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康活动在高校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08-17 05:25:20

团康活动在高校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它对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甚至关乎学校的招生,关乎学校的发展,因此,高校管理者都给予班级管理以高度关注和重视,同时也进行着班级管理、服务一系列的研讨。本文着重探讨团康活动在高校管理中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如何推广应用。

关键词:团康活动高校班级管理班风学风

班级作为高校组织结构的细胞,班风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已成为摆在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从高校班级管理的现状分析入手,探讨团康活动的开展对班级管理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如何应用推广。

1、高校班级管理的现状

1.1缺乏良好的班级管理目标

良好的班级管理目标能起到以下三个作用。(1)指向作用。管理目标是为班集体树立的方向标,它对全班学生的活动、行动具有指引作用或指向作用。正确的管理目标能引导班级活动沿着正确轨道前进。相反,错误的管理目标,会使班级活动偏离轨道。(2)推动作用。具有一定难度的管理目标,对班级成员可起到鼓舞人心、激励精神的作用。因此,班级管理,必须有一个总体目标标准,在这个总体目标标准下,规定各项工作的具体目标标准。而如今,以90后学生为主而构成的班级,他们更加强调自我,很少有为班级付出的想法,很难形成创造良好班风、学风的合力。再加上班级管理者-----辅导员,事情繁杂,很少有心思、有时间考虑班级的管理问题,很多事情都是按部就班。结果,很少班级会制定相应的班级管理目标。因此,为了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辅导员和班干要根据专业特点,重视制定不同时期的管理目标。

1.2缺乏班级凝聚力

如今,高校大学生基本上由“90”后组成。这一学生群体的性格千差万别,他们更加强调自我,在生活及学习上以“自我为中心”,很多都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观念,班集体归属感不强,因此导致班级缺乏凝聚力。他们的“自我”经常表现在不参与班集体活动,特别是缺乏吸引力的活动。

1.3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

“90”后的学生,大部分为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情况都较好,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特别是在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不良行为,自我管理意识淡薄。他们并不能理解什么是自我管理,为何要实行自我管理。在班级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主要表现在:经常性旷课、沉迷网络游戏、生活自理能力差等。班里如果有几位自律性差的同学,其他同学就有跟风行为,不能自控。这样,自然而然就会影响整个班级的整体管理目标。

1.4出现常见的人际交往心理障碍

(1)孤僻封闭心理。有些学生由于受到社会条件、自然环境或个性特征的限制,从而形成一种封闭心理。具体表现为:喜欢独处、不喜欢与人交往,不善言谈,属沉默型。这种封闭的心理严重影响了这些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因此常常会感觉到内心孤独、失去了生活的价值感与意义感。这种心理也会导致班级上的同学缺乏交流,影响同学关系,不利于班级团结。

(2)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是由于自己对自己缺乏信心而导致了过低的自我评价。自卑的人容易自惭形秽,自暴自弃,不敢与人交往,总认为自己比别人低一等。自卑是一种自我否定、自我轻视的情绪体验。有自卑感的人通常在群体中回避他人,不敢正视他人,不敢参与集体活动。

(3)恐惧心理。恐惧心理主要表现在与人交往时,感到害怕、紧张,说话语无伦次。恐惧心理的人缺少与他人的交流,容易被人疏远,不利于班级团结。

(4)嫉妒心理。嫉妒心理的人不能正确对待他人的成功,内心失去平衡,会暗里嘲讽他人、敌视他人,心情不愉快。由于经常对他人表示不满,因此极少人会与其交往,造成其交往变得更加困难。

2、团康的定义与特点

团就是团体,康就是康乐。顾名思义,团体康乐活动就是使人身体健康,心情愉快的活动,而其价值正在于经由活动的进行中,培养群性,促进团体合作与公平竞争,服从领导与被领导,达到寓教于康乐的功能。它具有以下特点:健康性、灵活性、趣味性、娱乐性、参与性。团康的种类包括歌唱、舞蹈、游戏、趣味竞赛、笑话、谜语等。

3、高校班级管理引入团康活动的必要性

3.1有利于学生养成遵守班级纪律的习性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高校教育工作者都会按照班级及专业的特点制定班级管理的规章制度。但有些规矩,形同虚设,同学都不遵照执行。更有甚者,出现反抗及抵触情绪。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绪,主要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而团康活动重在于在寓教于乐,每个活动都会有相关的规矩,有相应的奖惩措施,学生在活动中容易遵守规矩。通过团康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培养学生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及对班级的责任感。

