诠释教材 问出精彩

时间:2022-10-20 11:39:22

诠释教材 问出精彩

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实现教学反馈的主要方式,也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重要手段。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可见,在初中社会学科教学中,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那么,初中社会课教师该如何结合教材设计有价值的提问呢?

一、感知教材,提问要有针对性

教师在设计提问时首先要感知教材、了解学生。要针对不同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以及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问题的设计要切合课程标准,紧扣教学要求,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做到目标明确,主题鲜明,中心突出。

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与山为邻”这一内容时,教师可先让学生比较“垂直的生计”和“山地之国”几幅不同的山地景观,然后设计以下几个问题:说说它们主要的不同在哪里?这与哪些因素有关?其目的是引导、点拨学生从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气候条件等因素分析问题。讲“秘鲁安第斯山区的自然环境”时,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南纬17.5度左右安第斯山脉东坡不同高度自然景观变化示意图,然后提出如下问题:印第安人是如何利用山体不同的高度发展生产的?他们的衣食住行与当地自然环境有何关系?讲“山地之国的瑞士”时,教师可指导学生读图,找找阿尔卑斯山脉跨越的国家,概括一下瑞士地形的主要特点,然后提问:有人说,阿尔卑斯山孕育了瑞士的地形,也造就了瑞士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这些提问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世界各国和地区,在自然环境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在经济、文化民俗等方面也有很大的不同。显然,设计这样的提问目的在于落实课程标准:描述世界一些地区和国家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主要特点;运用各种不同的地图和图表,描述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

教师在感知教材的基础上,还应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接受能力、思维习惯等实际情况,只有真正了解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提问,把握问题的难易度,使提问更加有效。

二、把握教材,提问要有层递性

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提问。问题的设计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又要有思维的层次度和梯度,要留给学生质疑和释疑的空间。教师要设计由浅到深、层层递进的提问,要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如剥茧一般逐步明白问题的实质进而掌握知识。

在讲述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帝国新政”这一内容时,教师先让学生阅读课本中唐太宗把魏征比作镜子的一段话,然后提问:唐太宗的这番话表达的是什么意思?这番话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风范?在学生了解了唐太宗统治期间在政治、经济、民族关系方面采取的措施的基础上,教师可设计下列几个问题:你认为唐太宗的治国策略对我们今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有什么借鉴作用?对比唐太宗时的民族政策,说说当今中国的民族政策。对比唐太宗时的君民关系,说说我们国家今天又是如何关注民生,解决民生问题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层层设疑引导学生由唐太宗的治国策略想到我们今天的治国策略,由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想到当今中国的民族政策,由唐太宗减轻百姓负担想到我们国家今天又是如何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这种有梯度有层次的提问,让学生在问题中完善了思维体系。

所以,教师应把这种层递性的提问贯穿于社会学科教学中,这样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初步掌握学习社会的方法,逐渐养成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三、熟悉教材,提问要有拓展性

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要设计能超越教材内容,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的提问。这种提问不局限于所学教材本身,而是能结合所学知识有所拓展。这些问题需要学生以自己的阅历和所学知识为基础,根据自己所收集和储存的知识,以及自己的社会经验作回答,而不是仅仅依靠所学教材的现成知识,找到现成的答案。

在讲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综合探究五“认识宝岛台湾”时,教师可先让学生了解台湾的地理位置(包括海陆位置、纬度位置、相邻位置),然后再让学生熟悉台湾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特征和台湾的民风民俗。教师提问:台湾岛还有哪些著名的物产?由此问题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台湾有很多美称,如,“天然植物园”“蝴蝶王国”“水果之乡”“东方糖罐”等。教师进一步提问:选一个你感兴趣的美称,查资料并向同学介绍这个称呼的由来。教师也可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有关资料及自己收集到的信息,进行一次模拟旅行,去体验宝岛台湾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此问题的提出让学生们兴趣盎然,他们纷纷捧起书本,查阅地图,为“台湾之旅”做好充分的准备。有的同学以考察自然风光为主,如,“宝岛明珠”:日月潭;“森林之海”:阿里山;“千仞峡谷”:太鲁阁。有的同学探寻了历史文化,如,昔盛今衰的淡水港;赤嵌楼与安平古堡。有的同学尝遍了台湾的美味小吃等。这些拓展性的提问,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他们或查阅书籍或询问师长或借助网络,把“台湾”的角角落落、方方面面了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既拓展了课本知识,开阔了学生视野,又培养了他们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领悟教材,提问要有探究性

探究性学习首要的任务就是设问置疑,其核心在于对问题的探究。知识是在问题中产生,在问题中升华,在问题中收获的。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产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愿望,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秦朝一统”这一内容时,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秦始皇兵马俑图片后让学生思考:兵马俑如此有魅力说明了什么?学生课堂讨论导入新课:为什么秦国能强大起来并最终统一全国?假如你是秦始皇,统一后将采取哪些措施来维护自己的统治?让学生自己设计措施解决。接下来再让全体同学来评价由学生自己设计的方案,哪种具有可行性?并讨论各种方案可能导致的结果,从中选出最佳方案。然后让学生阅读或由教师讲述历史上的当事人是如何处理这一问题的?他的方案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结果?和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对比,看看历史上有哪些经验可以借鉴?哪些教训应当吸取?教师还可进一步提问: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说秦始皇是暴君,对此你有何看法?学生探究后认为秦始皇是千古一帝的理由是:结束了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统一了全国;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制度;统一度量衡和货币,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统一文字,促进文化的交流;通过统一战争,促进了民族融合;认为秦始皇是暴君的理由是严刑酷法、大兴土木,徭役和兵役繁重;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这种具有探究性的提问使整个课堂教学始终围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个过程展开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提高他们的问题探究能力。

五、理解教材,提问要有启发性

教师应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所谓启发性,就是设计的问题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学生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山川秀美”这一节时,教师可先指导学生读图:在《中国地形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地形种类并计算各类地形的面积比例,以证明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再要求学生说说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平均海拔高度,启发学生想象:如果自东向西穿越这三个地形区旅游或探险,会看到地表起伏有什么变化?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分布”这个基本特点。教师进一步提问:我国山区面积如此广大,会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哪些方面的影响?我国的这种地势特点对自然环境的其他要素有没有影响?让学生结合教材上的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学生思维的闸门一下子被打开了,纷纷从河流流向、东西交通、内地与沿海的联系、水能资源、水电站建设、气流形成、降水分布等角度进行分析与回答。诸如: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别是西南地区巨大的垂直高差,使河流水力资源丰富,有多级开发利用水能的条件。但山区有一些不利因素:山地崎岖;交通建设困难;岩溶地区地表水大量渗漏,地下溶洞有塌陷危险;荒漠地区风沙活动危害生产;黄土及红壤地区易被暴雨冲刷,造成水土流失等。这种具有启发性的课堂提问,有利于点燃学生的好奇之火,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从而培养其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增强其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教师只有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刻苦钻研教材,科学地设计和进行有效的提问,才能优化课堂结构,创设积极向上的课堂气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让我们的教学更显质量。

(作者单位:浙江绍兴市锡麟中学)

上一篇:让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有效链接 下一篇:小学生良好数感培养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