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思路、新举措加快建设和谐新疆

时间:2022-10-21 05:41:25

以新思路、新举措加快建设和谐新疆

建设和谐新疆是统筹区域发展,维护国家统一,促进边疆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

全面建设和谐新疆的总体思路是:加快经济增长,着力社会发展,维护生态安全,构建安居环境,实施资源转换,巩固边疆稳定,追求全面和谐。其核心是一方面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契机,充分利用新疆油气、煤炭、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丰富,水土光热资源得天独厚,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独具特色等优势,做大做强支柱产业,通过资源转换战略的实施,加快新型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把新疆建成中国西部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特色农产品基地和旅游胜地,全面促进经济发展,为构建和谐新疆打好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加大社会公共事业的建设投入,重点加强农村文化、生活、卫生设施的建设,营造区域间、城乡间和工农间相对平衡的社会发展环境和氛围,促进社会事业的大发展。同时,将加大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的力度,既要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又要维护新疆人民生存的绿洲空间。突出人与自然,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和统筹,为构建和谐新疆打好环境基础。

追求的总体目标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稳定繁荣为核心的人与人、人与自然、区域与整体、发展与保护、当前与长远、优先与公平的全面和谐。

其重点内容是:围绕“一个中心”,实现“两个重大突破”,实施“四大战略”,培育“六大支柱产业体系”,重点提升“八个水平”。“一个中心”,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强区富民。“两个重大突破”,即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加快对外开放上取得重大突破。“四大战略”,即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科教兴新和人才强区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全方位开放战略。“六大支柱产业体系”即逐步培育和形成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和石油天然气化工、重化工产业体系;国家重要的矿产资源生产加工基地和矿产资源勘探开发体系;特色农牧产品生产基地和纺织、绿色食品加工产业体系;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及相关科研、服务体系;民族特色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和特色旅游产业体系;向西出口加工基地及现代物流产业体系。“重点提升八个水平”,即农业产业化水平、新型工业化水平、城镇化水平、对外开放水平、科技教育水平、城乡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社会稳定安全和文明水平。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和谐新疆的发展基础

新疆作为一个干旱绿洲生态区,基础设施建设将突出水利、交通和生态三大建设内容。水利建设将以充分利用新疆丰富的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保证经济发展、生态维护和生活用水的需求为目标。水资源的开发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在北疆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将以开源为主,充分合理开发水资源,通过重大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配合丰富的土地后备资源,实施大规模的水土开发。同时在老灌区全面实施农业节水和工业循环水利用等节水工程,不断提高水的利用率。南疆和东疆将全力实施以节水为主的水利工程建设。东疆将全面推广农业节水技术,力争从输水系统和农田节水两方面有所突破,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

农业水利建设是新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内容,新疆将着力推广农田高标准节水技术,力争通过“十一五”优质棉基地120万亩农田节水工程的示范和带动,全面推进农田节水,协调农业生产和生态用水,保证农业大发展和生态保护对水资源的需求,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交通建设将在着力建设公路网的同时,进一步构建铁路和民航交通立体网络。另外加快实施进口原油管道和出疆成品油管道的扩能建设,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区内油田、石化基地与资源地中心城市之间的油气输送管网体系。

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和谐新疆建设的核心内容,将通过水利工程建设、天然植被保护工程建设和绿洲建设,全面改善新疆绿洲生态环境,遏制荒漠化发展,保护天然草地和林地,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二、加强农业基础产业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业是新疆的基础产业和主导产业,新疆要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通过加快粮食、棉花、林果和畜牧业四大基地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和农民增收,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粮食基地建设要在保证自给有余的前提下,加强主产区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以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为核心,大力发展优质粮食生产,并将粮食生产与畜牧业发展有机结地结合起来,不断提高粮食转化能力,着力促进农牧结合,提高粮食生产效益。棉花生产要站在国家棉花安全和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稳定现有生产规模,不断提高生产能力,将新疆建设成为具有 300万吨生产能力,在世界上具有影响的优质棉基地。大力发展特色林果生产,重点加强生产布局规划,建设标准化、商品化的生产基地,最终建成1500万亩结构合理、布局科学、生产高效的林果产业基地,成为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畜牧业发展将在全力实施草地生态置换工程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力争通过基础设施建设、草场改良工程建设、饲草料基地建设和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设,最终形成草原畜牧业为基地、农区畜牧业为主体、城郊畜牧业为龙头的现代畜牧业发展体系,由畜牧业大省转变成畜牧业强省,力争通过畜牧业发展带动新疆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一方面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向农村倾斜,推进乡村经济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建立以城带乡、城乡互动、优势互补、统筹发展的新型城乡发展格局。同时,一定要下大力气加强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加强农村生活设施改善和医疗卫生、义务教育和文化等事业建设。通过农村社会公共事业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定的基础,通过经济产业和农民增收工程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核心动力。

