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逸行年考

时间:2022-10-21 05:36:46

[提要]谢逸是临川籍江西诗派的重要作家,前人对其诗词文均有较高评价,然对其生平事迹叙述简略。对其一生行踪、交游进行进一步考察,这对拓展谢逸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谢逸;生平事迹;行年考

谢逸(1068-1112),字无逸,一字夷季,号溪堂先生。北宋临川籍江西诗派的重要作家,前人对其诗词文均有较高评价,然对其生平事迹叙述简略。对其一生行踪、交游进行进一步考察,这对拓展谢逸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神宗熙宁元年(1068)一岁

谢逸(1068-1112),字无逸,一字夷季。号溪堂。临川人。《江夫人墓志铭》云:“余家自金陵徙临川,与江氏为邻里,至余之身,盖五世矣”(《溪堂集》卷九)。据此知,逸先祖居金陵,后移居临川。逸父谢方,母黄氏。

明弘治《抚州府志》卷二十四《列女》云:黄氏,谢处士之妻,溪堂先生逸之母。读书教子,不以得丧累其心。逸尝自解于前曰:“逸贫,不能治生,顾为亲忧。”母曰:“汝丰于行而廉于财,吾志也。”又曰:“得不得有命,汝何戚?”故逸虽贫,而不动于利。其卒,潘邠老铭其墓。

清雍正《江西通志》卷一百《列女》云:谢方妻黄氏,临川人,逸之母也。读书教子。选尝自解于前曰:"儿贫不能治生,顾为亲忧。”母曰:“汝丰于行而廉于财,吾志也。得不得有命,何戚焉?”故逸虽贫,而不动于利。黄卒,潘郡老铭其墓。

据此知,逸父谢方未仕,母黄氏知书达理。另《雪后折梅赋》中云“余少贱而多难”(《溪堂集》卷一),《感白发赋》云:“余弱龄之多艰兮”(同上),从这些语句中可感受到谢逸童年生活的困苦艰辛。

谢逸的生卒年可据谢进《祭无逸兄文》,“兄与信民,犹璧一双。庚寅之秋,汪子云亡……岂知此来,兄又窀穸。仅阅三稔,乃瘗连璧”(《谢幼槃文集》卷十),文中汪子乃汪革(字信民),庚寅乃大观四年(1110),三年后谢逸卒,则是政和二年(1112)。另据明弘治《抚州府志》卷二十八《人物》云其卒年四十五,则其当生于熙宁元年(1068)。

元丰五年、六年(1082、1083),十五、十六岁

勤学苦练。据《上南城饶深道书》云:“十五六时,有客自盱江来,得执事之程文。手抄口诵于几席间,常模楷其语法……”(《溪堂集》卷八),其勤奋好学之状如在目前。

元丰八年(1085),十八岁

娶许氏为妻。《许居士墓志铭》云:“公于书无所不读,而尤深于诗。虽风饕雪虐、悲忧怨怼,其志未尝不在于诗也。然用以举进士而已,卒不得一官以行其志……公为人沉厚寡言,喜愠不形于色。安分寡求,律身甚严,未尝游权势之门以干利达,可谓守道君子也……娶蔡氏,生两女一男。女嫁谢逸、俞杞,皆士人……公姓许氏,讳某,字子安,临川人”(《溪堂集》卷八)。据此知谢逸岳父许氏,字子安,临川人。岳母蔡-氏。岳父举进士,未得官。为人淡泊沉静,可谓“守道君子”。良好的家庭出身对谢逸之妻影响很大。夫妻两人贫贱相守,情深意长。

其《敝庐遣兴》云:“无客且闭门,有兴即赋诗。盘餐随厚薄,妻儿同饱饥。……敝庐亦足乐,陶令真吾师。”(《溪堂集》卷一)

又《次王直方承务见寄韵》云:“知君才是出群雄。怜我生涯独转蓬。稚子凄凉缘岁恶,鄙夫寂寞坐诗穷。百年鼎鼎风埃里,万事悠悠醉眼中。幸有孟光堪举案,退居真欲效梁鸿。(《溪堂集》卷四)

又《端午绝句二首》其一云“白发无端种种生,每逢佳节只心惊。老妻稚子知人意,但把菖蒲酒细倾”。(《溪堂集》卷五)

