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西岸经济区港口物流结点建设浅议

时间:2022-10-21 02:16:55

海峡西岸经济区港口物流结点建设浅议

一、海峡西岸港口物流结点命题的提出与设计

(一)港口物流命题的提出

根据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我们提出海峡西岸港口物流结点的命题。打造海峡西岸港口物流结点,将能够极大拓展福建港口经济的发展空间,有利于促进福建与长珠两三角洲及内陆省份城市间的大融合,进一步促进我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整体经济实力的提高。何谓港口物流结点?它是指以一港或若干个港为中心,通过合理分工,众多港口形成港口物流链,它是区域性港口物流系统的最高层,实现商流、物流、人才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大融合。

港口物流结点是促进经济要素的有效聚集与辐射,是有效配置资源并起重要作用的平台。港口物流结点在区域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吸引外国公司资源,在港区后方陆域配置形成国际性、区域性加工基地和配送中心;吸引国内优良资源,在港区后方汇聚形成连接内陆的经济增长点;吸引城市优势资源向临港地带集中,形成面向国内外的新兴产业群;通过枢纽的辐射和集疏运网络布局,推动港口所在城市的产业资源向腹地配置。港口物流结点配置资源的功能与市场一起发挥作用,将极大地提升城市的生产要素集聚和产业派生能力,使港口所在城市的生产力布局趋于优化和充满活力,改变以往偏重于依赖内陆腹地资源的情况,实现综合利用海内外两种市场、两种资源,培育出新的产业链。

港口物流结点将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国际贸易的扩大,在国民经济及港口城市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港口城市及现代物流的发展对地方经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际贸易的日益增长和综合物流的迅速发展,全球范围内出现了集装箱船舶大型化、运输干线化、经营联盟化、管理信息化的新特点,又将反过来,推动港口物流结点成为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于一体的资源配置型的贸易综合运输中心和后勤基地。但存在下列问题:首先是目前我省沿海港口吞吐能力总量规模明显不足,大型专业化码头的布局尚不完善,专业化程度不高;其次是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不高;第三是5万吨以上深水泊位比例偏低;四是近海航道水深不够;五是装卸设备不配套,管理水平不高;六是集、疏、运系统不完善,通关效率不高,和上海、深圳相比有相当差距,港口建设明显滞后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港口吞吐能力特别是集装箱吞吐能力不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2003年我省港口年吞吐量近1.25亿吨,而港口设计吞吐能力仅近9000万吨左右,远远低于实际完成的吞吐能力,港口码头泊位处于超负荷运行。因此,我省港口发展困难很大,但潜力也是巨大的,若假以市场经济手段,势必成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港口物流结点的设计

根据“东出西进”的福建交通战略体系要求和形成海峡港口群的终极目标,以服务于福建省地区经济发展,提高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为导向,培育、发展以港口物流结点为核心的区域经济港口群体,把海峡西岸经济区港口物流结点作为我省的一项重要产业和经济增长点,我们提出,以福州、厦门港作为我省港口物流结点的设计。根据这个设计,福州港作为物流结点其建设和发展方向,是逐步发展为干散货运输为主的结点港口;厦门港作为物流结点,其建设和发展方向,是以集装箱干线运输为主的多功能的港口。泉州港、湄洲湾港、漳州港和宁德港作为物流结点的配套港口,与结点形成港口物流链。各港口分工合作做如下设计:泉州港依托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势头,发展成以沿海集装箱及满足临港工业需要的货物运输为主的港口;湄洲湾港将依托石化产业链等项目开发发展为以液体散装货物运输为主的枢纽中心;漳州和宁德港加强其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临港工业发展配套的码头。

二、海峡西岸港口物流结点建设指导思想、战略目标与建议

(一)建设海峡西岸港口物流结点的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

指导思想:按照“延伸两翼,对接两洲,拓展一线,,纵深推进,连片发展,扩大开放、服务全局”的要求以及“东出西进”的交通战略体系要求和形成海峡港口群的终级目标,服务于福建省经济发展,提高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

战略目标:培育、发展以福州、厦门港为结点的沿海现代物流体系,形成对接两个三角洲,辐射内地省市的重要区域性物流枢纽中心和转口贸易型物流基地。

发展阶段:从现在到2005年,建设好福州、厦门两个港口物流枢纽结点,初步形成物流基础设施平台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2005-2010,形成全省现代化海、陆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初步建成现代物流网络和建成与国际接轨的现代物流信息平台。福州港将逐步发展为干散货运输为主的主要港口;厦门港建设为可接纳第六代以上集装箱船的航道,成为以集装箱干线运输为主的多功能的现代化大港;泉州港依托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势头以沿海集装箱及满足临港工业需要的货物运输为主的港口;湄洲湾港将依托石化产业链等项目开发发展为以液体散装货物运输为主的枢纽中心;漳州和宁德港加强其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吸引临港工业向本地转移,建设为临港工业发展配套的码头。

(二)海峡两岸港口物流结点建设建议

为实现建设海峡西岸港口物流结点战略目标,我们做如下几项主要建议:

