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课教学策略

时间:2022-10-20 09:14:46

大班科学课教学策略

小学阶段,学生应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到的知识将对后继学习产生重大影响。

一、加分减分评选科技之星,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针对我校每班七十多人的大班额教学,科学课堂中的组织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收到良好效果的基本保证。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可以看到探究活动在学生的兴奋大叫中开始,伴随老师和学生的手脚忙乱进行,在教师声嘶力竭的叫停和学生的依依不舍中结束,出现了“一动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的局面。课堂上热烈闹闹,但学生的能力是否在发展,思维水平是否能提高,值得怀疑。因此针对上述情况,为了有效组织科学课堂,每学期的第一节科学课,我就将学生的坐位编排好,划分为十二个小组,每组选一名小组长。对每节科学课实行加分减分制度,并把加分减分细则公布于众,让每个学生心里明白哪些方面可以加分,哪些方面可能减分。一月一总结,全班前三名可以自选座位。第一名被评为本月“科技之星”,名字张贴到黑板上,号召全年级的同学向其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各方面的行为习惯正在逐步养成。科学课堂出现了“动而不乱、一收就灵”的局面。

二、课前充分准备,教师提前预设,培养学生善于实验的习惯

科学教师课时多,设计的班级多,有时直接导致许多教师无力准备实验器材,能省就省,使实验教学大打折扣,碰上要在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就更是难以落实。教学预设不足,主要表现在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不了解,没有提前预防,实验前没让学生明白实验目的。针对上述情况,教师应重视实验教学的课前准备,在深入研究课标要求及教材意图的前提下,从多方面精心准备,做到有的放失。课前为实验探究准备有结构的材料。材料的准备一是要有一定的数量,以满足全体学生的需要。二是要有一定的结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以揭示相应的科学道理。材料可以教师准备,也可以学生准备。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准备材料的机会和时间。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设计好各个实验环节,更多的考虑如何契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思维发展水平。对于每个实验,可能会出现的结果,老师应做到心中有数,及时调整实验材料及步骤,从而使学生对实验产生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实验的习惯。

三、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优势,培养学生乐于合作的习惯

教师利用科学实验的特殊性,对学生进行不同角度的定位。为了达到同一目的,承担不同任务的学生就会自觉融入小组合作中。实验过程分工越细,范围越广,得到的合作机会越多,学生的合作体验也就越深。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基础、能力、兴趣等多方面把5―6名学生分成一个组。每组一名组长,有记录员、材料员、实验员、汇报员、协助员。针对不同的实验,交换各自的职责。看谁在小组表现积极,能出色的完成任务,并且能与其他组员配合默契。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我发现孩子们乐于合作,乐于探究。逐步形成了积极的合作态度和坚定的合作意志。

四、探究过程中发挥评价作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

在科学探究中,学生的自信心很多方面来自教师的鼓励。评价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在科学学习中,对学生的评价是全方位的,评价的方法也是多样的,只要在探究活动中有进步的表现,哪怕是一点点,我也会及时给予表扬。如:能实事求是回答问题的,能积极思考问题的,探究中能积极合作的,能为他人成功而喝彩的,能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实验结束后能主动整理实验材料的……。只要某一方面较好,就给予鼓励性的评语。要使学生主动探究并形成习惯,应强调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同时对学生探究过程和结果的检查也是不可少的环节。新课程实施以来,对学生的作业、探究活动、准备活动、动手操作、行为习惯等各方面都给予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老师重视他们的活动。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学习科学就会积极主动,探究习惯也会慢慢养成。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要用一种全新的、赏识的眼光来积极评价孩子们的探究活动。要让孩子们充分体验到喜悦,要把他们遭遇的挫折和失败转化成再探索再学习的动力。

【作者单位:秭归县实验小学 湖北】

上一篇:潜心阅读多元感悟 下一篇:关于对小学科学教学策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