3.2有利于增进同学相互之间的感情

以班级为高校管理单位的学生,虽然他们在同一个地方、同一个时间上课,但他们只是机械性地聚集在一起听课,极少交流,导致同学之间的感情不深,班级很难形成融洽和谐的局面。部分学生以宿舍为单位,形成“小团体”,与其他宿舍的同学持对立面,关系恶劣。团康注重设立游戏的目的、注重团队合作、注重如何分组(会根据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进行分组)、注重组里队员的变化。在活动中,由于存在竞争,存在成功与失败,因此,势必促使队员之间进行交流讨论,最终选出问题最好的解决方案。这样,自然而然就增加了队员之间的合作交流,增进了同学相互之间的感情。针对学生之间有矛盾的,可以制定相应的团康活动方案,已达到化解学生矛盾的目的。总之,团康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交流。团康活动的交流区别于网络、电话、面谈等方式的交流,消除了以上几种方式所带来的距离感,空洞感,这就是团康活动的优势所在。

3.3有利于构建和谐、凝聚力强的班集体

大学班集体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子而组成,每位学生都盼望有一个温暖、健康、和谐的大家庭。团康活动是一种团体的、快乐的、健康的娱乐活动,如能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开展有目的性的团康活动,则能达到有效建立和谐、凝聚力强的班集体的目的。

3.4能刺激学生参加班级活动

班级是高校教学管理的最小单位,班级是否能够提供有趣、有意义的活动对学生的成长也至关重要。学生不参加班级活动,主要原因是班级活动缺少吸引力、缺少教育意义。团康活动具有健康、趣味、娱乐性等特征,因此,高校管理者------辅导员,如能有效地组织团体康乐活动,则能很好的刺激学生参加班级活动,较少学生空虚的时间,使学生能真实地感受到班级的归属感,同时又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4、高校班级管理引入团康活动的可行性

4.1硬件设施及设计要求的可行性

团康活动的开展需要活动场地,简单的道具。在高校中,这些硬件设施是必然存在的。团康活动的资料可来源于:日常生活、职场、报纸杂志、电视广播、互联网。团康导人员可针对活动目的进行材料的收集并加以改进。

4.2团康活动的健康、趣味性符合大学生的特点

当今大学生年轻,充满活力。他们喜欢新奇、趣味性强的活动。而团康活动的特点正好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团康导人员如能对活动的内容及形式进行创新,将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当中。学生就不会感到大学生活枯燥、乏味,年轻与快乐之心就不会枯竭。

5、如何在高校班级管理中推行团康活动

5.1培养一支解团康导人员队伍

要保证团康活动有序、顺利地进行,需要一支对团康活动熟悉的人员来主持活动。因此辅导员要对团康导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团康导人员需具备以下素质:(1)语言表达能力,口才好、不怯场,说话流利响亮;(2)有一定的才艺,能活跃现场气氛;(3)反应灵活,风趣幽默;(4)要学会控制会场的秩序;(5)遇到同学犯规,能给予适当的指正。除此之外,团康导人员还要熟悉团康导的步骤及方法,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年龄、兴趣特点制定相关的活动内容。

5.2团康活动的设计思路及设计原则

根据特定时期的特别需求而设计;从调动大家的积极参与意识为出发点;根据团队中存在的问题,本着寓教于乐的目的而设计;根据有关资料,结合本团队的实际,改造、创新后为我所用;考虑可操作性。团康活动的设计要符合以下原则:需切合主题有教育性能大众化有新奇感、富幽默感、有冒险性、具安全性

5.3坚持持续改进、提高

团康活动开展要有持续性,一学期里,辅导员可根据学校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进行活动主题的设定,团康导人员要有创新意识,根据活动主题,结合时事,努力寻求新的活动形式及活动内容,进一步提高活动的吸引力。另外,管理者可根据学生不同的特性,进行团康导人员的更换,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能。

6、结语

团康活动可以打破隔阂,消弭彼此间的距离,增加生活情趣,营造欢乐气氛,使人们获得情绪的释放,满足精神的需求。团康活动能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能够提升个人的情商,能够增强团队合作与团体凝聚力。在班级管理中开展团康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导向,纠正不良行为。因此,在大学班级管理中,辅导员如能很好地利用团康活动经营管理班级,那么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优良班风、学风也就自然形成。

参考文献

[1]杨振斌,徐帮学.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指导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5,p175-177.

[2]李小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5,p85-88.

上一篇:浅谈电力企业市场营销的新理念及策略 下一篇:高职院校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