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量化管理的弊端

时间:2022-10-20 10:55:20

刍议量化管理的弊端

所谓量化管理,就是对管理对象的工作,进行统计、登记,从而找出对象之间的差距,进行定等、评比,并以此来调动管理对象工作积极性的一种管理手段。

究其来源,量化管理出自于企业。其根本目的在于使被管理者统一行为,进而统一认识和思想,最后衡量对象的是一系列的数字。但究其本质,学校毕竟不是工厂、企业,被管理者是活生生的、具有极大能动性、可塑性的人。依赖量化管理的效能,是急功近利的表现,是本末倒置,是与人本管理相悖的管理手段。

管理的最佳效果,就是集体与个人同时得到发展。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一个集体能呈现出超强的向心力、巨大的活力和无穷的创造力。教育管理不同于其他的管理,其真正的目的就是唤醒教师和学生的生命观和价值感,使他们成为活生生的有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个体。而教育发展到了今天,量化管理则有碍于时代的发展要求,暴露出种种弊端。尽管如此,仍有许多学校穿新鞋,走老路,这不得不让我们深感忧虑。

一、量化管理不利于教师的发展

学校管理的核心是人,其主体是教师。而作为教师,有各种需要,他们都渴望自身价值的实现。这些正是作为生命个体的人的主要特征。教师的工作性质,更不同于企业中的工人,极具能动性和创造性。试想一个教师如果机械地重复或者按部就班地去工作,那他将会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德国教育思想家斯普朗格告诉我们:“如果教育仅仅是向学生灌输现成的知识,那么培养出的人,有悟性,却没有灵魂;有知识,却没有精神;有活动,却没有选择的欲望。”用量化来衡量教师的工作,无疑给教师套上了一具无形的枷锁。束缚了教师的思维,抺杀了教师的创造性,久而久之,教师就会变的机械,没有热情,甚至于麻木不仁。

管理应着眼于发展,管理教师实际就是为教师服务,而不是对教师管制,在注重管理科学化、有序化的同时,要确立生命意识,确立“教师第一”的意识。毫无疑问,教师发展将带动学校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在于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归根结底,量化管理是不利于教师发展的管理。

二、量化管理对学生的发展不利

对学生和班级实施量化管理,违背了教育的发展观。量化、属于工业时代的产物,它所适应的考核对象,应该是可以用一个绝对公平的尺度来操作的无生命的“物”,而对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的人来说,是很难通过具体数字来量化的。譬如:对于学生违纪行为的量化打分,其前提就是学生不能犯错误,也不允许犯错误,否则、就扣除相应的分数。我们知道学生群体的特点:不断犯错又不断纠正错误的过程。对学生进行量化考核,实际上是给教师,特别是给班主任施加压力,然后再让他们把压力转嫁到学生身上。这样,表面上看来,是消除了错误,但所有错误的幼芽,都如冬天的草一般,一旦遇到适合的环境,就会立刻生长起来。纠其量化管理的本质而言,是一种被动的、消极的管理方式,是等待错误出现的一种惩罚性措施,是与教育的发展观、前瞻性不相容的。可以说是一种较为落后的、封闭的管理方式。

此外,量化管理与人本管理是不相符的。人本管理的思想实质是——关注生命个体,让个体在和谐的工作环境中发挥潜在的创造力,以达到或超越预期的目的。而量化管理以制度或条框,甚至数据,衡量教师的劳动,前者在于激发、激励,后者在于规范、抑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管理理念。

尽管如此,目前众多的中小学仍然在沿袭旧制,不思改革,将量化管理视为管理教师与学生的主要措施,并制定了一系列的、细致的规则,诸如《量化管理制度》《量化管理实施细则》《量化管理登记表》等。这不能不引起管理者的深思。

从学校管理的演变及发展趋势来看,柔性管理、人本管理、文化管理等管理理念的出现,要求我们不仅要从学校管理的内部去考察其逻辑,也要从外部去探究其影响因素。学校管理必须充满智慧与艺术,让人的解放与自由得以最大限度的实现。

教育过程是在受教育者转向客观世界和人类社会中完成的,所以,必须站在教育的视角审视管理,站在时代的前沿反思管理。这不仅需要改变现行管理者那种被动的关系,而且需要提升人的主体、民主、独立意识,从而使他们超越自己的自然本性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作者单位 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西华池初中)

上一篇: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 下一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