夫妻之间的绵绵情意由此看见一斑。两人育有二子:宗野(小名梦玉)、宗朴(小名梦鱼)。

《与宗野宗朴二稚子观蔬圃》其一云“闭户无宾客,忘忧赖玉鱼(宗野小名梦玉,宗朴小名梦鱼)。迂疏皆识我,贫贱不关渠。散步惟荒圃,端居且敞庐。但知师羯末,未可笑宣舒。”

另惠洪《冷斋夜话》卷七云:

所居溪堂,生涯如庞蕴。予尝过之,小君方炊,稚子宗野汲水,而无选诵书扫除。顾见予,放帚大笑曰:“聊复尔耳。”予作偈日:“老妻营炊,稚子汲水。庞公扫除,丹霞适至,弃帚迎门,一笑相视。不必灵照,多说道理。”世英闻之,亦作偈日:“提篮灵照,通透玲珑。更若不会,换手槌胸。”

这些诗文真实地记载了谢逸与妻儿共同度过的贫困而温馨的家庭生活。

哲宗元祐五年(1090)。二十三岁

与弟谢进游学于南昌(见元祐六年考)。《谢幼槃文集》卷七《寄洪鸿父》云“儿时访道章江上,燕雀群中见阿鸿”,洪鸿父乃洪羽。由此推测,二谢与四洪当有交游。洪朋《洪龟父集》卷上有《送谢无逸还临川》云:

东山谢安石,事业照星斗。佳人临川秀,自言乃其后。昔我未知子,籍甚大江右。迩来识君面,风流故自有。早岁翰墨场,挥洒不停手。河发昆仑丘,风怒土囊口。春来入诗垒,窥杜逮户牖。笔力挟雷霆,句法佩琼玖。起予虞帝韶,和汝秦人缶。少年厉锋气,鄙夫成老丑。人才古所难,吾子定不朽。清和四月夏,销黯一樽酒。悠悠西峰云,阉訚南浦柳。平生六艺耕,勿遣生稂莠。鼓丰世黄花秋,慰此长回首。

对谢逸的年少风流与出众才华赞赏有加。

元祐六年(1091)。二十四岁

于南昌上书南城饶深道。《溪堂集》卷八有《上南城饶深道书》云:

……仆生二十四年矣,十五六时,有客自盱江来,得执事之程文,手抄口诵于几席间,常模楷其语法,然是时若童子之爱金,徒知可爱,而不知其所以爱也。自后执事以雄才巨笔掾掇甲科,仆加景慕,恨不得一瞻风采。去年之冬,游学豫章,适遇执事莅职狱掾于此方,下车之初,亦尝闻名于典谒,然尚未尽其胸中所欲言者。比于令侄处,又得执事之文数篇,始大悔悟曰:“有豪杰如执事者,而不往师之,独不愧于邻之郝氏乎?”辄写近述杂文一编,捧诣门下,以为进见求教之资。执事者当悯其愚而嘉其勤且笃也。凡为文之旨趣,命意之浅深,造词之工拙,趋向之是非,皆别白而训之。仆非敢望退而三日与执事之文相若,傥仅得髣髴,亦此生之幸也……仆窃意当世之士,所以求教于贤人君子者,特沽名钓誉耳。训之者虽竭其诚,而听之者未必能行之也。仆今日之来,非敢沽名钓誉也。

虚心向饶深道学习为文之道。

绍圣元年(1094),二十七岁

洪刍(字驹父)举进士,得官晋州教授(《郡斋读书志》卷五上《职方乘三卷后集十四卷》)。谢逸有《寄洪驹父戏效其体》(《溪堂集》卷二)云:

令尹吴楚豪,奇胸开八窗。人物秀春柳,诗句妙澄江。筑室名壁阴,凿牖延朱光。六艺学,心醉倚胡床。毛锥摘秋颖,茧纸截水苍。挥洒有能事,著勋翰墨场。翼翼鲁泮宫,国士征无双。行且职教事,儒风成一邦。

另《溪堂集》卷四有《寄洪驹父兼简潘子真徐师川》,诗云“洪家兄弟皆英妙,仲氏文章独起予”,对洪刍欣赏有加。《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七引《复斋漫录》云“陈虚中崇宁间守临川”,洪刍、二谢、李彭皆与之唱和。洪刍《老圃集》卷下有《次陈使君韵三首》,其一云“不因皂盖班春去,谁唤青衫老吏来”,以“老吏”自况,当被陈城辟为僚属。在临川期间,洪刍应与谢逸有交往。《能改斋漫录》卷三《东坡用事切》云“洪驹父哭谢无逸诗云‘但使添丁长,终兴谢客家’”,谢逸与洪刍友情深厚。

