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超市买年货 看懂食品标签更安心

时间:2022-10-20 10:01:17

逛超市买年货 看懂食品标签更安心

范志红: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食品科学博士。中国营养学会理事,中国烹饪协会美食营养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央文明办、卫生部开展的全国相约健康社区行巡讲专家。

刘阿姨花了钱,为啥还不遭女儿待见?

放寒假了,刘阿姨的小外孙要来姥姥家住了,刘阿姨赶紧跑到超市里去买了一大堆孩子吃的零食。可是,女儿看到这堆零食,却不领老妈的情——“妈,您怎么还给他买奶茶呀?这里有植脂末,对身体危害大着呢!您买的乳饮料,根本就不是牛奶,营养价值也就是牛奶的1/3……”

刘阿姨既郁闷又纳闷:“闺女,你怎么知道的呢?”“妈,您得看食品标签啊!这快过年了,您去买年货可得记住这一点啊!”

春节要到了,为了能给家人置办安全又放心的年货,保障全家人身体的长久健康,家里的“后勤部长”在逛超市选购商品前,的确应该了解一下相关的食品标签常识。

有些人说了,我怕麻烦,认大牌不就行了!可是,仅仅知道牌子,对于选购食品帮助不大,三鹿奶粉事件就能说明问题。随着食品法规的不断正规化、严格化,看标签选食品, 才是保障自己权利的不二法门。

教你读懂食品标签

1.看食品类别。

标签上会标明食品的类别,类别的名称是国家许可的规范名称,能反映出食品的本质。

例如,你可能看到一盒饮料上印着“咖啡乳”的字样,但它究竟是一种饮料还是一种牛奶产品呢?

如果该产品的标签上“食品类别”项目注明“调味牛奶”,那么,这就是在牛奶当中加了点咖啡和糖,在食品类别上就属于“乳饮料”,而不属于牛奶。

2.看配料表。

食品的营养品质,本质上取决于原料及其比例。按法规要求,含量最大的原料应当排在第一位,最少的原料排在最后一位。

例如,某麦片产品的配料表上写着“米粉、蔗糖、麦芽糊精、燕麦、核桃……”,说明其中的米粉含量最高,蔗糖次之,其中的燕麦和核桃都很少。这样的产品,营养价值可想而知。如果产品的配料表上写着“燕麦、米粉、蔗糖、麦芽糊精、核桃……”其品质显然会好得多。

同时,目前对食品添加成分的标注也越来越严格了,不能简单用“色素”、“甜味剂”等模糊的名称,而必须注明其具体名称。这样,消费者可以从配料表中直接看到一些自己平日见不到的名称,比如“柠檬黄”、“胭脂红”、“阿斯巴甜”、“甜蜜素”等,其实,这些名词就意味着食品中含有某些食品添加剂。

3.看营养素含量。

对很多食物来说,营养素是人们追求的重要目标。而对于以口感取胜的食物来说,也要小心其中的热量、脂肪、饱和脂肪酸、钠和胆固醇含量等指标。例如,如果购买一种豆浆粉,显然是为了获取其中的蛋白质。那么,一个蛋白质含量≥20%的产品,通常会优于一个蛋白质含量≥16%的产品。

4.看产品重量、净含量或固形物含量。

有些产品看起来可能便宜,但若按照净含量来算,很可能会比其他同类产品反而昂贵。例如,一种面包产品的价格可能令你心动,体积也差不多大。但是一种产品的净含量写着120克,另一种写着160克。实际上,前者可能只是发酵后更为蓬松,但从营养总量来说,显然后者更为合算。

5.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保质期和保存期是两个概念。保质期指可以保证产品出厂时具备的应有品质,过期品质有所下降,但很可能仍然能够安全食用;保存期或最后食用期限则表示过了这个日期便不能保障食用的安全性。在保质期之内,当然应当选择距离生产日期最近的产品。

6.看认证标志。

很多食品的包装上有各种质量认证标志,比如有机食品标志、绿色食品标志、无公害食品标志、QS标志等,还有市场准入证明。这些标志代表着产品的安全品质和管理质量,可在网上查询其具体意义。在同等情况下,最好能够优先选择有认证的产品。

上一篇:画家王铭划:快笔作画,快意生活 下一篇:职场更年期:还能拿什么去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