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环节教学法

时间:2022-10-21 12:00:27

六环节教学法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涌现出来,打破了陈旧呆板的老一套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改革的百花园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然而,我们在听课中也发现另一种倾向――一些课堂教学显得不够规范,教学环节不完整,教学环节不紧凑等问题。尽管我们说“教无定法”,但教学有法,一些基本的教学规律还是要遵循的,虽然我们不用哪一种教学方法来统治课堂,但也要老师们特别是青年教师们有“法”可依,有一个大致的程序,保持一些基本的教学环节。保持课堂教学的完整、紧凑,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课堂教学环节问题进行研究。

二、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所谓课堂教学环节,就是一堂课所必需的基本步骤,是课堂教学的总体设计,体现了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上课并不是爱怎么上就怎么上,而是要教学环节规范完整,就象一篇文章一样,有开头,有结尾,有主体。尽管课堂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 ,千变万化,但基本的环节是不可缺少的。为此,我从2005年7月开始研究课堂教学环节欠紧凑的问题,实施“六环节”教学法,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六环节”教学法指一堂新授课包括以下六个环节,(1)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2)感知教材,自学发现 (3)提出问题,合作学习(4)点拨讲授,突破难点 (5)归纳总结,巩固运用,(6)拓展迁移,知识提升。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一堂好课,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导语。简洁、生动、确切的导语,可以提纲携领,引人入境,发人深思,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求知欲望的必要手段。导语有创造情境法,以旧带新法,启发诱思法,直奔主题法,以情激趣法等。创造情境法,就是通过创造某种情境,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例如作文课上,老师迟到了,让学生写“老师迟到以后”,政治课上,针对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进行辩论等,使学生不知不觉的进入学习状态,兴趣盎然。以旧带新法,就是先用学生熟知的问题或生活现象,发现新问题,得出新结论,或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启发诱思法,就是教师用带有启发性的故事或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激起学习的欲望,达到“不启不发,不愤不悱”的效果。直奔主题法,就是开宗明义,直接点明要学习的问题,明确学习目标。以情激趣法,就是教师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打动学生,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一般适应于语文课。老师们创造了许多精彩的导语,这里不一一列举了。要注意不管哪种导语,都要服从于教学内容,体现学科特点,与教学内容成为有机的统一整体,不能画蛇添足。

(二)感知教材,自学发现

教材是教师上课的基本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材料。虽然不要求照本宣科,但也不能脱离教材,不管老师对教材多么熟练,也不能上来就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被动地听,这是应坚决屏弃的。总该先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阅读教材,感知教材,这样才能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一环节根据学习内容可长可短,可以一节课,也可以几十分钟。可以带着问题去学,也可以发现问题,留待下一步解决。不同层次的学生区别对待,优秀的学生研究的深一些,学习差的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不待老师讲,就能会的知识。这是实现分层次教学,提高效率,培养发现问题能力的必要步骤。

(三)提出问题,合作学习

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将不懂的问题提出来,或提出有讨论价值的问题,或提出新颖的观点,这是讨论和听讲的前提。刚开始,学生可能不肯提问题,提不出问题,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可以运用一定的激励措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比一比谁提的问题多,谁提的问题好。将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有价值的问题,关键性的问题整理出来,留待下一步解决。学生独自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小组中互相讨论,互相补充,互相启发,使问题得到解决,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锻炼探究能力,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点拨讲授,突破难点

小组学习中解决不了的问题,需要老师进行点拨,对重点加以强化,学生理解不透的要加深,学生易犯的错误要加以强调,规律性的东西要加以揭示,将零碎的知识进行归纳,使其系统化,条理化。“满堂灌”固然不好,但并不否认教师讲的作用,必要的讲授也不可缺少,在于讲的是不是有必要,是不是讲到点子上,讲的艺术性如何,有许多老师的讲课非常精彩,声情并茂,富有逻辑性,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不能说不好。现在有些矫枉过正,有些地方规定教师上课,讲授时间不超过5分钟,甚至不准教师讲,由“满堂灌”改成了“满堂练”,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知识掌握的支离破碎,况且,技能可以训练,思想无法训练。

(五)归纳总结,巩固运用

学完新课后,还要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梳理,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纳入知识结构,这是将书由厚变薄的过程,便于学生记得牢固。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解决实际问题,要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形成能力,这是将书由薄变厚的过程。经过这两个过程,学生的知识才能达到掌握。

(六) 拓展迁移,知识提升

学生学习书本,不光入得来,还要走得出。不只达到记住,机械地运用,还要把书本知识进行必要的拓展,达到知识迁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课本又不拘泥于课本。教师要开发课程资源,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思想,形成思想方法,培养能力。

实验的效果与注意的问题:

“六环节”教学法,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有以下几点好处:

1 课堂教学正规、完整、紧凑、连贯。

2 实现了学与教的有机结合,讲与练的有机结合。

3 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4 体现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新课改理念。

5 便于教师操作,易于教师接受,学生接受。

6 不影响教学质量。

注意的问题:

(1) 教学环节要服从于教学内容,服从于课型,不必拘泥于固定的环节。

(2) 课堂环节要设计成一个整体,不是条块分割,既有层次性,又有连贯性。

上一篇:青少年跳远技术教学与训练 下一篇:平实中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