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农村小学识字教学

时间:2022-10-21 02:46:17

浅议农村小学识字教学

【摘要】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基石。面对农村小学条件差,教学设备不齐全,教学水平相对落后,以及班级两极分化的严重现象。我们将采取游戏识字法,激发孩子识字兴趣;竞赛识字法,提高识字效率;简笔画辅助法,生动形象促识字;结合生活经验,拓展识字空间,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识字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巩固识字教学的成果。同时倡导学生合作学习,利用差异促进提高,减少两级分化现象。

【关键词】浅议农村识字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老师感到有许多困惑,尤为识字教学,识字量太大。以一年级上册为例,“会写” 和“会认” 的字共有500个,也就是说学生平均每天就要学习13个以上的汉字,这样的教学任务能完成吗?班级中学生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怎么办?对于条件差,教学设备不齐全,教学水平相对落后的农村小学来说,又该如何开展识字教学呢?面对这些困惑,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出一些方法。

一、方法多样,殊途同归为识字。

1、游戏识字法,激发识字兴趣。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可以满足他们好动好玩的心理,使注意力能持久、稳定。课堂上,我经常让学生做一些益智性的游戏,调动他们学习汉字的兴趣,不断帮助他们识字。如摘草莓游戏,我事先将彩色纸剪成草莓,将生字写在草莓的背面,游戏开始后,谁摘下一个草莓,背面就藏着一个生字宝宝,谁能正确、大声地读出这个生字宝宝,谁就能拿走这个草莓。又如“找朋友”游戏,在教学“她”字时,我根据合体字的规律,把它们分别制成偏旁部首、独体字两个部分的卡片,发给学生,要求学生用最响亮的声音说:“我是‘女’字旁,谁来和我做朋友?”另一个同学马上也拿着卡片,说:“我是‘也’,我来和你做朋友。”两个人把“女”“也”组合成“她”字。接着让学生说说“她”为什么带“女”字旁,有学生说:“如果是单人旁,就成了男的,所以带“女”字旁。”这样,不仅让学生记住字形,还明白了字义。还有开火车、邮差送信、玩卡片、猜谜语……将这些孩子学前生活中的游戏引入课堂,这样的课堂就不再是师讲、生听的僵局,就不是枯燥的一味机械地学习生字,而是孩子学习的乐园,让他们感受到了学前游戏的乐趣,对识字就不自觉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竞赛识字法,提高识字效率。

小学生好胜心强,一提起比赛,个个来劲,因而在识字过程中,适当将一些竞赛引入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的识字教学在表扬和鼓励中活跃起来,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如开火车比赛,教了生字后,开几列火车,看哪组同学读得又快又准,就奖励小红花;又如教学“请、情、清、晴”等生字,看谁识字的速度快并能说出自己的好办法,就评他为“识字小能手”;又如说话比赛,让学生用本节课所学的词语说话,看谁用的词多。还如,让学生小组学习完生字后,小组比赛检查识字情况等。这些比赛,既能很快掌握生字的读音、字形,又帮助他们增强了学习信心和集体荣誉感;在激烈的竞争中,大家情绪高昂,课堂生动有趣,学生对所学的生字记忆更牢。

3.简笔画辅助法,生动形象促识字。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在识字教学中,单凭教师的讲述,学生很难对某个字产生深刻的印象,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引导学生想象,帮助他们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在多媒体还不够完善的条件下,我们可以利用简笔画,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思维动画”, 解决难记、难理解的字。如学习“影”、“鼠”等,在黑板上先画出“鼠”的图片,再出示象形字,慢慢地演变过来。学生容易记,印象深。再如识记:人、从、众,木、林、森时,在黑板上画着一个小朋友、两个小朋友、三个小朋友和一棵树、两棵树、三棵树。教学时,让学生看图比较每组三个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引导他们去发现图画—字形—字义的内在联系,初步领悟这三个字的意思,从而把汉字的音形义牢记于心。又如教学“跳、跑、扔、拍、扫、洗”时,学生运用想象,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让字形在脑海里如动画般涌现,让一个个静止的生字都动起来,初步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教学时将简笔画恰当地结合在图画与字的巧妙联系中,丰富了学生的想象,使学生生动地识字,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4、结合生活经验,拓展识字空间。

杨再隋在解读《语文课程标准》时这样写道:要构建一种新型的教学生活,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儿童的生命活动。也就是说新教材提倡课堂教学生活化。在农村生活,有许多取之不尽的素材,如大自然中丰富的动植物、家庭中的物品等等。例学习“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词时,可以询问学生在家里谁最疼你呀?把识字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学起来就感到自然和容易了。平时我们应鼓励学生将自己看到的事物与生字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所见所闻作为学习的大课本。这样,学生会发现,学习语文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也就不认为这是一种负担,也不会“学字色变”,常常乐此不疲。

二、倡导合作学习,利用差异促提高

由于学前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了学生在识字方面的差异:有的学生一年级上册要求认识的字学前差不多都会认了,但有的学生可以说还是一片空白。再加上学习能力的差异,如果要统一地从头学起、从零开始,学生一定不喜欢,这样就会影响教学效果。能不能将认识较多字的学生作为我们识字教学中的有利条件,让他们成为我们最有利的教学资源呢?我进行了尝试:

1.培养合作能力,实现优势互补。

现在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大部分孩子不愿与他人合作,有的甚至不愿意与他人交往。但是通过我两个半月的培养,学生已初步形成合作习惯。在识字教学时,我通常先让学生尝试读课文,不会读的除了借助拼音认读以外,还让他们请教小组里的其他同学或老师。在这一环节里,小组成员就可以实现异质互补,会的教不会的,达到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学了一篇课文后,可以让小组里的同学互相听读课文,辨识生字,并告诉他们:如果你的同学读得好,请你夸夸他;如果你的同学需要帮助,请你帮帮他。这样做,既让识字量多的孩子更有自信,也会让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获得帮助。

2.聘任“小老师”,实现多元评价。

一个有近五十位学生的班级,教师要在短时间里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识字情况是很难的。我采用聘任“小老师”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刚学的(甚至是未教的)生字,就让他读给老师听。对于确实读得好的,就聘任其为“小老师”,其他同学都可以到他那儿认读生字。为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每一位识字过关的同学都可以被聘为“小老师”。因此学生学完一篇课文后,就积极地到老师、“小老师”处认读生字,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总之,小小汉字,奥妙无穷。我们要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寻求科学的、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对学习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并鼓励学生多多实践,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

参考文献

[1]《低年级趣味识字教学方法探究》 郭建芳 张敏敏 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

[2]《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郭军伟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08年第7期

[3]《让语文教学返璞归真》 谈崔 网络科技时代 2007年第18期

[4]《低年级语文合作学习研究》 徐长琴 宝应县曹甸镇中心小学

上一篇:加强信息技术教学的教育策略 下一篇:试论“群文阅读”与“课堂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