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旅游看人生

时间:2022-10-21 04:59:25

从旅游看人生

最近参加了一个旅游团出国旅游。看了许多景点和表演节目,听了不同文化传统的音乐,还有导游对当地风土人情和社会政治状况的介绍。收获极为丰富,非常满意。但是最大的感受是通过和素不相识的19个人的五天相处,观察到各人对人生的理解和追求,从而思考我们应该怎样活着。

做金钱的主人

当今世界是一个商业世界,是由市场主宰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旅游也不例外。人家组织旅游团为的是通过旅游服务赚取工资,养家活口。当然还可能有更远大的理想或目的。但是每个人都要有收入,这是必不可少的。常言道: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就是这个意思。加入旅游团,支付团费,就是一笔买卖。既然是买卖,双方利益就处于对立状态。出国以前钱已经交了,价钱已经定了,不能再讨价还价了,于是利益的对立就表现为旅程的安排,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的计较。

我们每个人从小就受市场的影响,慢慢长大以后,懂得生活的艰难,越发在金钱上斤斤计较。对有些人来讲,这种习惯变成了人生哲学。人活着就是为了赚钱,甚至于见利忘义,把自己交给了金钱,变成了金钱的奴隶。这时候人生的悲剧就启幕了。当然,这样走极端的人是少数,但是摇摆在钱的奴隶和钱的主人之间,把握不住自己的角色的人,是为数不少的。

旅途中充满了讨价还价的插曲,但是导游的技巧改变不了别人的人生观,那些已经把自己交给了金钱的人,每有机会就会不自觉地奔向自己的人生目标,尽量争取更多的得益。有一次在就餐的时候,他们发难说菜既不好又太少。非要再增加一个菜不可。导游为了息事宁人,就答应了,给三桌各多上一个菜。可是等菜炒上来时,大家已经吃饱了,没有动多少就起身走了。这三盘菜纯粹是浪费。我感觉很可惜,别的不说,何苦制造浪费呢。可是这几位发难者却另有自己的看法。他们用一付胜利者的姿态步出餐厅。他们的神态,在我的记忆中只有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胜利者的盟军,志高气昂地穿过凯旋门时可以相比。

人生观的不同

二十多个人的团体,要一致行动当然是困难的。每次集合总有先来后到的人,这一点也不奇怪。起先大家对这种现象早有思想准备,并不以为怪。但是后来发现晚来的人总是那几位,早到的也总是那几位。这就说明早晚不是偶然的,而有其必然性。这种必然性是和人的习惯,甚至于因此而形成的人生观有关。

这就使人想起曹操的那句名言,是使天下人负我,还是我负天下人。意思是做事情是常使我对不起天下人,还是让天下人对不起我;是我不做对不起别人的事,还是宁可让我对不起别人,我自己绝不吃亏。经常迟到的那些人就是宁可让我对不起别人,也不让我自己吃亏。所以每次都是叫别人多等自己一会儿,而不让自己去等别人。

奉行这种哲学的人,一辈子下来的确可以多占许多便宜,但是以牺牲了别人的方便为代价的。而且从总体上看,损失是大于得益的。

十几个人等一两个人,显然总体上得不偿失。世界上用损人利己的方式行事的人总归是有的。不同的社会这部分人所占的比例不同。要完全避免恐怕很难。

我们怎样看待这个世界

用什么态度对待喜欢损人利己的人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如果用针锋相对的办法,一报还一报,这个世界就很难安宁;如果用宽容的办法,岂不是鼓励这种行为,这样的人越来越多,世界就更坏了。前一种方法称之为以怨报怨,后一种方法称之为以德报怨。两种方法各有其道理,可是又截然相反。

这是长期困扰伦理学的一个基本问题。我们的孔子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答案,就是“以直报怨”,意思是用符合道德的办法来处理。我的理解是既不失原则,又有宽容。对这样的人要有适当的惩罚,又有善意的批评和帮助。道理是很对的,但是真正实施起来,不是偏于过严,就是失之过宽。对这样的游客一方面要多等几分钟,但也不必发怒,不过每次都应该提醒他,大家为你的迟到而等待,损失了大家的时间,你是有责任的。做到以直报怨需要相当高的修养,是锻炼人的一个机会。

我们这个旅游团在出发的时候,导游对大家说了一句话:世界上没有好玩的景点,只有好玩的人。大多数人并不以为然,旅游就是看景点,怎么说关键在人,不在景点呢。等到旅游结束时再想起她的这句话的确有道理。其实想穿了,世界上的物都是死的,人才是活的。我们怎么感受这个世界,全在于我们怎样看待这个世界,以及怎样彼此对待。

(摘自《新浪博客》)

上一篇:聪慧,但必须恰到好处 下一篇:李碧华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