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安全管理要点分析

时间:2022-10-20 10:03:39

项目安全管理要点分析

摘要: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是一项重要工作,安全工作直接影响一个企业的经济效益及名誉。因此,在工程管理工作上必须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忽视施工安全管理是施工管理工作中最大的错误。而且安全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所以安全是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命脉。

关键词:安全建筑施工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是对投入资源以及条件的全方位安全管理,加强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及时妥善处理安全事故,减轻因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和经济损失,从而使工程施工能够顺利进行。因此,安全生产管理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建筑业属于事故发生率较高的行业,其施工特点包括以下几点:

1.露天作业多。建筑施工的露天作业可以占整个工作量的70%以上,受到四季不同气候以及日照、风、雨、冰雪、雷电、温度变化等自然条件的危害和影响。

2.高处作业较多。按照国家标准《高处作业分级》规定划分,建筑施工中90%以上的作业内容均为高处作业。

3.临时人员多。目前在建筑施工第一线工作的工人中,农民工约占总数的50%~70%,有的工程高达95%以上。

4.立体交叉作业多。建筑产品工期紧张,结构复杂繁琐,必须由多工种、多单位相互配合实行立体交叉作业。倘若衔接不好,或管理不当,或防护不严就很有可能造成相互伤害。

5.繁重体力劳动及手工劳动多。建筑业大多数工种至今仍是手工操作,容易使人疲劳、注意力分散。因此失误或操作不当多有发生,容易导致安全生产事故。

上述特点决定了建筑施工过程是个安全事故突发性强、危险性大、容易造成人身伤亡的生产过程。因此,必须加强安全技术措施与安全管理。

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

1.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2.物的不安全状态,也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3.不良的生产环境,会对人的行为和物的状态产生负面的影响;

4.管理的欠缺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有时甚至是直接因素,因为管理对人、物和环境都会产生作用和影响。

由此可见,安全管理的目的就是保证人和物的安全状态,保证良好的施工环境。这些都需要通过安全管理模式的正常运行来达到。

目前,国内多数建筑业企业的项目安全管理都是通过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来实施的。安全管理人员的职位与其它管理人员相比等级相同或较低,造成难以通畅下达安全管理指令,安全管理措施难以及时落实到位,导致安全管理资源无法有效利用。安全管理人员与施工管理人员属于不同的岗位,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被人为的隔断了。施工进度计划、人员调配、工序穿插、物的状态管理等与安全有直接的关系。如项目总工程师、专业工程师或施工员、质量员等,他们都具有基本的安全管理知识以及能力。同时,也都具有安全管理的职责和义务。但就目前的项目安全管理模式而言,这些安全管理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与充分利用。因此,目前的项目安全管理模式必须进行改进或者重建。

为了建立安全文明的施工现场,建筑企业必须重视企业经营目标与安全管理目标的一致性。建筑企业要做好安全文化建设,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方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思想,切实落实“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贯彻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安全法律法规。

2. 建立和完善企业培训和教育体系,不走过场,不搞形势。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常抓不懈,定期进行安全法律法规学习,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操作技能培训与竞赛,使每一位员工真正增强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

3. 建立一整套约束和激励机制,包括安全责任约束机制、人文关怀机制、安全考核机制、安全曝光机制、员工福利机制、安全奖励机制、安全行为约束机制等。

4. 积极营造员工心理认同以及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和秩序,积极倡导共同的行为规范、思维方式和安全价值观,培育团结协作、敢打硬仗的团队精神。

安全定置管理以实现人和物的有效结合为目的,以完整的信息系统为媒介,通过对现场的整顿、整理,把生产中需要的物品放在规定位置上,不需要的物品清理掉,促进生产现场管理科学化,达到安全生产、高效生产、标准化生产。对生产过程中的人、物、场所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使之达到最佳结合状态。建筑施工安全定置管理包括分析、设计、组织、实施、检查、纠偏等内容。

