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在桥梁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21 05:22:48

PDCA循环在桥梁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项目的大规模展开,在众多基础设施中,桥梁工程是至为重要的一种。桥梁工程建设项目为露天施工、立体交叉作业、各种工序间交接频繁,且设计和施工条件受自然地质影响较大,隐蔽工程较多。因此,桥梁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是整个桥梁工程建设项目的关键环节,不仅关系着投入使用时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而且关系到施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本文针对桥梁建设工程的实际问题,分析了影响桥梁建设质量的5M1E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并建立起基于PDCA循环的桥梁施工质量动态管理机制。

一、PDCA循环方法原理

PDCA循环方法是建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和进行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其原理如图1所示,每一循环都是围绕预期的目标,进行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处置(Action),随着对存在问题的不断解决和改善,在一次一次的滚动循环中项目质量不断上升。每一循环的四大职能活动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构成了质量管理的系统过程。

PDCA循环方法实施步骤为:①确定质量管理目标,研究并分析施工标准并调查施工环境,制定实现质量目标的具体施工方案,找出关键工序和比较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环节;②分析关键工序中的难点和影响质量管理的各种因素;③分析找出各类因素中的关键因素;④针对影响质量的关键因素制定具体的处理方案和切实可行的施工应对措施;⑤按照既定计划执行实施;⑥根据工程计划的要求,检查实际的执行效果,检验是否真正达到了预期目标;⑦根据检查结果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并在以后的施工措施之中,提升效率,防止再次出现类似问题;⑧提出该次循环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并将其转入下次循环中解决。

二、PDCA循环法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1.桥梁工程项目质量计划编制(P阶段)。P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制定目标,分析问题,确定行动方案的具体实施措施的阶段。对于桥梁工程建设P阶段就是在项目开展前将工程中的技术难点和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尽可能详尽的罗列出来,然后就这些问题会同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等共同制定出实际的解决方案。结合桥梁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运用5M1E分析方法,从人(Man/Manpower)、机械(Machine)、材料(Material)、方法(Method)、测量(Measurement)和环境(Environment)六个方面进行重点分析,做好桥梁开工前的准备工作:①人的质量管理。首先,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制度,使全体参与人员树立牢固的质量保障意识。明确各级管理和施工人员在质量管理中的职责,并加强质量管理的宣传和教育工作,使得每位建设人员都能够自觉遵守质量管理制度,营造良好的质量管理意识,形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其次,应当严格审查工程中所有单位的劳务资质,看其是否满足工程的施工需求,确保全员持证上岗。例如:项目监理工程师应当具备相应专业的注册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项目经理必须取得本专业的国家一级建造师执业和注册资格证书;其他专业技术人员需持有相应专业的岗位执业资格证书,如造价员、专职安全员、材料员等,且具有相应的施工经验。再其次,通过定期开展技术交底会议和工程质量管理研讨会,提高技术人员的施工水平。例如:桥梁建设工程中总承包单位比较重视的分包单位的人员素质问题,由于分包单位往往由农民工组成,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质量管理意识较差,施工中更加容易出现偷工减料和随意施工的现象,缺乏相应的质量管理意识。可以通过定期开展的技术交底和研讨会议,将施工中需要注意的难点和事项以及质量管理的重要性进行交底和培训,将质量管理的观念深入各级施工人员心中,最终树立起质量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

②机械设备的质量管理。机械设备的先进程度、质量优劣和稳定性能直接影响着桥梁建设施工的质量,但工程中的最优设备并不一定是技术最先进、功率和型号最大的设备,需要根据桥梁施工环境、工程结构特点、技术方案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同时,需要合理规划各种施工机械的进场和工序衔接,并根据施工合同和现场具体条件灵活增减施工机械数量或功率,并注意做好机械设备的养护工作。尽量采用新的施工机具开展施工,若使用旧机具需检验设备的历史使用和维修台账及相关的检修合格证。

