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兼顾学生的基础差异

时间:2022-10-21 02:50:12

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兼顾学生的基础差异

进入初中阶段以后,许多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会面临学生学习基础差异较大的状况,此时,教学工作如果采用统一标准的“一刀切”模式,势必会让部分学生产生水土不服的感觉,从而影响语文整体教学成效的提升。对于这样的状况,广大教师要正视学生的基础差异,并结合教学改革要求针对性地开展语文教学工作。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针对这一方面进行了探究与尝试,本文将做简要论述。

一、正确面对学生语文学习基础差异

初中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基础差异并不以教师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这是教师在教学中回避不了的客观现实,正确的做法是正确面对,客观分析,并拟定解决措施,有效缓解这一状况。

1.教师在思想上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不回避、不轻视是初中语文教师对待学生基础差异的基本原则与要求,学生受自身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基础等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在语文学习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差异性。想让这样的差异性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改变并不现实,因此教师在思想上要首先承认并重视学生存在的差异,在教学中正确面对它们,以积极的姿态去研究分析并致力化解这些不利因素。

2.教育教学设计中兼顾学生差异。教师要在思想上重视学生的差异性,更要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设计之中。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不平衡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尽可能地兼顾学生的差异,无论是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活动的组织,还是教学结构的考核,都要按照不同层级学生的目标要求量身定做,以制定出更加适合学生身心特点、学习基础与情感思想的教学活动,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自身的能力范畴内得到最大的发展。

3.日常教学管理中营造良好的氛围。因为自身语文学习基础的差异性,部分学困生在学习活动中常表现出较严重的自卑封闭心态,这样的状况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致力于营造和谐温馨的氛围,让全体学生感受到民主、平等与尊重,以这样的良好氛围开启学生封闭的心扉,融化他们内心的坚冰,引导和鼓励他们积极融入到学习活动之中。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态度和蔼、语气亲切,对学生不讽刺挖苦,多给予正面评价,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提高积极情感指数,增强内心快乐体验成效,从而为语文整体教学成效的提升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二、结合教学改革要求,针对性地开展语文教学工作

当前,新课程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广大教师要深刻领悟新课程理念的内涵与实质,制定相应的教学措施,将学生的基础差异因素统筹考虑、融合在内,科学地开展语文教学工作。

1.科学开展学生分层,给予学生“准确坐标”。科学分层是兼顾学生差异、进行量身教学的基础与前提,广大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语文学习基础能力、成绩、情感等方面因素开展综合评价,为学生画像,将他们编入不同层级的小组之中,让他们与自己处于同一起跑线的学生开展竞争,以同样的目标组织他们开展学习活动。在科学分层中,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思想的引导,正确对待分层。

2.科学制定教学措施,保证学生“人尽其才”。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不同层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为每一个层面的学生量身定做相应的教学措施。在课堂问题环节,不仅要设计难度较为深奥的语文问答,还要设计一些基础性的问题,保证学生稍加思考就能够回答出来。显而易见,难度较深的提问是专门为学优生群体准备的,基础性提问则是为学困生群体设计的,通过这样的方式让班级每一个层面的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和平台,从而积极融入到语文教学活动之中,形成师生互动的良好环境。

3.科学设计语文作业,引导学生“就近发展”。在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中,教师要从难度、数量两个方面严格把关,以中等生为基准数,分别进行上升与下调,对学优生群体增加作业难度和作业量,对学困生群体减少作业量,降低作业难度,保证不同层级的学生都按照自己的能力基础获得相对应难度的作业。作业难度设计要体现“猴子摘桃子”的引导效应,要保证作业难度稍微高于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始终处于跳一跳就能够着桃子的状态,从而让全体学生在层级教学目标范畴内进行巩固训练。

4.分类组织教学考核,增强学生“成功体验”。许多学生因为基础方面的差异,在每一次的考核中均处于后列位置,长此以往,势必会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影响。针对这样的状况,笔者在班级开展了分类考核活动,中等以上学生按照正常难度试卷进行检测,另外,专门为班级语文学困生制定了另一种难度与容量的试卷,试卷容量适当降低,难度也做相应调整,学困生群体以这样的测试卷进行测试,完成的难度要小得多,获得的分数也比较令人满意。对于这些学困生而言,获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分类考核的方式能较好地兼顾这些学生的自尊心,保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增多学习中的快乐因素,以积极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动力。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的成效分析

立足于学生差异开展的分层教学,较好地兼顾了学生的发展水平,有效激发了内在学习动力,实现了最大化提升教学成效的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分层教学模式具有三个方面的显著优势。

一是有效兼顾了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具有差异性,分层模式从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考核分层等方面都进行了统筹考虑,尽可能地细分学生语文学习基础状况,将其归类到对应的层级教学之中,兼顾了学生在学习基础方面的差异性。

二是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在分层模式中,每一个层面的学生都有参与机会和参与平台,教学考核中只要尽到了自己的力量,就能够获得较为可观的成绩,这样的状况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为重要,尤其对于调动学困生群体的学习积极性,更是作用显著。

三是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学难度、目标任务基本符合学生的状态水平,能够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状态下开展语文学习,既消除了畏难情绪,同时又克服了骄傲自满情绪。在相对应的难度要求引领下,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发展范围内认真开展学习,有效提升学习效率。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广大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基础,正确对待学生存在的差异,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弥补融合,从而有效促进语文教学成效的提升。

上一篇:略议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 下一篇:辩证看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