绍圣三年(1096),二十九岁

寓居于陈氏之馆。《溪堂集》卷一《感白发赋》云:

谢子寓居于陈氏之馆,唏发于庭。童子见而笑曰:先生老矣,发有白者。取而视之,信如其言。深惧湮灭无闻,而道不行于世也,乃自赋以自激。其词日:

余弱龄之多艰兮,盖尝苦其心志。矧思之刻深兮。祗益戕乎血气。惟白发之生兮,孰不惊夫老之将至。年几有立兮,竞何补于斯世。道若涂若川兮,虽勤而不济。茫茫无所归宿兮,圣贤何简予而遐弃。蹈前修之轶轨,爱而不见兮,犹彷佛乎梦寐。事业不加进兮,宜声名之晦晦。固欲显其亲兮,嗟立身而无地。朝夕藜藿之不充兮,妻子之裘葛不备。矧欲行其它兮,致当今之平治。曷以宣吾心之湮郁兮,将转喉而触讳。聊寄于翰墨兮,兹亦不试而故艺。字漫灭而无谁语兮,不若缄滕于箧笥。抱耿耿之壮怀兮,无蒯缑而疾视。嗟秋菊之未扫兮,俄春兰之可刈。悲床下之蟋蟀兮,又鸣蜩之嘒嘒。何羲和之不我留兮,驰日车而迅逝。吾固知浮沉于闾里兮,祗伥伥而卒岁。非不欲洁已而澡行兮,奈托身乎鲍肆。日三沐而三熏兮,常恐同于臭味。人生一世之间兮,孰不求于适意。居悒悒而不聊兮,徒孤笑而永忾。君之阍深且远兮,曷不上书而陈事。公侯之门高而峩峩兮,亦有长裾之可曳。胡不驾言而远游兮,四海岂乏乎兄弟。沧浪乏水清兮,可以澈濯乎污人之腻。望鸿鹄之高举兮,凌赤霄之逸翅。聊以快平生之孤愤兮。虽星星而不愧。蕲有所遇兮,又以谢童子之戏。

这是谢逸前三十年生活的概括和总结。我们可从中捕捉到以下信息:一,“余弱龄之多艰兮,盖尝苦其心志”,年少多艰而力学上进。二,“年几有立兮,竟何补于斯世。道若涂若川兮,虽勤而不济”,年近而立,事业不济,立身无地。三,“朝夕藜藿之不充兮,妻子之裘葛不备”,生活困顿窘迫。四,“嗟秋菊之未扫兮,俄春兰之可刈。悲床下之蟋蟀兮,又鸣蜩之嘈嘈。何羲和之不我留兮,驰日车而迅逝”,时光飞逝,壮志未酬,哀叹不已。五,“吾固知浮沉于闾里兮,祗伥伥而卒岁。非不欲洁已而澡行兮,奈托身乎鲍肆。日三沐而三熏兮,常恐同于臭味”,表达了出淤泥而不染的决心。

绍圣四年(1097),三十岁

与汪革(字信民)同赴省试,汪革省试第一,谢逸下第。吕本中《师友杂志》云:

汪信民试南省第一,颇收畜时文。无逸同试被黜,问信民用此何为,曰:“恐登科须作学官,要此用尔。”无逸曰:“前日不免为此,为觅官尔,今尚复尔,是无时而已也。”信民痛自咎责,尽取所畜时文焚之。

汪革为绍圣四年省试第一。“无逸同试被黜”,则谢逸亦当参加此年省试,然下第。谢逸有《送汪信民序》一文,认为“古人之学也为道,今人之学也,语言句读而已”,鼓励汪信民等“慕古人之学,而不溺于今人之学也”。

元符三年(1100),三十三岁

在京师与王直方(字立之)交游。《诗话总龟》卷三十九引《王直方诗话》云:

吴贺迪吉者,抚州人。一日载酒来余家,并召刘夷季、洪龟父、饶次守辈。酒酣颇纷纷,龟父先归,作一绝题于余书室曰“再为城南游,百花已狂飞。更堪逢恶客,骑马风中归”。次守既醒,作十七字和云“当时为举首,满意望龙飞。而今已报罢,且归。”盖龟父是年自洪州首荐,自今上初即位,无廷试也。