③材料的|量管理。要按规定的渠道和流程进行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采购,然后按照检验批、分项、分部和单位来进行材料的质量检测实验,确保符合国家现行的桥梁工程规范和标准。比如,检验水泥的安定性、凝结时间、细度和胶砂强度,钢筋和钢板的强度、伸长率和焊接强度以及桥面所用沥青的针入度、延度和软化点等。要建立健全材料的管理制度,保证材料在采购、运输、储备和使用的过程中不受污染和损坏。

④施工方法的质量管理。施工工序是施工方法的重要方面,工序质量是构成工程质量的最基本部分。因此,需对实测的工序质量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和验证,找出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偏差方向和原因以确保后续施工质量。应当明确各个工序的合格标准和质量目标,然后针对其中的关键工序进行重点监控,比如钢架拱桥的卸载拆除工序,斜拉桥挂篮施工的中间合龙段工序和桥梁水下灌注桩基础的施工工序等,都是典型的桥梁施工重点和难点工序。需要在关键部位、薄弱部位和采用新工艺施工部位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控点。

⑤测量的质量管理。施工测量是保证施工精度和质量的重要一环,因此测量的质量管理对于整个项目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包括平面控制网的建立,桥梁上部结构的位置、高程和方向的精确定位和桥墩基础施工的尺寸控制等,需要测量技术人员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进行平面布设、施工定位和尺寸监测,保证桥梁各构件的精确安装和高质量施工。

⑥工程环境的质量管理,主要包括工程技术环境(地质、水文和气象条件)、工程管理环境(质量保证系统、管理制度和措施等软件环境)和工程劳动环境(劳动工具和组合、施工工作面等具体工作条件)三个方面。由于桥梁工程自身的特殊性,其环境具有多变性,随着不同施工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同时桥梁内部也具有局部的质量环境,比如上道工序造就了下道工序的施工环境,分项、分部工程造就了后续分项和分部工程的质量环境。因此,必须在施工中对环境因素进行动态监测和控制,做好工程环境的质量管理。

2.桥梁工程项目质量控制(D阶段)。桥梁工程具有许多不同于其它工程的特点,是道路路线遇到江河湖泊、山谷深沟以及其他铁路或公路等障碍而建造的人工构造物。施工工序复杂,且隐蔽工程较多,对于桥梁工程的质量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关键在于施工人员的自我控制,比如采用综合方法(目测法、仪器检测法和实验检测法等)对施工过程的质量进行监督检查,重点检查各工序是否按章操作、隐蔽工程的验收结果和重要分项工程的复检等。同时,检查过程中要敢于发现质量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关补救措施。发现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隐瞒问题导致发生更大的质量事故。

3.桥梁工程项目检验(C阶段)。桥梁工程的质量管理水平,最终需要通过工程的质量检测为依据,应当充分发挥检测的保障、预防和报告的职能。当分部和分项工程完成后,应当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开展四方验收(建设方、监理方、设计方和施工方),重点检验各项工程是否和设计图纸清单相符,是否按照监理工程师的要求进行施工且施工质量是否达到国家验收标准,各项试验结果是否达到施工的质量要求和对施工过程的工程数据进行如实记录并及时归档等。但目前仍有较多项目部质量检验工作基础十分薄弱,不能起到检验监督的作用,因此项目检验工作整体需要进一步提高。

4.总结调整(A阶段)。A阶段既是上循环的最末阶段,也是下一阶段的起始段,主要作用为反思总结上循环的经验和教训,并将其应用于下阶段的施工,以提升后续的工程施工质量。需要将检验结果进行全面综合分析,将其中改进的施工工艺和管理方法总结成文件以推广应用,对于上一循环遗留的问题可再次进行PDCA循环,不断研究改善,以最终达到预期质量管理目标。

三、 结论

PDCA循环管理法,作为一种保障项目顺利实施的质量管理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且在其他行业中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但由于桥梁工程自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现场的质量管理多以管理人员的经验为主,因此对于将PDCA循环法应用于桥梁工程的实际管理仍有一定差距。可尝试将PDCA循环法进一步应用于桥梁工程质量管理的不同层次,比如在分项、分部和单位工程中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应用,通过不断地循环总结实施,项目整体的质量管理必将上升一个台阶。

(作者单位:南阳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上一篇:中小企业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管理与营销 下一篇:加强煤矿安全宣教工作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