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不同的学生更加不同

时间:2022-10-20 11:16:11

让不同的学生更加不同

浙江传媒学院实验中学,原杭州市艮山中学。早在1982年,就把学校的发展定位在发展学生特长上,以“小设想、小制作、小发明”活动为突破口,在课外活动这一教育的薄弱环节中激发学生兴趣,品尝成功的快乐。1988年学校又提出实施创新教育的基本思路,开设了创造原理课、发明技法课以及创造性思维训练课,1993年与杭州市教委、市发明协会联合创办了“杭州市青少年业余发明学校”,使“小设想、小制作、小发明”活动得以课程化、系列化,使科技教育与学科教学完美结合,形成良好的科技育人环境。1995年被评为浙江省首批特色高中。2006年5月10日与浙江传媒学院合作挂牌成立浙江传媒学院实验中学,依托传媒科技教育的优势,因地制宜拓展德育渠道,深层次发挥传媒科技教育中的德育功能。

一、理念到位 引领方向

依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我们提出“让不同的学生更加不同”作为我校的办学理念,其基本含义是根据学生差异化的禀赋及学习基础进行个性化教育,挖掘学生自身潜在优势,用学生长处来激发学习兴趣,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通过开设多样化校本课程等多种措施,构建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学校文化,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实现“让不同的学生更加不同”的多元化发展目标。

多年的教育实践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不少学生在某些学科上很难教,甚至没法教,而有些学生却一点就通。文化课差的学生,其实践能力、探索欲望不一定比别人差,文科理科都不太好的学生,也并不等于没有其它方面的特长。我们提出“让不同的学生更加不同”,就是以学生长处促进学生的长处,带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并不主张传统的“取长补短”,而是主张“扬长避短”。虽然“取长补短”是一种传统美德,其虚心态度、进取精神是可贵的,但在现实生活中,真正靠“取长补短”来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并不多见。如果一个人一辈子将别人的优点与自己的缺点较劲,其结果既浪费了时间,又消耗了精力,最终会什么建树也没有。相反,如果一个人正确认识自我,找准了自己的智能优势,并发展下去,他的潜能会得到极大地开发,而这种开发还往往会带动其他智能的发展,从而创造出个人的辉煌成就。因此,我们积极主张扬长教育,通过各种教育措施,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特长,让不同潜质的学生都得到提升,而不是执意追求全面发展的要求让他们去补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出台,进一步坚定了我们特色办学的信心。这一纲领型的文件中已经没有“重点高中”或“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提法。其中第五章第十三条指出:“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促进办学体制多样化,扩大优质资源。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求。探索发展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我校以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传媒科技办学特色实验研究”为龙头,以课程改革研究、教学改革研究为两翼,形成群体草根课题优势,提升传媒科技办学特色品质,最大限度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要求,使我校特色教育从理论到实践,从深度到广度均得到跨越式发展。

二、行动到位 特色育人

我校提出的“让不同的学生更加不同”办学目标,为学生营造了既宽松、和谐又严肃、紧张的成长环境和有利于他们身体、心理、人格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让每个受教育者的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个性得到更充分的张扬,以此推进学校科技与传媒特色品牌建设,最终形成富有个性和独特办学风貌的学校。

(一)坚守科技教育

学校特色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教育创新过程。我校以向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申报“全国首批百所特色高中”项目校为支撑点,向学生传播科学思想,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爱好和志向以及勤于思考、勤于钻研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行动研究和教育实验方法研究实施学校特色,以自变量的操作定义与控制措施创建特色学校,通过因变量传媒科技特色教育所产生的学校变化,提升学校整体品质,达至特色学校目标。

早在1982年,我校就以“小设想、小制作、小发明”活动为突破口,在各班级普遍开展科技教育。1988年,学校自主编写教材,开设了创造原理课、发明技法课以及创造性思维训练课。1993年,“杭州市青少年业余发明学校”落户我校,学校科技教育得到更有力的推动。

二十多年来,我校始终坚持通过开设科学类课程进行科技教育,在中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学科,应用课本上的原理、定义等知识,合理利用课本增加的资料或介绍性知识等那些学生既感兴趣又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内容,解决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问题,通过开发自然学科的潜隐课程,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分析归纳、逻辑推理、合作交流的能力。近几年,我校进一步提升和拓展科技教育的内涵和品质,做出新的探索。我们增设了“现代高科技教育”课程,成立了“杭州机器人俱乐部”,并进一步将科技教育活动拓展到社会。我校组织的“鸡蛋撞地球”、“邀你一起做鸟巢”、“环保绿色行”、“机器人比赛”、“要你一起看日全食”、“垃圾分类从我做起”、“山寨版中国馆”等科技活动,吸引了许多杭州市民的参与,省内各大报刊和电视新闻媒体专题报道了这项活动,在杭州市产生很大影响。