1、实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在目前已有的台商投资区、保税区等基础上,建立海峡西岸自由贸易区,推动两岸自由贸易区的构建。实施自由港政策是港口提高对外开放度的有效做法,是当前国际大港吸引船舶的基本要素。如目前厦门正在争取国务院的批准,在东渡港区设立保税物流园区,在这个区域内实行“境内关外”政策。从区位格局上看,厦门港与台湾高雄等港口处在海峡两岸,厦门港实行“区港联动”能够实现与高雄港自由贸区的政策对接,有利于开展合作,增强港口中转功能。

2、加快港口物流与信息技术业的发展。要加快建立港口综合物流管理系统,把完善物流服务和信息服务摆在首位。首先,要促进各类型流通业内部流程设计的系统化,使物流过程处于一个稳定协调的系统中。其次,要促进各类型物流业组合的系统化,使港口在完成传统作业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货物精选、加工、包装、配送、报关、报检等多功能服务,形成一个开放型、互通型的物流服务平台。同时要扩大业务合作,建立国际物流系统的网络运作,实现现代港口物流质的飞跃。

3、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布局。福建作为海峡西岸的主体,深水良港众多,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1)加快海峡西岸港口、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将海峡西岸港口群纳入全国港口布局规划,加快规划建设集装箱航运、大型散货中转、为临港工业服务等港口,加快发展厦门、福州、三都澳、汕头、温州港。为了扩大腹地,必须加快温福、福厦、厦漳潮铁路建设,推动浦南、泉三、宁邵、武夷山一上饶等高速公路建设。

为了保障能源供给,必须加快福建LNG总体项目,推动福建惠安核电站项目和沿海大型燃煤电厂建设,推动沿海布局石油储备项目,推动福建炼油厂进一步扩大炼油能力。(2)推动海峡西岸产业升级,大力发展产业集群。依托港口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布局大型能源基地、石油化工、造纸、电子、汽车、钢铁、船舶制造项目及其产业集群。(3)提高港口海关通关速度和通关能力,加速海关现代化进程,促进相关部门信息共享,建立与主要港口、、货贷以及海关、银行、保险、检验等部门的横向联网系统,以实现对物流全过程适时的监控和跟踪管理。

4、积极引进外资,加快建立合资物流企业进程。建立合资物流企业虽然意味着我们出让部分市场,但却能解决企业资金紧缺这一燃眉之急,并有助于我们尽快掌握发达国家长期积累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建立中外合资物流企业,可在现代物流的组织过程中,学习外方的经营思想、操作程序和运作方法,也有利于加速在实践中培养物流人才。近年来,我省福州、厦门两市物流业的发展就是充分引进外资,依靠国外物流企业作为本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助推器。

5、加快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物流专业人才队伍。现代物流的人才短缺,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巨大障碍。现代物流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增值服务体系,综合运用了现代高科技技术,也是一个技术和管理很高的领域,培养这一方面专业人才已迫在眉睫。一方面,政府在教育和政策上,要高度重视物流人才的培养,要加大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人才引进力度,改善人才结构,提升管理档次和企业素质。制定优惠政策,建立高效合理的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做到人尽其才,稳定人才队伍。另一方面,运输企业必须有明确的员工培训计划与目标,同时要有计划地对大中型运输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进行较系统的物流培训,学习新技术,树立新观念、掌握新技术,造就一批高素质的物流经营的人才队伍。

6、推进经济区一体化,构筑区域共同市场。(1)积极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充分发挥海峡西岸比较优势,进一步拓展福建与赣东南浙南粤东的区域经济协作,推进其向区域一体化方向发展。大力推进区域内商品市场和劳力、土地、资本等要素市场的整合,加速要素自由流动,促进海峡西岸形成共生共荣的经济整体。(2)加强与省际周边区域的融合与产业经贸合作。大力扶持边界市县开展区域经济协作,鼓励建立边界工业区、贸易区。加强双边资金、技术、贸易的合作关系,形成产业链,加速省际边界地区的经济融合。

7、加快构建中心城市,发挥中心城市功能。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需要集中力量培植和发展经济区内的城市经济圈。即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中心城市的集聚和扩散能力、吸引和辐射效应所能有效发挥作用的距离为半径的圈内所有规模大小不等的城镇所构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经济系统。(1)加快建设首位度较高的经济中心。一个城市经济圈要有自己的经济中心,才有凝聚力和集聚功能。这个经济中心往往是一个中心城市或一组城市。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经济中心由福州、泉州、厦门、温州、汕头等沿海中心城市构成,经济支点由南平、三明、龙岩、梅州、赣州、上饶、鹰潭、衢州、金华等山区次中心城市构成。(2)发展若干腹地或周边城镇。它们既是经济中心能量释放或扩散的接受地,也是支撑经济中心发展的要素供给源和重要的市场区。通过港口、高速公路等现代化交通手段,以经济中心城市来辐射周边地区。改变或削弱地级市为中心进行行政指令性区域资源配置的传统做法,加强扶持以区域性市场为中心进行竞争性区域资源配置的创新举措,逐渐减少地级市的行政审批权项目,这样才能给中小城市“松绑”,给予它们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3)推动经济中心与腹地形成紧密联系的内在经济关系。随着闽台交往的深入和CEPA的展开,福建沿海、浙南、粤东、台湾、港澳今后发展的趋势是经济联系更紧密,经济一体化程度也不断提高,与腹地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与成熟必将促进海峡经济区的形成,使之成为未来大中华经济圈的重要一环。

上一篇:推进管理现代化确保安全无事故 下一篇: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