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教师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下如何把表演恰当地运用于音乐课堂

时间:2022-10-21 04:23:15

谈教师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下如何把表演恰当地运用于音乐课堂

【摘要】 音乐课中教师精湛的表演,能营造活泼欢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释疑解惑、正确理解音乐内容、表达情感。因此,教师要善于在欣赏、演唱、演奏时巧妙地进行表演,把音乐课上活上好,使音乐课对学生更有吸引力

【关键词】 小学音乐 教师表演 作用 策略

音乐是一种表达人思想、情感的时间性、表演性艺术,这是音乐区别于其他学科、其他艺术形态的一个重要特点。由于音乐的这一特点,使音乐学科的教学方法与其他学科也有着明显的区别。它要求教师在音乐课堂上,不仅仅要善于熟练运用讲授、练习、讨论、表情、手势、媒体等常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来组织教学,有时还需要教师通过直观形象的 "表演"来辅助教学,从而给学生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1.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表演的作用

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让我体会到,音乐课中教师巧妙精湛的表演,对于营造课堂艺术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释疑解惑及正确理解音乐内容、表达情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首先,教师精湛的表演容易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用教师无形的魅力为学生的学习树立榜样;其次,一些难以讲清的内容、术语只有通过教师直观形象的表演才能易于让学生理解和接受,有些只可意会难以叙说的情感也只有通过教师的表演后,才能让学生恍然大悟、心领神会;再次,教师巧妙精湛的表演往往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音乐课堂显得轻松活泼,有助于树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而且,学生通过观看教师直观、形象的表演后,为他们自己创造性的表现音乐打下了基础。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要会“表演”,并巧妙地运用“表演”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把音乐课上活上好。

2.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巧妙运用表演艺术的策略

2.1 演唱时巧“表演”――激情

大家都知道,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和生活过程中为了表达情感而产生的。远古时代的民歌在演唱时大多与生产、生活、劳动紧密结合,边劳动边歌唱,边舞蹈边歌唱。现在不少民歌仍保留着这种载歌载舞的形式。因此,在教学民歌时,教师就要有意识地通过表演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达到更好地表现歌曲的目的。对此,我深有体会。以前,我在教唱新疆民歌《娃哈哈》时,虽然播放了多次录音范唱,也作了多次启发引导,但学生总也表达不出那种热情奔放的情感,唱起来总让人感到干巴巴的。后来,我从电视中看到新疆人民那种载歌载舞的场面时,一种灵感突然在我的脑海中涌现:新疆人不管年纪大小,都那么喜欢唱歌跳舞,如果让我们的学生也来个边歌边舞,那效果会如何?于是,我立即进行了试验。当学生初步学会了歌曲后,我没有讲怎么来唱这首歌,而是放着伴奏音乐,自己富有激情地演唱了起来,边唱边跳起了欢快的新疆舞。学生一看,情绪一下子沸腾了起来,纷纷议论:这个舞蹈我在电视当中经常看到,新疆人就是这么边唱边跳的。我因势利导:那么,今天我们也来做一回新疆人,请大家与老师一起来唱一唱,跳一跳,好吗?学生被这种气氛所感染,纷纷叫好。于是,师生共同讨论、学习了几个简单的新疆舞动作后,全班同学围成一圈,一起边唱边跳了起来。那种热情奔放的情绪已用不着老师去讲解、引导,学生已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音乐课被推向了高潮。通过表演,学生加深了对新疆民歌的理解,激活了课堂,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因此,在音乐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巧妙地运用表演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更好地表现歌曲。

2.2 欣赏时巧表演――解惑

传统的欣赏教学,一般总是教师先简要介绍一下所要欣赏内容的背景、主要内容等,然后教师提几个思考题,让学生聆听、讨论,自己理解、感悟。但由于年龄、学识、表达等多种原因,学生即使有所理解、感悟,往往对教师的提问不愿回答或回答不清,大多还是教师自问自答,很难达到欣赏的效果,整个课堂显得死板板的,给人一种沉闷的感觉。随着多媒体的迅速普及,我们又多了一种教学手段,有些曲子可让学生边听边看,使教学效果得到了提高。但由于新课标、新教材实施还处于实验阶段,多媒体资料并不多,老教材中的内容现在还很难找到相应的光盘,即使是新教材中的欣赏内容,也很少有现成可使用的。

虽然这些东西现在的学生平时经常能在电视中看到,但由于没有人为他们作过提示、讲解,学生并没有在意,也不会去记。而通过教师的表演,学生的无意注意就会被激发起来,情绪被充分地调动起来,这时他们的理解就会特别透彻,记得就会特别牢固。因为从心理学角度看,学生记得最牢固的是给他们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东西,学生最喜爱看、最喜欢听的是自己熟悉的人(包括老师)为他们所作的表演。因此,欣赏课中需要表演,表演最好由教师完成。戏剧欣赏能运用表演,那么声乐、器乐欣赏也如此。只不过表现的内容、方法、手段不同罢了。

3.课堂表演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是课前要精心做好准备。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慎重考虑、选择需要表演的内容,对那些需要表演、怎么表演、那里表演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课前进行严格的演练。不能想所以然,到上课时随意表演,这样教学效果就难以保证。二是适当把握表演的“度”。要正确处理教与演的关系。 教师的表演必须为教学服务,不能脱离教学目标。表演不是越多越好,不能把音乐课上成表演课,否则音乐课就变了味。表演应演之有用、演之有益,尽量做到少而精。三是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和表演水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给学生一桶水,自己必须要有源源不断的水”。作为音乐教师,平时应该有计划、有目的地学习各种表演知识和表演技巧,欣赏、观看不同的表演艺术,不断地充实、提高自己。当教学需要时,就能“该出手时就出手”。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下,探索如何把表演恰当地运用于音乐课堂,让音乐课变得更活泼,更愉快,对学生更有吸引力,是一个值得广大音乐教师共同探讨的话题。让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在今后的音乐教学舞台上,表演得更加精彩,更加成功。

上一篇:小学古文教学之我见 下一篇:略谈聋校武术教学中的几个方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