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那普利对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神经内分泌的影响

时间:2022-10-20 09:04:44

依那普利对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神经内分泌的影响

【摘要】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对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采用依那普利治疗前后总体及不同心功能的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B型脑钠肽(BNP)水平。结果:依那普利治疗后的总体及不同心功能的NE、AngⅡ及BN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

【关键词】 依那普利; 先天性心脏病; 心力衰竭; 神经内分泌

中图分类号 R5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9-0020-01

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较高,左向右分流型为常见类型,易伴发心力衰竭[1]。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内分泌激活,主要表现为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升高[2]。依那普利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用于心力衰竭的治疗[3]。本研究分析依那普利对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59例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其中男35例,女24例,平均年龄(14.4±2.8)岁;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14例,Ⅱ级17例,Ⅲ级16例,Ⅳ级12例;房间隔缺损36例,室间隔缺损23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及超声心动图确诊。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依那普利抗心衰治疗,剂量为0.8 mg/(kg・d),分两次口服。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8 h后抽取5 ml静脉血,置入抗凝管中,高速离心保留上清,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甲肾上腺素(NE)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B型脑钠肽(BNP)水平。

1.3 评价方法

检测分析依那普利治疗前后的总体及不同心功能的NE、AngⅡ和BNP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依那普利治疗后的总体及不同心功能的NE、AngⅡ及BN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

3 讨论

神经内分泌的紊乱是先天性心脏病的代偿期与失代偿期的特征之一,因此,多种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释放增多。此外,以上物质水平异常不仅可导致血流动力学异常,而且可加速心肌重构。心力衰竭是先天性心脏病的常见症状,神经内分泌紊乱可影响该病的治疗效果,因此,神经内分泌改善情况可作为先天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疗效的评价指标。

本研究发现,依那普利治疗后总体的NE、AngⅡ及BNP水平低于治疗前,提示依那普利可降低神经内分泌水平,主要原因为依那普利本身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舒张血管、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功能。此外,治疗后不同心功能的三指标也优于治疗前,进一步表明依那普利对改善神经内分泌紊乱有效,提示依那普利对先天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应用范围较广,对不同程度的心力衰竭均有效。研究指出,婴幼儿体循环阻力调节依赖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当该系统存在紊乱时,可影响心力衰竭的疗效。依那普利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有抑制效果,这也是依那普利可改善神经内分泌水平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轶男,董湘玉,常欲晓,等.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肺功能相关研究[J].临床儿科杂志,2012,30(8):724-726.

[2]王新卫,俸勇强,唐沙玲,等.先天性心脏病神经内分泌的变化[J].医学综述,2008,14(5):696-698.

[3]裴文楠,李婷婷,唐渝平,等.依那普利、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83例远期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07,36(6):537-538.

[4]黄庆飞,赵文李,春丽,等.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治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0):191-192.

(收稿日期:2013-06-23) (编辑:连胜利)

上一篇:MRI在脊柱损伤患者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下一篇: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误诊2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