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费用税收优惠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

时间:2022-10-20 10:19:50

研发费用税收优惠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

摘要:我国政府为激励企业创新,出台了研发费用税收优惠政策。借助于Stackelberg竞争模型,探讨研发费用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纵向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是否进行技术创新的关键因素是其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在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方面,降低税率的作用并不明显,但提高加计扣除比例却是行之有效的办法。而对于已经进行技术创新的企业而言,降低税率或提高加计扣除比例,都会促使企业增加研发费用的投入。技术创新后,政府的税收收入可能降低,政府降低税率未必能减少税收收入,提高加计扣除比例却会减少税收收入。

关键词:研发费用;税收优惠;技术创新

一、 引言

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树立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使创新成为驱动企业利润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孙刚、宋夏云,2016)。各国为激励企业创新,都制定了税收优惠政策。我国也出台了多部法律法规,对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税收优惠政策。这些政策主要有降低税率、税收抵免和加计扣除。

我国税收优惠政策给企业带来的资金支持力度,甚至超过地方政府掌握的科技项目经费总额。以上海、天津、四川为例,仅2008年,三地企业因享受加计扣除政策而少交的税额分别为30亿、12亿和6.6亿。其中四川省少交的税额约为省科技厅的科技项目经费的2倍(王再进、方衍,2013)。

这些税收优惠是否能够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呢?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数理分析较少。本文构建了一个双寡头Stackelberg竞争模型,研究降低税率、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抵免政策对企业纵向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的技术创新)的影响。然后,为检验结论的稳健性,进行模型拓展。最后,根据研究结论给出政策建议。

二、 文献回顾

税收对技术创新重要影响吸引了众多学者对其进行研究。然而,理论界对于税收优惠政策是否能促进企业创新的问题尚未取得一致结论。持正面观点的文献众多,例如,实证文献Cropper & Oates,1992;Mamuneas & Nadiri,1996;Klassen等,2004;Hall和Ban Reenen,2000;Parsons和Phillips,2007;Mohnen和lokshen,2009等。Hiroyuki等(2014)采用日本企业的数据,具体测量了税收抵免政策对企业研发费用支出的影响程度,发现税收优惠对企业研发费用支出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我国学者在进行定性分析后,也得出正面结论。例如,赵书博(2013)通过研究各国的税收政策发现,法国、澳大利亚、比利时、日本、韩国、英国等国都对研发给予抵免,进而得出我国也需要制定税收优惠政策的结论。杨路明,李智敏(2010)、孙隆英(2014)、薛薇等(2015)也都得出相似结论。

与正面观点相反,也有文献对税收激励政策持负面效应的观点。Wallsten(2000)证明政府过高的扶持政策会对企业的技术创新产生一定程度的抑制效应。我国学者安同良(2009)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证明创新补贴会"逆向"激励企业,使企业释放虚假信号,以获取政府的研发补贴。

与前两种观点都不同,也有学者认为上述文献都忽略了企业的行业性质,没有分析研发费用税收优惠政策对不同行业的研发影响是否相同。Malerba(2005)对此问题做了开拓性研究,认为税收优惠政策对不同行业企业的研发活动影响不同。Castellacci和Lie(2015)进一步细分了企业的部门,对比分析了税收抵免政策对低技术含量行业和高技术含量行业的创新影响。我国学者林洲钰等(2013)研究发现,减税政策对于大型企业、装备制造业企业、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企业、法律约束水平较高地区企业和税费负担较重地区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作用更大,而研发费用抵扣政策对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作用更大。

上述文献充满启发性,却并未回答企业的技术创新是源于经济增长的需要,还是税收优惠政策的激励。因此,本文从经济学的理论视角出发,运用三阶段动态博弈模型,研究研发费用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纵向技术创新的影响。