洪朋(字龟父)元符二年(1099)乡试得洪州首荐,参加省试落选。“上初即位”,乃指徽宗初即位,即元符三年。此处“刘夷季”当为“谢夷季”之误笔。谢逸,一字夷季。《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五引《雪浪斋日记》云“荆公以带眼对琴心,谢夷季以镜约对琴心,比荆公为最精切”,乃指谢逸《溪堂集》卷六《踏莎行》“镜约关情,琴心破睡。轻寒漠漠侵鸳被。酒醒霞散脸边红,梦回山蹙眉峰翠。”又《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三引《雪浪斋日记》云“谢夷季,江左知名士也。其诗云‘平生忠义寸心赤,万里风波双鬓斑’,其弟幼槃诗云‘觅句每从山色外,发机元是鸟声中’,二人以布衣死。贾长江云‘贤人无官死,不亲者亦悲’,信哉!”明确指出谢进(字幼檗)乃谢夷季之弟,则谢夷季当为谢逸。另谢过《谢幼槃文集》卷四《寄饶次守》云“我家阿夷兄,诗有春草句。说君不离口,恨我识君暮”,“阿夷兄”当指谢夷季,即谢逸。再从吴贺(字迪吉)、洪朋(字龟父)、饶节(字次守)等人交游来看,此处“刘夷季”定为“谢夷季”,即谢逸。本人推测王直方写为“刘夷季”,很可能是初识谢逸产生的误笔。

徽宗靖国元年(1101),三十四岁

谢逸在临川。是年,王肱知抚州(明弘治《抚州府志》卷八《职官》,清雍政《江西通志》卷四十六《秩官》),谢逸与之有交往。《溪堂集》卷四《陪王守游明水》、卷六《玉楼春》词,注云“上王守生日”,王守当指王肱。

是年,谢逸长子宗野(字梦玉)生。据《冷斋夜话》卷十载朱彦知抚州,大观元年(1107)以八行荐谢逸,又言宗野方七岁,上推七年,则宗野当生于是年。

十一月,为黄洙之父葬撰《黄君墓志铭》。

崇宁元年(1102)。三十五岁

师事吕希哲,与吕本中定交。汪革于崇宁初年任宿州教授,时吕希哲居宿州,汪革师事之。《师友杂志》云:“谢无逸因汪信民献书荥阳公,致师事之礼,且与予定交。”荥阳公即吕希哲。因汪革大观初离开宿州,则致书事当在崇宁年间。

与陈城(字虚中)往来密切。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七引《复斋漫录》云:临川距城南一里有观曰“魏坛”,

魏夫人经游之地,具诸颜鲁公之碑,以故诸女真嗣绪不绝,然而守戒者鲜矣。陈虚中崇宁间守临川,为诗日“夫人在兮若冰雪,夫人去兮仙踪灭。可惜如今学道人,罗裙带上同心结”。陈虚中与谢逸、谢过、洪刍等均有唱和。洪刍有《同陈虚中劝农出郊因游明水山寺》(《老圃集》卷上),诗云“临川贤假守,只今陈太邱”。所谓“假守”,是指暂时的郡县长官,所以在郡县志上未见记载。谢过有《赋陈虚中振芳堂》(《谢幼槃文集》卷一)、《同陈虚中洪驹父登拟岘台观水涨》(卷二)、《和陈虚中与吕少逸唱酬口号》(卷五)、《投赠通守陈虚中》(卷六)等。谢逸有《和陈倅宜黄书事》、《冬至日陈倅席上分赋一阳来复探得复字》、《陈倅席上分韵得我字》(《溪堂集》卷二),《和陈倅泛舟寄莹中德翁印老》、《和陈倅灵壁寄莹中二首》(《溪堂集》卷五)等。

王直方与谢逸互有书信问候。《溪堂集》卷五《王立之寄书言其子阿宜渐学作诗及问余稚子梦玉安否作诗奉戏》,有云“梦玉今年初学语”,则此诗当作于梦玉一岁左右。

崇宁二年(1103)。三十六岁

谢逸又入京师,与王直方、徐师川、潘邠老等会饮于赋归堂,为一时之盛。《诗话总龟》卷八引《王直方诗话》云:

癸未正月三日,徐师川、胡少汲、谢夷季、林子仁、潘酃老、吴君裕、饶次守、杨信祖、昊迪吉见过,会饮于赋归堂,亦可为一时之盛。潘一作诗,历数其人云:胡子云中白鹤,林生初发芙蓉。吴十九成雅奏,饶三百炼奇锋。南州复见高士,东山行起谢公。信祖真成德祖,立之无愧行中。吴生可兵南郡,老夫宁附石崇。闲雅已倾重客,说谈仍得王戎。冠盖城南高会,山阴未扫余风。客散日衔西壁,主人不道尊空。徐师川辈皆言此诗殊不工,又六字,无人曾如此作,想为五言亦可。遂去一字,句皆可读,至“老夫附石崇”,坐客无不大笑。

