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物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10-21 03:54:10

例谈物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统的教学,只重视“传道”,而忽视“解惑”,还忽视“解惑”的过程。一直采用以传授、灌输为特征的教学方法,使部分教师步入“讲”的误区,导致学生被动学,不想学,不会学。人在一生中应该抓住和利用各种机会更新知识,充实自己。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决定一个人一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让学生学会学习”正是我们基础教育要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和基本内容。

从信息论的角度看,“会学习”表现在学习者会接受信息,会加工处理信息,会贮存信息,会提取运用信息。在物理课堂上表现出会读书(观察),会思考,会积累,会应用。要使学生会学习,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变“以教为中心”为“以学为中心”,把课堂交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一、教师牵线搭桥,让学生学会读书

随着教改的深入,众多教师开拓创新,总结、构建出不少新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授法不断受到批判。但有些教师一进入教室,就忘记了“批判”,仍然一如既往地讲着。新授时滔滔不绝,只怕学生听不懂;复习时颠来倒去,生怕学生分不清。“一言堂”、“满堂灌”,讲得教师云学生亦云,却不知道为什么云;讲得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囫囵吞枣,叫他们如何学得扎实,怎么灵活应用。

要让学生会读书(观察)。教师的讲,则起一个牵线搭桥的作用,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通过提问质疑、创设情境等手段,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书本,学会读书。因为,现在的物理教科书,刊登了许多实验图示给学生观察;配有大量的“方框”,让学生把读到的文字、观察到的想象加工整理后填入其中;每章每节的“想一想”锻炼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最后物理概念(定律)水到渠成地用粗体字醒目地呈现出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生怎样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因而教科书既是教师的“教本”,又是学生的“读本”。在课堂上提供学生自学的空间,让他们积极参与读书,养成自学习惯,具有初步的自学能力――会读书。

例如,在教“熔断器”时,我为学生营造了自学的氛围,用“为什么在电路中要用熔断器”、“如何选择熔断丝”等几个问题为引线,让学生认真读书,然后组织他们交流自学的收获。经过读、思、议,对课本知识进行加工突破,理解了造成熔丝熔断的两个原因是过载和短路,得到了及时处理不合适熔丝的方法是并联或掀个口子,等等。学以致用,才是真正学会读书。

二、教师抛砖引玉,让学生学会思考

学习理论研究表明:“教师能将潜在意义学习材料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融会贯通;学生能采取和保持相应的学习心态进行这样的学习,那么,在此种条件下学生的学习将是有意义的学习。”学生在学习中“卡壳”了,教师有针对性地讲一讲,学生就会豁然开朗,这样的讲授是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但某些教师上课时总是这也不放心,那也不放心,什么都要仔仔细细、透透彻彻地讲。可曾想到,捣得太烂的东西失掉了原形和精华,已没有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没有了汲取的价值。物理问题是灵活多变的,学生不会思考,不会进行加工处理,那么,记再多的笔记;背再多的概念、公式;做再多的习题也是枉然。有的教师“好高骛远”,讲得太深,脱离了一些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他们不是“跳一跳”,而是“搬个凳子踩上去也够不着”。久而久之,学生腻了、烦了,也就跟学习“告别”了。

要让学生会思考。教师讲是为了抛砖引玉,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展开,使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把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变成一个主动吸取知识,调动原有知识、经验,自己解决新问题,主动同化新知识,构建自己思路的过程。即学生通过思维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教师纲举目张,让学生学会积累应用

教完了一章一段,该总结归纳一下时,有些教师采用了包揽一切的方针。现在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先进,“一支粉笔一堂课”的现象已基本上被打破,尤其是青年教师,个个都是电脑“高手”,人人会制作多媒体课件。一节课可以上得书、画、景、音齐放,完全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一堂课下来,信息量多得可以用化学中的“饱和溶液”来形容。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盎然,一节课上画面在快速运转,习题一个接着一个跃出。但第二次课复习提问,一大半人支支吾吾地答不清楚了。反思原因是信息量太多,学生是在被灌输,无法消化。这样教学,学习优良的学生是陪读,白白浪费了“青春年华”;学习差的收获甚微,因为他们本来就思维慢,难以跟上教师上课的速度。

要让学生会积累、会应用。教师的讲,是为了纲举目张,指导学生在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吸收、同化新知识,充实、完善原有认知结构或者改组原有认知结构,建立新旧知识统一的新的认知结构。教师在带领学生复习的阶段,应把大量的时间归还给学生,让他们在重温课本,互相讨论,分析题目等过程中,把已学过的知识归纳、分类,形成“板块”。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要把知识形成“板块”,块状的知识有利于贮存,易于被激活。教师的任务是点拨知识的重难点,点拨新旧概念的结合点,点拨知识到能力的转化点。针对学生自学的难点,教学内容的关键处,学生争论不休的问题,进行重点启发、诱导。

例如,在复习浮力这个教学重点和难点时,我就指导学生根据相关知识归纳出浮力的三个“板块”:1.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定律,产生的原因;2.物体的浮沉条件(并加以引申);3.浮力的应用。再出几个典型的题(浮沉题;浮力与重力及其他外力平衡题;排开液体体积变化题等)练一练,加深理解和应用。这样形成浮力知识的快状结构,既扩大了知识容量,使结构变得更加充实、完善,又有助于学生从知识的内在联系上总结把握知识,记忆知识。

教师要把讲授法的优势与学生的读、议、想、练等有机结合起来。教师应充当定启迪学生智慧的角色,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讲得适可而止,把握好一个度,适量地投放信息,讲得恰到好处。希望所有教师教得轻松,所有学生学得轻松,焕发学习热情,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轻轻松松地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上一篇:小猫美美的爱心围巾 下一篇:从《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论钻研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