分析研究是使定置管理更加科学、合理的关键性工作,也是建筑施工安全定置管理的基础工作。深入施工现场,应用工业工程学方法,对生产设备、工具、工艺以及人、物与场所的结合状态、信息流动状态等进行研究。在掌握施工现场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对施工现场系统各要素进行优化配置设计,同时设计出施工安全定置图。根据所设计的建筑施工安全定置管理方案和定置图,对施工现场系统实施定置整改与调整,同时加强实施过程与效果的检查和考核。

坚持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在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中至关重要。以项目经理责任制为基础,现场标准化管理为重点,提高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防范意识。认真组织项目经理、管理人员以及作业工人,学习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定期、不定期和针对性地对全体员工进行安全教育,把安全防范工作前移,从而深化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由于施工现场员工进出的频繁性、动态性,在项目管理中,采取入场三级教育,对不同施工阶段的施工人员进行跟踪教育,对高处坠落、临时用电等进行针对性安全教育,增强全体员工的防范意识。

遵守施工安全规程和标准,作为施工现场组织施工的行为规范加以约束,注重安全行为的规范性。按科学规律组织施工应从两个层面上规范其行为:一是要求作业工人正确使用劳动安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等,不准冒险蛮干,严禁违章操作,遵守安全生产强制性标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构筑起施工现场安全保证体系。二是要求管理人员严格执行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贯彻国家和地方建设主管部门颁发的有关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法规和标准,施工前对有关安全施工的技术要求向作业人员、作业班组进行详细说明,并由双方签字确认,安全员每天巡查落实情况。

防范事故发生的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1. 施工企业应建立施工安全技术交底制度,交底内容应包括工作场所的安全注意事项、安全操作规程、安全防护设施等,既要做到简单明了,又要有针对性。

2. 建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平台,建立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三位一体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3. 按照《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筑企业必须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在企业内部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责任到人。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建筑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

4.在技术上和管理上采取措施,针对每项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隐患和可能发生安全问题进行预测,从而消除或控制不安全因素,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施工组织设计中必须包含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5. 项目部与施工管理人员和施工班组必须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并将安全管理目标按照各自职责逐级分解。建筑企业在工程开工前应制定总体安全管理目标,包括采取的安全措施、安全目标和文明施工目标。项目部应当制定安全目标责任考核规定,责任到人、定期考核。

6. 实行建设工程安全监理制度,规定监理单位必须按规定配备专职安全监管人员,并对监理单位及监理人员的工作业绩实行考评,考核结果作为年检或注册的依据。

7.建筑企业和项目部必须建立定期安全检查制度,明确检查方式、时间、内容和整改、处罚措施等内容,特别要明确工程安全防范的重点部位和危险岗位的检查方式和方法。

施工现场应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故障发生,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进行安全监控,确认建筑施工中的危险源,并对其进行监控,使其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从而避免事故。

2.提高可靠性,提高建筑物、建筑设备和附件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性能,包括选用高质量材料、降低额定值、冗余设计、定期更换、维修保养等。

3. 选取合理的安全系数,能够保证建筑物或施工机械零部件所要求的强度,保证工艺工序的正常进行和设备安全运行。在建筑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中,从安全和效益两个方面考虑,选取合理的安全系数。

在管理某一建筑工程项目时,不但要有拥有技术方面的知识,还要有科学的管理方法。科学管理就是注重良好集体的建设。各项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集体团队的凝聚力、集体观念以及动力来源。一个施工项目集体的凝聚力越强,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展就越顺利,越有成效。因此,必须加强集体的管理,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工作,使集体的凝聚力越来越强,只有这样才能安全、保质、保量地完成工程

[参考文献]

[1] 陆愈实。现场定置管理技术[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2。

[2] 左东红,贡凯青。安全系统工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 孟起然。建筑企业安全管理方法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5,(8)。

[4] 王力争。加强建筑安全管理研究的对策建议[J].调查研究,2006,(5)。

[5] 胡桂兴。科学管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J].建筑经济,2005,(8)。

[6] 陈宝智。安全原理[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4。

上一篇:浅谈钢结构施工安全及防护措施 下一篇:造成工程质量事故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