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习作实践中提升写作能力

时间:2022-10-20 09:16:03

让学生在习作实践中提升写作能力

巴金说:“只有写,你才会写。”老舍也说:“不断地写作才会逐渐摸到文艺创作的底。纸篓子是我的密友,常往它里面扔弃废稿,一定会有成功的那一天。”游泳健将是在游泳中练出来的,钢琴演奏家是在弹奏中练出来的,“写家”(在西文中作家称“写家”,作品称“写品”)需要不停地写、写、写。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处处都是写作的对象,时时都有好素材。写作的秘诀就是留心观察生活,大胆地去写。

一、在习作实践中体会写作的乐趣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对写作充满抵触心理,视写作为畏途。原因不外乎无材料可写,无话可说,不会选材,难以确定中心,语言贫乏,不善表达。而出现这种状况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学生缺乏对生活的热爱,缺乏写作兴趣,没有从写作中体会到记录生活的乐趣。为了改善这一现状,笔者采取了以下的措施:

1.坚持让学生写“每日一记”,让他们把每天发生或观察到的事物记下来;2.要求学生每天至少选出一篇优秀范文,并对这些优秀的范文评定星级,积累到了一定数量可以换取相应的礼物,激励学生主动去留意身边的事物,乐于表达自己的见闻及感受;3.笔者还通过“班级趣事”小栏目组织学生开展“小记者”活动,让学生把看到、想到的事写出来;4.鼓励学生及时把每天的作品输入电脑,最后由值日班长把作品分享到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和微课掌上通等新媒体平台,让广大读者一睹为快。

有了读者群,学生写下去的动力就会增强。面对邮箱里的作品,教师最好在接到邮件的第一时间回复并鼓励孩子。为了便于保存和共享,我班开通了百度云盘,全班共用,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凭借公共的账号和密码登录,每一次作品完成后自行把作品上传到云盘自己的文件夹里,使用和查找起来都很方便。如此一来,学生自身的写作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其作品通过各种发表渠道进行了展示,从而激发了同学们的写作兴趣,促使其爱上写作。

二、在习作实践中激活写作的素材

同学们在写作时常感觉没有东西可写,写平常的事觉得没有味道,特别的事又不可能时时发生,在他们看来生活是那么的平淡,在他们的心灵上激不起一点涟漪。当学生连续几天都为写什么发愁的时候,笔者就鼓励学生把看见的事物写下来,同时记录下自己内心的感受,鼓励他们将一颗滚烫的心融入平凡的生活,爱自己,爱父母,爱学校,爱班级,并珍惜和他们在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这些都是很好的贴近生活的写作素材。

学会留心观察生活很重要,我们身边的大部分人都过着很普通的日子,但如果同学们仔细去观察,就会发现他们身上蕴含着丰富的故事,有着不一样的精彩。只有不断地深入挖掘,写作的触觉才会更灵敏,才能找到好的写作对象。比如保安叔叔、保洁阿姨、快递哥哥、外卖伯伯、卖菜大妈、打工兄弟、街头小贩、家长义工,朝夕相处的亲人、老师、同学……只要我们认真地去观察他们,写出他们真实的生活状态,不矫揉造作,不胡编乱造,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就能写出动人的篇章。

三、在习作实践中然写作的技巧

笔者曾经做过一次“习作课上,你希望老师讲什么”的调查,有百分之八十的学生说想听老师多讲一些写作技巧,可见“技巧写作法”已经深入学生内心。但实际上教师通过阅读教学以及习作教学,同学们在小学阶段掌握的写作知识就已经很丰富了,不少学生都能说出一些门道来,但是这些“技法”并没有使他们的习作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这就需要学生在不断的写作实践中,通过自我感悟内化这些写作知识,将其转化为习作能力。只有在不断的写作实践中,学生才能领悟到怎样用词造句才更贴切,怎么选择材料才能突出中心,用哪些描法才能将事例写得更加具体生动。这就像一个人学游泳,只有不断地在水里游,才能熟练地掌握游泳的技巧,纸上谈兵学不到真本事。

在写作实践中,教师的适当点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看图写话的习作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充分地看图,然后让学生自由说,在评价学生所说的基础上再进行讲评、点拨:你如果能把时间说清楚就更好了;你把人物的对话说得很到位,让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就这样,教师通过点拨,将对习作的要求巧妙地渗透到了说话练习中。接着让学生开始写片段,教师在评讲学生习作片段时,也可以通过提问方式再次引导学生强化习作要求,不断在现场修改的过程之中内化习作要求与写作技巧,比如提醒同学们把事件发生的时间写清楚,把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写清楚……试想,这样切合学生实际的习作指导还能不受学生欢迎吗?

当代教育家朱永新曾经跟老师们打赌:如果你坚持写十年教育随笔(日记)而不成功,我赔偿你10万元。可见,动笔写,经常写,是最简单也最神奇的成功学。让学生写起来吧,因为只有写,才会写!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凤岗镇中心小学】

上一篇:浅谈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下) 下一篇:高中“三快四美121”合作式议论文写作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