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时间:2022-10-21 02:13:15

高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1.校企协同合作平台的模式

校企协同合作以政府、高校、企业三方为主体。校企协同是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提升,服务企业、满足社会需求为宗旨,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的校企合作,形成校企按需组合,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实现校企双赢的一种发展模式。校企协同合作具有多种模式类型,包括订单式校企协同模式、校企协同互动模式、校企协同创新模式。在校企协同创新模式下高校和企业可共同组建联合研究室。唐山学院拟与唐山达人会计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联合构建“唐山达人会计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唐山学院研究室”(以下简称校企协同研究室),创设具有真实工作环境的实训基地。校企协同研究室是校企产学研合作的高级平台,校企协同研究室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并与多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积极寻求与企业的合作,通过校企合作协议的签订,在校企深度合作中构建具有真实工作环境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具有真实的会计单证、会计软件系统、报税系统,集会计记账、税务报税、注册会计师审计等专项业务的全真专项与综合实训室,开展中小企业记账、办税、审计等全真实训,实现校内实训的系统化与全真化。在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校企结合”聘请专家、财务技术人员、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等担任兼职教师指导实训,在学期期末的实习环节企业能够为学生提供部分实习岗位,学生在实习中获得真正的职业训练,同时在校企协同平台下可以将企业对人才知识、能力及素质的需求,落实到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的修订中,贯穿到教学实施的全程塑造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资深教师为企业提供培训或管理咨询服务,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开展科学研究,做到校企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

2.校企协同合作平台下新建地方高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会计学专业建设工作的起点,新建地方高校应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自身的条件和发展潜力进行明确定位。如何使培养目标更加明确,定位更加合理,必须进行充分调研。我们确定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调研方案,调研形式包括高校考察、企业走访、校企座谈会、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其中在2012年唐山学院经济管理系会计教研室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新建地方高校会计学专业学生应具备哪些知识、培养哪些方面的专业核心能力等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问卷调查,调查问卷数量为240份,问卷调查对象为唐山市典型大中小企业财务部门会计从业人员,其中被调查者绝大多数所学专业为会计学、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及相关专业,多种形式的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集中认为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会计实务处理与职业判断能力、审计实务处理能力、会计电算化信息处理能力、涉税业务处理能力、财务管理能力等专业核心能力。唐山学院作为地方本科院校,自2002年改建本科以来人才培养目标在办学经验中逐步明确,会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经过了反复的论证,我院的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最终确定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及经济、法律、现代信息技术等相关专业知识,具有会计业务处理、涉税业务处理、审计业务处理、财务管理以及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主要在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等相关中介机构从事会计实务、审计实务等工作的综合素质高、基础扎实、知识面较宽、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高级人才。”在基于校企协同研究室的校企协同合作平台下,新建地方高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充分考虑应用型教育的特点,专业人才的培养紧密结合区域与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结合专业现状调查、人才需求状况及毕业生岗位分析等问题,将行业和企业对地方高校会计学专业能力的需求转化为人才培养目标。在校企协同合作平台下唐山学院会计学专业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坚持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将专业应用能力按照专业基本能力、专业核心能力进行了分解,明确了专业核心课程与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关系,提高了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吻合度。

3.会计学专业课程及实践教学体系的设置

我们根据连续多年多层次校企座谈、毕业生走访、企业调研、市场需求调查确定了地方高校会计学专业核心能力:会计实务处理与职业判断能力、审计实务处理能力、会计信息化处理能力、涉税业务处理能力、财务管理能力。进一步确定了地方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一般应该包括: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学、成本会计学、税务会计、审计学、会计信息化。在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我们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素质、重应用”的指导思想,全面实施课程体系的改革,在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下设置了通识课、学科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平台,其中通识教育平台包括公共基础和公共核心课程;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平台包括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或技术基础核心课程;专业课程平台包括一般专业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构建了课程体系支撑培养方案、培养方案支撑培养目标的具有地方高校办学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中即应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对会计学专业人才需求,创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学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深化核心课程教学内容,核心课程主讲教师应不断与时俱进,强化知识体系的整体性、综合性,大力精简浓缩专业核心知识,优化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先进性。同时不同核心课程之间也应有效把握学科前沿与人才市场需求前沿,做到核心课程教学内容与资格证书考试相关内容之间的有效资源利用,形成教学内容设计与优化方案,力争通过教师教学提升会计学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与职业证书通过率。实践能力对地方本科院校会计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地方高校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对专业应用能力的要求,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紧跟时展步伐的具有专业方向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在校企协同合作平台下地方本科院校一方面应对现有实践教学项目体系进行全面的修订,结合国家会计政策的变化和地方经济的特点,对原有实验(实训)项目进行更新,并开发创新型有特色的实验(实训)项目,新的实验(实训)项目体系应能够体现应用能力培养的目标。另一方面实践教学体系的设置应注意循序渐进,在校企协同合作平台下,密切关注企业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按照企业专业岗位能力要求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岗位实习、毕业实习环节到实习单位顶岗实习、定岗实习,完善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层次体系,力争在校企协同研究室构建的全真实训环境中获得真正的职业训练。

4.结束语

校企协同合作平台的搭建对地方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校企协同合作对高校满足地方社会人才需求,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等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地方政府、高校和地方企业三方应该共同参与,构建校企协同合作平台,力争实现新建地方高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的高效对接,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质量的会计人才。

作者:赵瑞芬

上一篇:文学作品人生价值观解析 下一篇:高中生物情感价值观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