三、 模型设定

假设市场上企业i与企业j具备某种技术,可以生产质量为?姿的产品,并进行Stackelberg竞争,企业i先行动,企业j后行动。与寇宗来(2009)等文献的假设相同,企业的边际生产成本为零。两个企业分别投入研发成本ci和cj后可以将产品质量提升到si和sj。参照Tirole(1988)和Li 和Song(2009)的纵向框架,假设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

3. 模型拓展。为检验结论的稳定性,首先,考虑只有跟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情况,上述结论仍然成立。与只有先行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情况相比,差别在于没有进行技术创新的企业利润降低。这是由于跟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也会对先行企业的利润产生正反两方面的作用。正面作用:跟随企业生产并销售高质量产品,可以让渡低质量产品的市场销售空间,有助于提高先行企业的利润;负面作用:先行企业生产并销售的高质量产品又会挤占低质量产品的市场空间,这又将降低先行企业的利润。但是由于在基准状态下,跟随企业在低质量产品市场上所占有的市场份额只有四分之一,所能让渡的市场空间比较少,正面作用较少;而高质量产品被创造出来后可以挤占低质量产品的三分之二的市场空间,这对先行企业的负面影响较大,最终,没有进行技术创新的先行企业利润降低。

其次,考虑两个企业同时进行创新的情况;最后,用税收减免政策替换加计扣除政策。在后两种情况下,本文结论也仍然成立。

五、 结论和政策建议

为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各国政府都出台了一系列研发费用税收优惠政策。我国也出台了多部法律法规,为企业节省的税金甚至超过部分地方政府掌握的科技项目经费总额。借助于Stackelberg竞争模型,研究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纵向创新(提高产品质量的技术创新)的影响。结论表明:第一,提高加计扣除比例(或税收减免比例)是行之有效地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办法。第二,提高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是技术创新的关键。第三,在降低税率方面,则应采取谨慎的态度:降低税率不一定能促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但对于已经进行技术创新的企业而言,降低税率或提高加计扣除比例都会激励企业增加研发费用的投入。第四,从政府税收收入的角度来看,降低税率未必能减少税收收入,但提高税收加计扣除比例却会减少政府的税收收入。

根据研究结论,给出以下政策建议:首先,政府放松对企业的管制,协助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其次,降低部分企业(研发费用占销售利润比例较低的企业)的税率;最后,提高加计扣除比例,这虽然会减少政府的税收收入,但可以激励企业进行创新、增加研发费用投入。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并未考虑技术溢出的因素。在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较弱,技术溢出程度较高的情况下,率先创新的企业无法垄断其在高质量产品市场上的利润,有可能使技术创新的利润增值低于创新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税务部门降低税率、提高加计扣除比例,企业仍不会创新。对于诸如技术溢出、专利池合作研发等未尽之处,将成为值得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Castellacci F., Lie C.M.Do the effects of R&D tax credits vary across industries? A meta-regression analysis[J].Research Policy,2015,(44):819-832.

[2] Hiroyuki K., Katsumi S.and Michio S., Does an R&D tax credit affect R&D expenditure? The Japanese R&D tax credit reform in2003[J].Journal of The Japanese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es,2014,(31):72-97.

[3] 安同良,周绍东,皮建才.R&D补贴对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效应[J].经济研究,2009,(10):87-98.

[4] 林洲钰,林汉川,邓兴华.所得税改革与中国企业技术创新[J].中国工业经济,2013,(3):111-123.

[5] 王再进,方衍.企业研发费加计扣除政策实施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研管理,2013,34(1):94-98.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企业原始创新的决定因素与影响效应研究”(项目号:14AJL0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互联网时代定向广告与企业竞争行为分析――基于双边市场的视角”(项目号:71502092);云南省教育厅项目“税收优惠对企业技术创新路径选择的影响分析”(项目号:2016ZZX055);省级人培项目“云南民间秘方的转化问题研究”(项目号:KKSY201408031)。

作者简介:田晓丽(1982-),女,汉族,山东省烟台市人,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云南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

收稿日期:2016-09-17。

上一篇:注重探究中的细节,打造精品课堂 下一篇: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情境创设对学生健康心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