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任务型教学分析

时间:2022-10-20 09:39:38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任务型教学分析

摘要:大学的英语教学力图能力的培养,尤其是用外语进行沟通的综合能力。笔者通过研究如何利用课堂教学的客观条件和环境,以及如何采用能调动大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教育方式,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型教学,从而使大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和应用所学的外语知识。

关键词:英语教学任务型教学

为大学生打下敦实的语言基础,进而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培养大学生用外语进行交际的综合能力。大学公共英语课堂教学如何才能达到此目标呢?在课堂教学环节中,使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很重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利用客观条件和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方法有多种,其中包括:任务型教学、建构主义教学、体验式教学、个别化教育、合作式学习和发现式学习等。教师课堂选择的教学方法应建立在课前了解学生和分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这里我们主要来讨论两种教学方法。

1、任务型教学方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从80年代开始,一种强调“在做中学习”的语言教学方法(也就是任务型教学法)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这是近年来,这种“用语言做事”(doing things with the language)的教学理论逐渐引入到我国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是我国外语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走向。该理论认为:掌握语言大多是在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任务型教学法属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这种教学法主要关注英语教学的认知过程和心理语言学过程,力图为学习者提供机会,通过课堂上以意义为焦点的活动,参与开放型的交际任务,利用自己已经获得的目的语资源,通过交流获取所需信息,完成任务,其学习过程是沿着开放的途径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1.1注重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完全成为课堂的主体,互相激发,共同进步,老师只是一个指导者。在完成课堂分配任务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并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激发学生在讨论中积极参与,进行合作、交流。从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设计原则,同时在学生陈述的过程中也操练了学生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和表达的技巧。

1.2注重“情境”设置

通过课前给学生设定任务,要求学生搜集相关资料;课上老师准备好相关的图片、视频,设定有关话题的情景,向学生提出问题,询问学生印象中已有的知识,使学习者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

1.3注重协作学习

课前先把学生4-5个人一组,分成若干组。要求学生课下分工合作去完成老师课前布置的搜集信息的任务;如果是在课堂上,分配的任务也要求每个小组内的成员共同讨论,通过协商和交流给出最佳答案。结论完成向全体同学陈述前,与其他组成员之间的竞争和问答都是一种协作学习。学生们可以通过协作学习使得自己的思路拓宽,同时也锻炼了个体的协商以及表达的能力。

1.4场依存的学生

这样的学生他们在认知活动中,倾向于以外部环境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这种学习者依赖于学习环境,总是使自己与环境协调,因而在形成自己的观点时会更多地考虑所处的环境,他们较依赖于学习材料的预先组织,需要明确的指导和讲授;他们感觉很敏锐,擅长于人际交往,易于受到周围的情形及他人的意见影响。

1.5场独立的学生

一般来说,这种学生个性鲜明而独立,他们都有很强的个人定向,比较自信,自尊心较强,不易为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他们更擅长分析和逻辑思维,他们能通过分析复杂的上下文来解决某些关键问题,他们在学习中倾向于更多利用内在的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必要时能对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改组。这种学生能很好地进行分析,愿意独立学习,个人钻研,明确提出自己的目标。与“场依存”的学生相比较而言,他们不大善于社交,在学习中表现出善于独立思考潜心钻研的精神,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学习语言形式,注重语言的准确性。

1.6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分配不同的学习任务

人们一般认为场依存者比场独立者更适合外语学习,尤其体现在听说上。有些实验的结果支持了这一观点,但也有些实验得出不同的结论。善于交流的学生并不一定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特别体现在四级英语考试中。不同认知风格的学习者应能够根据学习的需要灵活分配不同的任务,扬长避短,促进外语学习。由于场依存者移情程度高,擅长于在自然情境的交流过程中习得语言,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跳读寻找具体信息、找寻句法及语义线索、分类及填补信息等活动进行指导。

2、结语

学生才是教学中的主体,我们一定要认识这一点,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强调学习任务的情景关联,同时又注重师生的互动。这不仅能极大地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拓宽教师的教学视野,还能突破以往的“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方式,促使学生由“维持性思维”向“创新式学习”的转变,由“机械思维”向“发散思维”的转变,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证明,通过贯彻任务型教学法和建构主义教学法,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和开展各种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活动,营造一种轻松、愉快并带有挑战性的任务学习情境,能够有效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更好地适应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2(4),总第79期.

[2]范琳,张其云.建构主义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契合[J].外语教学,2003(4).

上一篇:起重机顶升系统故障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研究 下一篇:浅谈大学生经济资助的管理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