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离子共存问题》在智慧教育思路下的设计与应用

时间:2022-10-21 06:31:24

微课《离子共存问题》在智慧教育思路下的设计与应用

摘 要:微课《离子共存问题》在智慧教育思路下,通过逆向思维引导,结合微观动画模拟,分析化学反应的本质,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有效的建立微粒观。让学生认为学习知识是有用的,发自内心愿意学习,能够个性化地学习,尽可能以归纳方式学习,让学生会思考、会创造、变聪明、有智慧。

关键词:离子共存;微课;智慧教育;初中化学

《离子共存问题》是人教版初三化学第十一单元盐之后的专题复习内容,本专题的重点在于复分解反应条件的判断以及离子共存与否的判断。学习到酸碱盐以后,学生对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以及化学方程式,还有离子检验,离子共存,除杂问题颇感陌生,不能与以往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积累融会贯通。如果按照原有的教学模式,优点为目标明确,流程顺畅。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依赖于教师的传授和点拨,缺点则为无法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表层的高效不代表真正的实效,因此我一直期望能寻求到一种科学睿智的方法,取传统教学之优长,博创新实效之智慧。在我知不足而后进的路上,智慧教育走进了我们的校园,我开始了对智慧教育的不断学习和探索,我们所追求的教育是什么?是要让学生认为学习知识是有用的,发自内心愿意学习,能够个性化地学习,尽可能以归纳方式学习,让学生会思考、会创造、变聪明、有智慧。这样的教育就是智慧教育。智慧教育的“智慧”体现在学生的智慧得到提升,学生智慧学和老师智慧教。

原有的教学思路一般是,获取需求、抛出问题、知识讲解、得出解题思路、典型例题解析、应用拓展,在此基础上融入智慧的教育,学生要智慧学,老师当然也要智慧教。因此,教师不应再是单纯讲解,而是通过逆向思维引导,结合微观动画模拟,分析化学反应的本质,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有效地建立微粒观。

《离子共存问题》,之所以选择这个问题,是源自于学生学习反馈,离子共存问题纷繁复杂,且存在大量共性,所以我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分析,哪些不能共存,进而得出解题思路,优化教学。发生化学反应,不能共存,不发生化学反应,就可以同时存在了!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常见的沉淀、气体和水进行系统的复习。思路有了,接下来具体操作我以动画的形式,生动、直观地展示了酸碱盐微粒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画面中展示出了因产生沉淀而析出,因产生气体而冒气泡逸出,用直观的视觉冲击去理解逻辑思维下,不能同时存在的客观事实,化解微观粒子难接受、难理解的尴尬,达到视听合一。

同时一鼓作气,及时进行总结和归纳解题技巧,我设置了三道典型习题的讲解训练,得出规律,考虑离子共存问题时要牢记,发生反应不能共存,注意溶液颜色,注意溶液的酸碱性及pH值。

完成知识体系的梳理和提升后,再引导学生理论指导实践,化学联系生活,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离子共存在生活中也有多方面应用,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其实就是消耗胃酸中多余的氢离子,食物的相生相克很多也是利用离子共存的原理。最后一个环节,通过资源包中的习题,强化训练,巩固提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整个微课,历时8分50秒,符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问题聚集在离子共存上,让学生认同学习,按照已有知识水平、认知规律、个性化地学习,尽可能以归纳方式学习,能够建构学科解决问题的个性化能力体系。

同时我将学习资源包上传到网络云盘,学生可登陆学习,进行专题复习课之前预习,或课后复习使用。学生根据任务单的要求,通过微课和其他资源学习并完成进阶过关测试题,我也能够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便于对接下来的教学计划作出有效调整。其中学习资源包包含学习任务单、微课视频、过关测试、学习工具以及拓展资料供学生学习过程中参考使用。基础好、善于思考问题的学生可以利用溶解性表、离子反应的动画模拟进行自主探究;基础薄弱、自主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可以利用教师提供的讲解类微视频资源。

依照智慧教育的思路与方法,帮助孩子个性化梳理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系,了解自己的学习程度,哪里会,哪里不会,找出薄弱环节,随时可以复习,这些传统手段是做不到的,但可以借助网络学习空间,借助信息技术做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尽可能用个性化、探索的方式学习。

打破课堂限制,充分体现了“生命教育、差点教育”的教育理念。变相增大了课堂容量,提升了教学效率,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微课的制作和使用,体现了微课“微而精,小而奇,内容少,蕴意深,从小处入手,解决大问题”的微课独特魅力。

上一篇:浅谈榜样与爱心的力量 下一篇:谈初中数学解题中隐含条件的分析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