“癸未”为崇宁二年(1102)。

十二月,为友人陈之奇、之中祖父改葬撰《陈府君墓志铭》(《溪堂集》卷八)。

崇宁三年(1104),三十七岁

在临川。为王直方“介庵”建成,撰《介庵记》云:

吾友王立之,居京城之南跬,步天子之庭,而闭关却扫不调者十年,编茅以除风雨,大署其窦日“介庵”,信乎其介矣!……吾其归乎,至是庵成,命予记之,遂以为记。

谢逸在此指出王立之“闭关却扫不调者十年”,乃指其辞官归隐十年。又《诗话总龟》卷四十一引《王直方诗话》云“洪驹父有诗送余赴官河内,末云‘眼中人物东西尽,肺病京华故倦游’,潘邠老每诵而喜之。李希声亦有诗送余云‘散尽平生眼中客,暖风晴日闭门居’,可以相上下也。是时绍圣改元之二月。”据此知王直方在绍圣元年(1094)二月得官。又晁说之《景迂生集》卷十九《王立之墓志铭》云“立之尝以假承奉郎监怀州酒税,寻易冀州籴官,亦仅累月,投劾归侍而不复更出矣……”,据此知王直方辞官亦在绍圣元年(1094)。而《介庵记》云王立之“闭关却扫不调者十年”,则《介庵记》当撰于崇宁三年(1104)左右,又云“吾其归乎,至是庵成,命予记之”,乃指谢逸从京师归来,则撰《介庵记》当在崇宁三年(1104)。

谢逸与王直方交游甚欢。《溪堂集》卷一《和王立之见赠四首》其一云“王子遗我诗,五言若长城”,对其才华甚为赞赏。其二云“蛙蛤没泥涂,鲵鳅游畎浍。岂知北溟鲲,翱翔九霄外。长安夸奢子,奔走逐冠盖。古寺有佳人,幽吟发清籁”,在谢逸看来,王直方是“翱翔九霄外”的“北溟鲲”,亦是“幽吟发清籁”的“古寺之佳人”,非同凡俗。另有《王立之园亭七咏》,分别吟咏王立之园亭中之顿有亭、醉亭、大裘轩、冷然斋、介庵、载酒堂、永日亭。

崇宁四年(1105),三十八岁

是年八月,为陈彦国岳父之葬撰《故承奉郎王及之墓志铭》(《溪堂集》卷八)。

九月,谢逸岳父卒。十二月为其葬撰《许居士墓志铭》(同上)。

崇宁五年(1106)。三十九岁

是年,谢逸可能赴省试,下第归。吕本中《东莱诗集》卷一有《谢无逸秦处度诸人皆许省试后见访冬夜有怀作此诗寄之》,此诗编在大观元年(1107),则谢逸赴省试当在崇宁五年(1106)。

据明弘治《抚州府志》卷八《职官》载,朱彦(字世英)崇宁五年知抚州。谢逸与之有交往。

大观元年(1107),四十岁

谢逸生活贫困,太守朱彦以八行荐之,不就。

吕本中《东莱诗集》卷一有《寄吉州若谷叔》“念我江西老斫轮,久无漫鼻与挥斤。千金莫买蛾眉笑,留寄溪堂病主人。”自注云:“溪堂,无逸所居也。是时闻无逸穷甚,而吉州俸稍增,故有此语。”吕本中此诗编在大观元年(1107),此时谢逸应生活艰难,且身体欠佳。

惠洪《冷斋夜话》卷七云:朱世英以德行荐于朝,当入学,意不欲行,不得已诣之,信宿而返。卷十又云:朱世英为抚州,举八行,不就。闲居多从衲子游,不喜对书生。一日有一贡士来谒,坐定,曰:“每欲问无逸一事,辄忘之。尝闻人言欧阳修,果何如人?”无逸熟视久之,曰:“旧亦一书生,后甚显达,尝参大政。”又问:“能文章否?”无逸曰:“也得。”无逸之子宗野,方七岁,立于旁,闻之,匿笑而去。吕本中《童蒙训》卷中云:谢逸无逸,临川人,州郡欲以八行荐,坚却之。