三、加快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为和谐新疆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全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是发挥新疆优势,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新疆的关键措施。其核心内容一是发挥新疆能源资源优势,将新疆建设成为中国重要的能源战略基地;二是发挥新疆水土资源优势,使新疆成为中国最具大规模水土开发的重要省区;三是发挥新疆农业生产的资源优势,将新疆建设成为中国最大的优质棉基地、重要的粮食安全接替区、特色林果基地和畜牧业强区。

因此,一是从长期发展战略和能源建设战略的高度,国家应确立新疆在国家能源战略体系中的特殊地位,重视新疆能源生产基地和石油储备机制建设,在政策、资金方面予以更大的倾斜。二是将新疆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纳入国家的统一规划,并作为国家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重点区域,尽快启动煤变油、煤化工项目,为国家提供新的能源途径,促进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三是加快新疆主要河流重点项目和枢纽工程建设,加大塔里木河流域等大型灌区节水工程建设力度,为新疆成为国家最大的水土资源开发区创造条件。

四、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

生态环境是保障新疆经济快速发展和建设和谐新疆的重要内容,也是新疆实施大开发、大调整和大发展的薄弱环节。新疆的生态环境状况不但关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到全国的可持续发展。新疆作为中国沙漠面积最大的省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且建设任务十分艰巨的省区,境内沙漠、戈壁广布,其沙漠面积占全国沙漠面积的59.05%,八百多块绿洲零散分布其中,绿洲面积仅占全疆土地面积的4.2%,绿洲、荒漠植物带、荒漠的面积之比约为1:4:9,土地荒漠化、盐渍化和草地退化现象依然突出,并使得生态环境建设成为促进新疆社会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新疆生态环境建设将突出草地生态、绿洲荒漠生态和绿洲内部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实施草地生态置换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工程、荒漠植被封育保护和绿洲内部生态环境治理工程等,积极发展绿洲人工生态,加强水土流失防治和小流域生态环境整治,保护天然草地和荒漠植被。同时,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着力提高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以及危险和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置能力,稳步提升环境质量,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整个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要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全面落实资源开发与资源环境补偿基金制度,实现资源有效合理利用和生态功能可持续发展,为建设和谐新疆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

五、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旅游业,为建设和谐新疆提供支撑平台

目前,新疆工业化发展相对滞后,且区域间不平衡。为此,新型工业化建设将坚定不移地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现有工业基础,积极引进、构建大型企业集团,重点沿天山北坡经济带和南疆石油化工产业带,建立拉动新疆发展的经济增长极,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和特色工业,继续加强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按照“大力支持上游,积极介入中游,加快发展下游”的原则,进一步提高油气资源区内加工的数量和深度,最大限度地延伸石油天然气产业链和精深加工业;大力发展煤炭、煤化工和电力工业,加大铜、镍、铅锌等有色金属,铁等黑色金属,金、银等贵金属和钾盐、石材等特色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力度,建设国家重要的矿产资源生产加工业基地;同时,扶持壮大特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形成北疆以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南疆以特色林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工业产业区;积极发展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构建以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等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利用高新技术、信息技术、环保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纺织、建材、轻工、化工、机电、冶金等骨干企业,坚决淘汰落后的工艺技术,打造品牌,提高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市场竞争力;同时,高标准、高起点地着力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带动力强的工业园区,以此走出一条符合区情、产业优势明显、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市场竞争力强、人力资源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工业超常规、高速度、跨越式发展,全面快速提升工业化整体水平。充分利用新特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和历史文化风貌,抓好旅游景区(点)和线路的规划布局,充分发挥乌鲁木齐中心城市的旅游集散功能,以“五区三线”为重点,建设喀纳斯、喀什、那拉提、天池、吐鲁番等一批部级乃至世界级旅游景区(点)。进一步加强区域联合与协作,整合旅游资源,尽快形成南疆古丝绸之路旅游环线、北疆旅游环线、天山旅游环线和特种旅游线路等有代表性的旅游精品线路。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硬件设施,注重提升软环境水平,实现软硬结合,全力打造以荒漠旅游为主的民族风情旅游产业,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为建设和谐新疆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平台。

(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改革委)

上一篇:白银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与探索 下一篇:在我国陆地边境地区设立边境特区培养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