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三角”地区技术创新与技术服务体系研究

时间:2022-10-21 04:02:38

“小三角”地区技术创新与技术服务体系研究

摘 要:主要包括乌海市-额托克-乌斯太在的“小三角”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蒙古西部的工业地区,该地区的经济特点是以高载能行业为主,导致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本文分析了以上问题的原因,并给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产业结构技术创新技术服务体系

一、“小三角”地区发展概括

“小三角”地区包括内蒙古乌海市、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棋盘井镇和阿拉善盟阿左旗的乌斯太镇,其中乌海市是一座新兴的资源型工业城市。1958年随着包兰铁路的开通,这里的煤炭资源开始大规模开发。1976年建市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乌海经济和社会发展迅速,逐步形成了能源、煤化工、建材、冶金4大支柱产业。鄂尔多斯市于2001年伊克昭盟撤盟设市而来。鄂尔多斯市辖伊金霍洛旗、乌审旗、达拉特旗、准格尔旗、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和东胜区。鄂托克旗矿产资源丰富,主要产业以煤炭电石等高载能产业为主。阿拉善乌斯太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7年8月,先后被自治区列为全区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区、高载能工业园区,形成以盐化工、煤化工为重点的产业集群框架。

二、“小三角”地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产业结构层次的界定

上世纪90年代之前,“小三角”地区工业基础薄弱,这里的高速发展实际上也就从90年代末期煤炭价格上升开始的,并且用了大概10年左右的时间跨越了许多地区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但其工业主要是依托资源优势形成和发展的,以能源、建材、化工、冶金为主,产品停留在初级的原料加工阶段,项目整体规模、附加值普遍偏低。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由于历史上这里商业不发达,在新形式下希望它一下子发展起来也确实没有道理,因为这里缺的东西太多,缺技术、人才、资金、信息及市场,还缺观念。

“小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按照生产要素集约程度划分是资本密集型产业。目前世界乃至中国发达地区都向着技术密集型产业努力,但这一模式对“小三角”地区不一定有启发意义。因为“小三角”地区目前的资源察赋不具备发展新兴产业的优势条件,所以可以想象未来很长时间内“小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层次不会发生实质性的改变。

既然产业结构层次不会发生实质性的改变,那么传统的提高产业结构层次的说法就没有多大意义了,有意义的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与附加值。也就是说,提高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层次的衡量标准不应该是考察技术密集型产业在全部产业中的比重,而应该是资源产品加工业的产值与初级采掘业产值的比值。相应的未来产业规划和科技规划的重点方向也应该是:在现有产业的基础上延伸产业链,提高资源产品加工程度,提高附加值。

(二)技术创新的问题及原因

1 以乌海市为例,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许多原有企业的职能部门被撤销了,尤其是技术开发部门。当然这种国有技术力量的流失是非常普遍的,一方面是,企业经营者对技术开发部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另一方面,南方发达地区的吸引造成的“雁南飞”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2 “小三角”地区以重化工产业为主,这类企业的创新本身就有自己的一些特点。首先重化工企业作为资源密集型产业,它的产品是毫无差别的资源产品,这样就不可能存在产品创新,而重化工企业的技术创新主要表现在生产工艺的改进与创新。这类创新实际上要求更高,一般来说它要求生产企业有较长时间的技术沉淀与积累、有较强的技术力量等,这些条件在“小三角”地区的企业中是比较缺乏的。

所以在这样的条件和行业特性下一味强调原创性技术创新是不现实的,事实上,“小三角”地区大型企业生产工艺的提升主要通过引进先进工艺、吸收并改造的方式来实现。在这种情况下,未来衡量这些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中应该充分肯定先进工艺引进、吸收改造的作用。

(三)部分企业经营观念落后、管理水平低下

目前该地区重化工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通过获得垄断性原材料供应、通过大规模生产降低成本来获得的,这本身就体现了一种竞争理念的落后。经营观念落后的第二个表现就是对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不是很高,“由于技术创新是困难的,所以就放弃了技术创新”,这种想法在企业中比较普遍,当然这种想法对企业长远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管理水平落后的-d"--表现是对一些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应用不够。在生产力促进中心形成的报告中提到:该地区企业计算机辅助设计水平及专业技术程序化、标准化等基础工作相对薄弱,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管理水平落后的最后一个表现是一些企业缺乏“大市场”观念,所谓大市场观念就是放眼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市场范围,让企业在一个更大的舞台上发展。