(二)开拓传媒教育

学校于2006年挂牌成立浙江传媒学院实验中学,通过开展系列的传媒教育课程与活动,寓教于知识,寓教于竞赛,寓教于娱乐,陶冶了学生情操,锤炼了学生品格,丰富了教育教学内容,弥补了课本教材的不足,促进了教育教学技术改革,成为提高办学效益,建设现代学校文化的重要之举。

以高校为依托,借助高校的人力、智力资源,使我们的教改实验在技术上有了可靠的保证,使我校特色教育实验有了技术上的支撑。高校把专业教学渗透到中学,也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学生在自愿的前提下,根据导师建议选修相关专业课程。传媒课程的开设,既为传媒学院输送优秀学生,又为更多的高中生进入理想的大学打下基础。

我校实行传媒模块教学,创建了一套符合本校特色教育的校本教材,实施了二十多门传媒多样化的校本特色课程。在学校课程计划中,增加朗读、声乐、器乐、舞蹈、影视欣赏、动画知识等,加大选修课门类和课时,传媒文化和科技创造两大类选修课高达几十门之多。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选择不同层次的课程模块,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我们增加了活动课,充分利用国家、省、市有关机构在我校开设的各种活动基地,开展多种社团及特色活动。我们加强对活动课和学生社团的管理,成立了文学创作、影视表演、动画制作、艺术欣赏等二十个活动小组和学生社团,组建了学校艺术团,为学生搭建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舞台。艺术团经常组织学生在校内和社区演出,让学生展示自己、发挥特长、树立自信、收获成功。

我校的传媒模块教学,分层分类实施。高一开设媒介素养课和传媒基础课程。任教老师除本校教师外,还有来自传媒学院很有名望的教师,学生通过与艺术大师零距离的接触享受高质量的教育。高二以社团为载体,在二十多个社团里,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开发。高三实施因材施教教育,对传媒专业各项技能进行专业辅导。随着各门传媒课程的开设,各社团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媒介素养得到提升,禀赋和潜能得到了充分开发。

我们注重引领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恪守职业道德,弘扬“敬业、奉献”精神,转变传统观念,做到“心中有爱、目中有人”,与时俱进,超越自我。倡导一专多能,教师除了教好一门文化课之外,还要胜任一门选修课,带一个活动小组。

多年来,我校坚持开展的“三节”(体育节、传媒艺术节,科技节)教育活动,积极组织开展读书节和夏令营、“阳光体育”等活动,倡导学生人人参与、个个受益。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走进了自己选择的社团,开始自己的快乐学习。兴趣小组和学生社团的创立,让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得到张扬与展示,拥有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我们修订了德育工作制度、班级管理制度、学生一日常规管理、课外活动、公物管理、卫生管理、师生操行考核评定等制度,突出文化育人功能,取消束缚和强制。我们将校园文化建设任务纳入分级目标管理体系,同教学科研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确保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其他工作同步开展。

三、目标到位 实现跨越

目前学校已经形成了以传媒科技特色班为龙头的特色教育体系,实现了特色教育的拓展和延伸。特色立校,已真正成为学校发展的理论基石。学校提出:“让不同的学生更加不同”的办学理念,是以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和当代“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据,从“道人之长,越道越长”的教育原理出发,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提出的一种教育观点。尊重学生生命价值,把握教育规律,从生命原理到扬长教育,从特色立校到文化立校,彰显传媒科技的办学特色,学校的办学品质得到大幅度提升,赢得了社会和家长的赞誉,成为热爱传媒、热爱科技的学子们向往的热土。2006年我校被国家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全国青少年科学教育师训计划领导小组命名为“全国教育科学实验基地”;2008年被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国发明协会、中国教育学会命名为“中国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示范基地”;2009年被中央教育研究所、全国教育研究规划办批准为“全国百所普通高级中学特色项目学校”;2010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科学优秀实验基地、全国中小学生创造力培养示范学校、全国创造教育先进集体。

实践证明,我校的特色教育,让原本迷失方向的学生构筑了自己的理想,并为实现人生的梦想而奋发努力。我们坚信,特色――激扬学生生命,特色――达成育人目标,特色――实现跨越发展。

上一篇:管理 引领 触发 下一篇:在校园里刻下人生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