采用的受教育年限法,计算广东省的教育人力资本存量。公式为: Et =Σ4i= 1wiLEit。其中Et为教育人力资本存量,LEit为受教育层次i 的就业人员数,wi为受教育层次i 的教育年限: 文盲或半文盲的教育年限设为0年,小学6年,初中9年,高中12年,大学专科及以上16年。人力资本数据的来源是何嘉鑫、穆文峰、刘俊添(2012)提供的关于广东1978-2009年的人力资本数据。

五、实证分析

(一)ADF单位根检验

由于虚假回归问题的存在,所以在进行动态回归模型拟合时,必须先检验各序列的平稳性。本文采用ADF检验法对上述各序列的平稳性进行检验。结果如表1:

从上述的ADF单位根检验结果可看出:fw、h两个序列的ADF值均小于5%水平和1%水平下的ADF检验临界值,说明这三个在95%的置信水平都是二阶差分平稳序列。

(二)Granger 因果检验

为了确定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对VAR模型中的变量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中可看出:在5%的显著水平下,人力资本(h)是服务业产值(fw)的Granger原因,而服务业产值也是人力资本的Granger原因,这表明了人力资本和服务业产值是相互影响的双向的关系。

(三)协整检验

由于fw、h都是单整序列,满足进行协整检验的前提条件。本文进一步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法对多变量系统进行向量协整检验。检验结果如表3、表4所示:

从协整检验的特征根迹检验和最大特征值检验的结果看出,我们可以在95%的置信水平下拒绝无协整关系的原假设。这说明fw、h两个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对应原假设最多一个协整关系,我们在95%的置信水平下是接受的。因此,在5%的显著水平上只存在唯一的协整关系。且可得出的协整关系的形式如下:fw = 1675.848h。

(四)方差分解分析

方差分解分析是通过分析每一个结构冲击对内生变量的变化(通常用方差来度量)的贡献度,进一步评价不同结构冲击的重要性。下面我们利用已建立的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方差分解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

从表5中可以看出,对服务业产值和人力资本变化贡献率最大的分别是自身因素的变化,但是自身的贡献率呈现出逐年递减的趋势,服务业产值到第10期的自身贡献率下降为61.48%,人力资本到第10期的自身贡献率下降为78.12%,但都仍起主要作用。人力资本对服务业产值的贡献率在第2期开始达到11.45%,此后开始逐年递增,在第10期达到了38.52%。而服务业产值对人力资本的贡献在第2期达到13.03%,此后先减后增,在第10期达到21.88%的贡献率。总的来讲,二者都是一种长期的效应,且人力资本对服务业产值的贡献大于服务业对其的贡献,这也与脉冲响应分析的结果一致。

六、结论与启示

(一)主要结论

服务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本水平之间存在一种长期均衡关系。通过对二者的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出二者是互为Granger原因,即服务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本水平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即人力资本是服务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并且人力资本对服务经济增长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而协整检验分析二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人力资本与服务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可见,通过有效的人力资本可以快速的提升服务业的竞争力,服务业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人力资本,由此,要逐步完善服务业发展的人力资源政策,加快服务业人才开发,为现代服务业发展培养合格的人才,逐步实现由普通劳动力大国向人才大国的转变,以推动服务业发展实现质的飞跃,将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二)启示

第一,加大教育投资,培养服务企业所需专门人才,为服务业经济增长积累专业化人力资本;第二,政府要实现政策倾斜,对一些大型或知名的高端服务企业尤其是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企业要制定更多的鼓励政策,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第三,通过产学研合作培养符合现代服务业发展要求的复合型服务人才,鼓励科研机构或高校、企业一级政府加强合作,通过产学研合作项目来增加服务业人力资本积累,为我国服务经济增长奠定坚实的专业化人力资本基础。

注释:

① 舒尔茨.报酬递增的源泉[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10.

② 何燕.人力资本提升在产业结构升级中的作用[J].武汉理工大学,2004:15-18.

参考文献:

[1] Leontief,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f Factor Costs and Factor Use:A Review Article,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4.

[2] Theodore W.Schultz,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61.

[3] J.R.Melvin.Trade in Producers services: a Hechseher Ohlin Approach.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9.

[4] 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及建模:EViews 应用及实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5] 张燕.人力资本与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相关性研究[D].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6] 曾倩.我国人力资本与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相关性研究[D].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7] 杨立岩、潘慧峰.人力资本、基础研究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03,(04).

[8] 杨立岩、王新丽.人力资本、技术进步与内生经济增长[J].经济学(季刊),2004,(04).

[9] 许培源.人力资本、南北贸易与经济增长:一个分析框架[J].国际贸易问题,2012,(02).

上一篇:银行―拯救小微企业的关键 下一篇: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