(四)技术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技术服务体系存在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是:缺乏市场化运作。从访谈中看到,实际上有政府背景的服务组织就很多,比如乌海工商联总商会、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情报所、农业技术推广站以及各种各样的自发组织的产业协会等。

形成这样的格局有其历史原因,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通过组织定期的科技会议等形式来实现信息交流以及科技推广等功能,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政府逐步退出经济领域,集中力量于市场规则的制定维护与监督的功能上,这样原来的信息交流与科技推广的功能就形成了缺位,为了弥补这些缺位,政府又组织了商会、情报所等等机构,这些机构的运作模式与发展方向与市场形成的中介机构本质的差别是市场定位上的不同。我们知道,现代经济中除了普通商品还有公共物品。以信息为例,一些基础信息就属于公共物品,那么这部分物品最好是由政府来提供,因为这类物品由私人提供的外部性太大,必然造成供小于求,不利于社会资源的优化。

也正因为这样的原因,这些组织机构在运行上缺乏市场化运作模式。另外。政府在设计各个组织机构的时候,在职能划分上也缺乏全盘的考虑,使得许多组织功能定位不清,或者职能交叉严重,当然也有部分职能供应者缺位。

三、“小三角”地区科技创新与科技服务体系建议

(一)政府科技管理部门的职能定值

政府科技管理部门的职能是指导地区企业的科技创新,创造相关的政策环境、组织机制等,但科技厅不能直接为科技创新融资。

关于指导地区企业的科技创新,首先,根据地区的经济基础和未来经济发展趋势,前瞻性地指明未来本地区产业发展以及技术创新的方向。就“小三角”地区而言,定位于发展技术密集型的产业结构是不合适的,而应该定位于延伸产业链,提高资源产品加工度,提高附加值。

其次,为地区科技发展提供相关的政策环境,比如R&D投入税收减免,还有科技人员技术培训税收减免等都是可行的。另外,政府还有督促地方政府落实相关的政策法规的职责。

再次,政府应创造性地建立相关的组织机制,除了在大企业中设立研发中心,在小企业中设立相关的技术服务部外,政

府还可以在两个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一方面,政府可以设立针对提高资源产品加工度方面研发的专项基金与奖励,鼓励科研院所、高校及企业等积极投入相关方向的研究;另一方面,对于目前企业中有共性的技术难题,政府可以为相关企业创造一种利益分享、风险分散的联系机制,比如由相关企业共同出资设立专项基金,以此来提供一种风险分担机制,同时实现科研成果共享。事实上,如果这种机制能运行起来的话,它就能承担起协调地区企业生产的职能。

(二)通过多种形式来提升企业的创新意识

提升创新意识就是让企业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让创新成为一种系统性的活动。一旦企业走上了提高资源加工度的道路,实际上它就已经超越了过去的垄断原料供应、低成本生产的盈利模式,这个时候由低成本获得的竞争优势逐步丧失,而必须通过其他的方式来获得竞争优势。这里边包含两种,即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

技术优势的获得与保持必须通过系统性技术创新来获得。所谓系统性创新意味着在明白创新特点的情况下,通过合理组织创新活动来积极规避创新的风险。事实上,就单个的发明活动而言,一次成功率是很低的,或者说单次研发的风险是很大的,这是任何创新活动都具备的特点。所以,创新组织通过系列创新活动积累,并通过一定的风险分散,才能将创新活动维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上,才有利于创新成果的积累。

提升管理意识就是学会向管理要效益,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升技术优势,从而可以提升竞争优势,相同的道理企业也可以通过加强管理提升管理优势,从而提升竞争优势,也就是说。无论加强管理还是技术创新都可以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持久的动力,所不同的是提升管理水平完全可以借助于外部力量来实现,比如通过参加培训来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通过引入咨询服务来提升信息管理系统,来引入ERP系统等等,这些都大有可为。

(三)构建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

构建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也就是的如何正确处理政府服务机构的问题。从长远来看,这些服务组织必然要与市场形成的中介组织共存,在这种情况下对这些组织形成一个指导性意见是必要的。一方面指明它们未来的市场定位与发展方向,另一方面限制这些服务组织的反弹,因为作为一个组织一旦成立就有了它自己的价值目标,它完全可能为了自身的继续生存而扩展自身的权利,打压由市场自发形成的中介组织,这样就会破坏市场中介组织的成长环境,阻碍他们的成长。

上一篇:湖北省中小企业绿色外向型经营探讨 下一篇:商业银行顾客忠诚度影响因素及对策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