是年,惠洪应朱彦之邀来临川主持北景德律寺。谢逸《溪堂集》卷七《应梦罗汉记》云:“显谟阁待制朱公治抚之二年,革北景德律寺为丛林,敦请真净法子惠洪,委以禅席。”惠洪《石门文字禅》卷二十四《寂音自序》云“显谟朱彦世英请住临川北禅二年”,又卷二十《明白庵铭并序》云“大观元年春结庵于临川,名日明白”。谢逸与惠洪交往密切,并为其撰《林间录序》(《溪堂集》卷七)。其《送惠洪上人》云“洪师斗薮蔬笋气,白昼穴我夫子墙。粥鱼斋鼓了无碍,坐禅不废谈文章”(《溪堂集》卷三),对惠洪欣赏有加。

据清雍正《江西通志》卷四十六载,狄明远,元符元年以左朝议大夫知抚州,大观元年再任。则朱彦是年当离任。谢逸《溪堂集》卷四有《送朱世英》云“行藏有道朱弦直,表里无瑕白玉温”。《溪堂集》卷七《应梦罗汉记》“朱公……所至之地,未尝伛俯而人皆爱之,未尝叱咤而皆畏之。自捂绅韦布以至山野小人、幽闺妇女,莫不钦慕爱仰,唯恐其去……”,对朱彦深怀敬仰之心。

十一月,为晏宗武之母葬撰《延陵吴夫人墓志铭》(《溪堂集》卷九)。

十二月,撰《吴德甫墓志铭》(《溪堂集》卷八)。

另为陈彦辅、彦国之母葬撰《吴夫人墓志铭》(《溪堂集》卷九)。

大观二年(1108),四十一岁

与吕本中书信往来密切。吕本中《东莱诗集》一有《又寄无逸信民》,卷二有《赠谢无逸》、《答无逸惠书》,“衡门高卧不见用,心虽无瑕饥欲死”(《赠谢无逸》),为谢逸“高才难为用”鸣不平。

五月,为晏宗武撰《淇澳堂记》(《溪堂集》卷七)。

九月,撰《上高净众禅院记》(同上)。

十一月,撰《江居士墓志铭》(《溪堂集》卷九)。

另为陈彦辅、彦国之父葬撰《陈居士墓表》(《溪堂集》卷十)。

大观三年(1109),四十二岁

在临川。

四月,为苏邴母之葬撰《甘夫人墓志铭》(《溪堂集》卷九)。

十二月,为陈端卿妻之葬撰《彭夫人墓志铭》(同上)。

大观四年(1110)。四十三岁

在临川。汪革卒于楚州。

九月,为郡人郑彦国所编《临川集咏》作序。

十月,撰《故朝奉大夫渠州使君季公行状》。

十一月,为朱世衡之妻,朱瑗之母、陈大声岳母撰《桂夫人墓志铭》(《溪堂集》卷九)、《桂夫人墓表》(《溪堂集》卷十)。

政和元年(1111),四十四岁

二月,为祭汪革撰《祭汪伯更教授文》(《溪堂集》卷十)。为黄洙(宗鲁)伯父之葬撰《黄君墓志铭》(《溪堂集》卷九)。

三月,太守狄明远重修拟岘台,谢逸撰《重修拟岘台记》(清光绪《抚州府志》卷九《地理·古迹》)。宋黄震《黄氏日抄》卷八十八《抚州重建拟岘台记》亦云“政和元年,太守狄公再葺此台,时则有若溪堂谢公又为之记……”。

十月,撰《故通仕郎晏宗武墓志铭》(《溪堂集》卷九)。为陈良弼之妻,陈遗直、举直之母之葬撰《彭夫人墓志铭》(同上)。

是年冬,谢逸再赴京师参加省试。吕本中《师友杂志》云:“政和初,无逸至京师省试。”谢过《祭无逸兄文》云“去年从兄,走于京师。风雪修途,间以冻饥。迨其旋返,病不能支”(《谢幼粱文集》卷十)。此文写于政和二年,则“去年”乃政和元年。

政和二年(1112),四十五岁

正月,为陈之奇、之中之母葬撰《江夫人墓志铭》。

谢逸病卒于临川。谢进有《哭无逸兄三首》(《谢幼槃文集》卷五)、《祭无逸兄文》(《谢幼槃文集》卷十)。

上一篇:论传销犯罪中组织、领导者的认定 下一篇:数学家喜欢的棋盘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