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模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建构

时间:2022-10-21 02:03:48

PDCA循环模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建构

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平等的对话中进行。这就为我们进行语文教学的改革指明了方向,为我们进行PDCA模式应用于语文教学的模式研究、建构提供了政策依据。基于PDCA模式结构、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教学观,本着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现实需要,着眼于学生发展,我们尝试建构PDCA循环模式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的模式,进行一次语文教学中的科学实验。

这个模式应用于语文教学可以分为如下四个阶段:

P阶段――教学准备、制定计划

该阶段是这一模式的初始阶段,基本遵循传统备课的内容,但组织方式上要求学生参与其中。学期伊始是对学年计划的高度把握,这里主要是教师根据课标要求交代给学生的;单元教学时,学生和教师共同总结上一单元教学得失,制定本单元教学计划;课课教学中,学生与教师共同对本类课文归纳分类,选择合适的教与学的方法策略。这是从教材教学方面讲的,同样,从语文教学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来说,听话教学、说话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可以贯穿每一堂教学,但也可以作为模块训练进行,本文认为,这一模式适用于语文教学的任何分类形式。

D阶段――教学实施、理性执行

这一阶段强调师生自我职责的明确和执行。根据既定计划,教师合理安排时间,激励学生思索,学生的内在动机在激活强化后,将主动调用记忆储存的知识经验参与表征理解。这些理解可能未经概括、分析、筛选、提取,教师适时点拨使学生获得理性认识。执行阶段是学生理性知识的建构过程,建构主义并不否认真实世界的存在,但却强调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我们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或者至少说是在解释现实,知识只是“爪体依据自己的经验来创造意义的结果”,由于我们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便也是迥异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姆雷特’学习者根据自己的个人生活经验与体验来建构独特的哈姆雷特,这即使建构主义的体现。

c阶段――教学合作、监督检查

合作是这一阶段的基本活动方式,包括师生合作和生生合作。师生对话以问题为原始动力,推动教学发展,而后逐步演变为启发、讨论或辩论等形式参与合作教学,这样,学生可以充分调动脑力资源,对表征后的问题深入解析探索,以求获得外显的、文字的、可以言传的理性知识。同时,这一阶段也是对D阶段执行计划力度的自检自查与互检互查,同时发现解决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随机性的问题,生成新的知识。教师在组织教学互动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按计划落实预设好的教学设计,另一方面要根据课堂的互动随时捕捉学生反馈信息,对那些与计划预设中不相吻合的内容,甚至一些课堂的“偶发事件”,则要以民主开放的心态思考其价值取向,并及时纳入到课堂的动态生成过程中,对预设作适当的调整,以便更好地完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生成更加丰富而又灵动的资源,在这里之所以强调教师的“发现’是因为学生在最初的阶段可能未必有如此的敏感度。

A阶段――教学评价、循环上升

在某一特定的课堂教学中,这是该循环的最后一个阶段,包括师生双方的评价与反馈。如果该阶段评价反馈时发现在D、C阶段执行监督中存在遗漏与失误,学生将重新返回问题思索阶段,再度检索、提取记忆信息,对问题内容作再次理解。如果学生的问题豁然开朗,问题得到解答,则可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同时又会产生新问题,形成新疑惑。在本循环中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将推及到下一循环中解决。

崔允都在《有效教学》中将有效教学划分为三个阶段: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鉴于此,在PDCA模式的构建过程中,P:引起意向,把教学的起点定位于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上,对于我们从“把教学只当作传授知识或演示技能”这种传统观点中解放出来,诚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真正的教学技巧和艺术,就在于一旦有必要,教师就能能随时改变自己的授课计划。”;D:明释内容,教学活动必须有一定的内容载体,表现为学生学习某种特定内容的活动,其中必然也包括学生自身的经验,师生合作,不代表模糊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说明与解释;C:调适形式,也就是适合学生发展水平的方式明示学生所学的内容,一方面,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情,他们的发展水平不同,对已有知识基础的掌握程度不同,同时每个学生也有各自的学习方式;另一方面,不同的教学内容事宜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在这一阶段,学生的自检,教师的自检,与学生互检,师生互检想结合使用;A:关注结果,教学行为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落脚点在于让每位学生学有所得,各有所获。因此,教学必然是有意向性的行为,指向任务的达成,这就需要对教学目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

课堂教学区别与一般学习的本质在于,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与没有教师指导下的个人学习,教学理论关注的主要是教师行为,而不是学生行为。P的实施D、C的应变,如果教师不随机应变,协调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计划就有可能起副作用,计划毕竟是带有主观性,经验性的设计蓝图,在实施时的灵活性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会引导学生往自己预设的答案上靠拢,这是贴近无效的课堂教学。

上一篇:从文本类型理论看Steve Jobs中文译本的得失 下一篇:分析智能化供电设备状态检修决策支持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