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的创新意识说

时间:2022-10-21 05:11:16

中国画的创新意识说

摘要:中国画作为中国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宝贵传统。但是任何艺术形式必须与时代同行,否则将失去创新意识,也将最终失去其发展的潜力。正因为如此,中国画必须在坚持传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与时代接轨,把传统理念和现代个性巧妙融合,贯通古今,方能使中国画具有更为强大的生命力。

关键词:中国画;传统理念;创新意识

中国画是东方绘画的典型代表画种之一,为区别于西洋画,世人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统称,我们也常常把它亲切地简称为“国画”。中国画最鲜明的特征就是以毛笔做为主要绘制工具,以线条做为最基本的艺术语言。表现题材广阔无垠,表现内容丰富多彩,表现技法千变万化,审美结构富有特色。在“中国画”走过的漫长历程中,传统理念和表现技法日臻完善,构成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艺术的“创新意识”,势必与传统的艺术思想存在一定的距离,但它又和民族的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是在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创新出新的表现形式,带给大家耳目一新的感觉。所以,传统的继承和弘扬是绝对的,而发展和变化却是相对的,没有对传统的继承意识,就谈不上去发展传统。没有对传统的弘扬精神,你怎么能够找到将我们中国画的哪些传承了几千年的优良传统进行改变的突破口呢?因此,不断的求新求变是每个艺术家必须正视和不断探索的课题,只有这样,才能跟得上时展的步伐,才能在笔墨、技法上创新,才能以积极的姿态享受现实生活,从中国画的传统中吸收营养,培养和孕育创作灵感,激发出极大的创新热情。

一、在理念上创新

“画理”这一概念,可以说是较早地进入中国画的绘画理论中的,是较多地运用于绘画所表现的对象或者绘画创作活动本身的规律性方面的指导性东西。“观念”的意思,也是指画家对事物规律性的把握,而后寻找的一种表现客观物象的方法。但不同的艺术家,不同的场合使这个概念的内涵有所变化。石涛曰: “无法而法、乃为至法”,就表达了一种可贵的探索与创新精神。关于创新与传统、现代个性与传统观念之间的关系已成为艺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课题,值得我们去深思熟虑。同时,也激励我们在中国画的“画理”和“画法”上去不断探索,努力追求。

二、在立意上创新

“立意”,就是艺术作品所表现的深刻内涵,是美术作品的灵魂所在。它直接关系到绘画的选材、布局、材料乃至绘画的整体格调。郑柏桥的“删繁就简三秋树,领新标异二月花”就要求绘画的立意要标新立异,彰显自己的独特风格。当今社会,纷繁复杂的新生事物如雨后春笋一般破土而出,从而也为艺术家创新立意提供了新的素材和广阔的天地。艺术家需要突破常规的思维定式,去寻找适合自己的独特表现形式。艺术家当以自己独特的视角、笔墨和敏锐的生活体验去感悟自己,感动观者,并对新的社会现象提供思考和认识,让观者学会辨别真伪,分清丑恶,以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影响大众。立意创新绝不是艺术家毫无章法的胡思乱想,而是需要时代精神、思想境界、人文格调、文化底蕴与艺品、画品的高度统一,需要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一般规律。

三、在技法上创新

不论在任何年代,任何历史条件下,中国画传统理念因循守旧是不行的,拒绝传统也是不行的,撇开传统另辟蹊径更是要不得的,我们要做这些优良传统的守望者。该守的,我们一定要坚守,该创的,我们又不得含糊。石涛的可贵之处在于在中国画传统的基础上,去强调对自我“感受”的抒发,通过一切手段来表现自己的真实感受。如著名的花鸟画家房新泉先生,将宣纸刷上洗衣粉,以追求特殊的肌理效果,还有一些画家引入这样那样的现代绘画元素,使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品格具有现代气息,符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无不证明一个道理:无论是传统性、实验性,还是综合材料的特殊性,所有类型的成功之作,都当认为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演变出来的符合传统技法发展内在规律的技法,这些技法也将成为后人应当继承的传统理念。只有深刻理解中国画的传统理念和正确把握时代精神,才能在表现技法上达到传统中有创新,创新中有传统的效果。

四、在形式上创新

这里所说的“形式”就是绘画艺术的表现方式。绘画以形式存在,例如古人在山水画中表现“远”的形式有三种:平远、高远、深远。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利用焦点透视的近大远小的原理,用“小”来表现远,即“小远”;也可以利用近实远虚的道理,用“虚”来表现远,即“虚远”。总而言之,只要有笔痕、色彩,就会有形式的存在,只要有形式的存在,就会给人们以这样和那样的联想。

传统的中国画,风格上多样中有单调、构图上奇险中见陈旧、内容上纷繁中显贫乏,这种风格强调出处,构图需要规矩,内容局限范围的陈旧套路,容易使人们产生审美感觉上的疲劳,难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的审美情趣和欣赏需求。形式上的创新,既要有理念作为理论指导,又要有笔墨、技巧等艺术语言来支持,还得在构思、立意上有所突破。所以,中国画的理念、技法、立意、形式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当你有创新的冲动时,你的理念、技法、立意、形式就会相应地跟着发生变化,只要将其有机结合,使其相互辉映,你就会在中国画的创新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

我们所处的年代,是一个开放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在国际化、市场化背景下的艺术家,更应该关注时代,投身于生活,在社会的变革和进步中深刻思索,以博大的胸怀、高尚的艺品、积极的态度,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在继承传统上下功夫,在创新传统上求发展,没有创新的传统,只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遗产;没有传统的创新,就如没有根基的“海市蜃楼”,二者均不可取矣。只有在深刻领会中国画传统理念的基础上,贯通古今、融汇中西,才能让古老的中国画唱出新时代的赞歌。中国画的创新如此,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又何尝不是?“创新意识”的培养深入到人生的方方面面,对国民“创新意识”的培养,才是各门艺术真正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王宏建,袁宝林.主编.《美术概论》.

[2]张彦远著.俞剑华注释.《历代名画记》.

[3]石涛著.俞剑华注释.《石涛画语录》.

上一篇:论钢琴演奏的时代风格变化与发展 下一篇:品读小征漱石的摄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