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另一片风景 培养写作中“摘抄札记”的意识

时间:2022-10-21 04:45:20

开辟另一片风景 培养写作中“摘抄札记”的意识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的是写文章不能缺少材料;学生写作中面对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是没有东西可写,下笔枯涩,痛苦万分。其次是处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看似满眼满耳都是信息,其实心中只有破碎的、浮掠的影子,真正需要用时,这些浮掠的影子起不到任何作用。由此可以看出,写作材料在写作中的重要性,材料积累在写作教学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写作材料“摘抄札记”的意识显得尤为重要。而我在作文教学中,分三轮进行“摘抄札记”的训练指导,为作文教学开辟另一片风景。

第一轮:君子动口,更要动手。广泛阅读,随时摘抄,抄课文,抄报刊,抄经典。摘抄中注意学习材料中的观点、见解、感情、好的语言表达;鼓励学生多看、多听、多跑、多想、多抄、手脚并用;规定每周两次摘抄作业,强化训练,使学生养成勤于摘抄积累的习惯。

进行摘抄训练的时候,要尽量与课文学习勾连起来,这种“切问近思”的方式,学生容易上手,容易尝到甜头。依据原文“提要钩玄”,加以剪裁和改写,以提高写作能力。我借鉴了这种方法,经常让学生在课文学习中进行“内容提要”,借此提升他们的转述力和概括力。学习戴望舒的《雨巷》后,我让学生根据诗歌中的意象,进行合理想象,写《雨中邂逅》的场景,很多学生都能找到课文中典型的,有意义的场景来合理运用,提高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材料是有品质的,是有讲究的。在指导学生摘抄札记的过程中,通过展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辨别好材料的“品质”,注意三个标准:信、效、深。所谓“信”就是真实可信,没有硬伤;所谓“效”就是观点要具备有效性和典型性;所谓“深”则是指材料有一定的意义高度。

第二轮:不仅搜集材料,而且进行必要的加工整理。常用的加工整理的方法有加点评、加批注、写感悟、加标题等;使学生重视“事类”材料,养成概括萃取的习惯,鼓励学生大胆化用,把材料组合加工“嫁接”到自己的文章中。

我经常把自己看到的好文章印发给学生,进行摘抄和训练。我曾印发《读者》的多篇卷首语,让学生概括萃取其中最精彩的部分,学生分别提炼出“等待是一种美丽的坚持”“成熟,从不抱怨开始”“分享信任的时刻”“那点痛算什么”“善良是一种传染病”等精彩的标题,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第三轮:进行专题研究式摘抄,即根据自己平时的阅读兴趣,选中几个自己喜欢的大家,从生平、思想、贡献、地位、名言、轶事等诸多方面展开研究,建立自己的素材库,增加所积累材料的思想文化内涵。

我有个学生酷爱《论语》,高中三年时间里他多次阅读《论语》,对《论语》非常熟悉,无论什么作文题目,他都喜欢化用《论语》中的材料,而且每次得分都不低。2014年高考中,他在作文中再次使用《论语》材料,获得高分,这对我很有启发,后来我在教学中采用专题阅读引导写作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专题式摘抄,不仅使学生占有了丰富的材料,还拓展了学生思维,提高了学生的作文品味。

语文学习需要方法,可是如果仅仅讲究方法技巧,语文学习就没有活力没有生命。语文学习应与学生的成长、发展结合起来。仅仅让学生做摘抄札记,仅仅把摘抄札记当作是一种方法,就容易变为学习的负担,学生难以持久坚持。如果营造一种读书氛围,带领学生读书、让学生热爱读书,在读书的过程中引导和指导他们做摘抄札记,这样的写作教学就与学生的发展融合在了一起,能培养出他们自觉的材料意识,语文学习就有了勃勃生机,作文教学就有了另一片风景。

上一篇:刍议高校5人制足球的开展 下一篇:布依族大学生对本民族文化认同的心理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