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品市场运行分析思考

时间:2022-10-20 11:44:26

消费品市场运行分析思考

20*年,全省消费品市场运行保持了繁荣活跃、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消费增速加快,市场供求稳定,商品质量有所提升,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675.8亿元,同比增长14.7%,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1.2个百分点,为“*”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

20*年全省消费品市场运行的主要特点:

1、消费增速总体加快,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年,全省消费品市场持续活跃,全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幅一直保持13%以上,而且市场总量不断增大。从全年四个季度零售额总量看,分别实现376.2亿元、397亿元、429.9亿元和472.7亿元;从四个季度零售额增幅看,同比分别增长13.2%、14.7%、15.4%和15.3%。总体看,增速比上年加快1.2个百分点。

2、城乡市场销售同步增长,农村消费进一步加快。20*年,全省城市消费品零售额累计实现1304.1亿元,同比增长15.4%,增速比上年加快0.9个百分点;农村市场零售额累计实现371.7亿元,同比增长12.3%,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个百分点。城市销售增幅比农村市场高3.1个百分点,城乡销售增幅差距比上年缩小了1.1个百分点。

3、批零贸易业销售稳定增长,住宿和餐饮业增速较快。20*年,全省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累计实现1440.1亿元,同比增长14.1%;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实现230.1亿元,同比增长18.9%,增幅高于批零贸易业4.8个百分点,高于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幅4.2个百分点。

4、消费水平整体提升,消费热点仍体现在持续旺市的主导类商品上。据国家调查队吉林分队调查数据显示,20*年前11个月,我省生存型食品消费进一步缩减,享受、发展性消费继续扩大。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比重由去年同期的38.5%缩减为33.6%;衣着支出同比增长13.7%;家庭设备及服务支出增长12.2%;杂项商品和服务支出增长8.2%;交通和通讯支出增长11.8%。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增长9.4%;居住支出增长17.7%;医疗保健支出下降2.7%。

20*年,全省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业销售增幅较大的商品主要集中在以下品种:家具类同比增长93.1%;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同比增长67.3%;通讯器材类商品销售同比增长51.8%;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同比增长48.8%;金银饰品类同比增长40.3%;体育及娱乐用品类同比增长38.9%;石油及制品类同比增长38.5%;鞋帽类同比增长35.5%;粮油类同比增长32.9%。

5、假日消费活力凸现,各业态销售全面增长。20*年我省春节、“五一”和“国庆”节所在的元月、5月和10月,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分别增长了15.1%、15.3%和15.8%,高于其它月份零售额增幅,最高达5.9个百分点。据对假日监测,全省消费品市场人气集聚,消费集中,体现各种零售业态销售全面增长。国庆节7天,全省59家重点流通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20%。其中20户百货、家电商场销售额同比增长20%;14户超市销售额同比增长22.2%;25户餐饮住宿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2.6%。

6、各业态竞相发展,大型零售企业拉动消费作用仍显强劲。20*年,全省通过吸外资、引内资、集民资,加快了流通现代化建设步伐。据我省重点流通企业监测系统数据显示,全年全省主要流通行业中零售业销售同比增长15.6%;餐饮业增长15.6%;租赁业增长14.7%;住宿业增长14%;摄影业增长13.8%;批发业增长13.3%;拍卖业增长9.4%;典当业增长9.2%;理发及美容保健业增长7.7%;旧货业增长7.3%。在各业态销售中,大型零售龙头企业拉动消费作用十分显著,20*年全年,全省销售超亿元的24户零售企业销售额实现145.8亿元,占全省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企业零售额比重为35.3%,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重为8.7%,有力地拉动了消费增长。

7、市场供应总量充足,商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20*年全省消费品市场供应总量充足,品种丰富,商品质量全面提升。九城市大型副食品商场、超市以及农贸市场全面建立了以消费安全为标准的市场准入制度,设立了放心肉、菜、调味品专区、专柜,实行了统一挂牌销售。截止20*年底,全省放心肉、菜、调味品挂牌销售专卖店(包括专柜)达2600个,比上年同期增长1倍。其中,地级城市生猪肉品挂牌销售覆盖面达90%以上。

8、居民消费价格相对平稳,居住类、食品类价格涨幅仍居前位。20*年前10个月,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平稳,且呈逐月回落态势,但进入11月份后,受粮油、肉禽及制品价格上涨影响,价格涨幅有所反弹,11月份当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8月份最低点高0.9个百分点。截止11月末,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1.2%,居住类、食品类价格涨幅仍居前位。分类别看,居住类价格上涨5.5%;食品类价格上涨2.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1.2%;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与上年持平。烟酒及用品类、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同比分别下降0.5%、0.6%、0.2%和2.2%。

上一篇:小学德育认识思考论文 下一篇:商务局外资企业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