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特征分析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10-20 09:02:19

“95后”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特征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 要:“95后”大学生已经成为我国高校的主体人群,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95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本文通过分析“95后”大学生思想与行为特征的成因,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新特征、新情况,提出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

关键词:“95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征;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3-130-2

0 引言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始终摆在重要位置。自2013年9月以来,“95后”大学生陆续开始进入大学校园,意味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进入“95后”时代。通过研究分析“95后”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征,探讨加强和改进“95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对于提升“95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的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95后”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征

1.1 思维活跃,自我为中心突出

由于时代原因,“95后”大学生大部分为独生子女,父母更加宠爱,所给予的物质生活条件更加优越,因此,使得他们从小喜欢在各方面彰显自我,对新鲜事物表现出更强的好奇心。在信息化的时代,“95后”大学生能够通过网络来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了解并接受各种新生事物,增长见识,使得他们更关注自我,在意个人的主观感受,久而久之变得以自我为中心,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主观判断。当与人产生分歧时,难以接受不同意见,也经常可以发现“95后”大学生对人对己标准不一,对人严格,对己宽容。

1.2 思想开放,心理承受能力弱

“95后”大学生处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网络通信技术发达,能够通过各式各样的途径获取信息,可谓见多识广,他们思想开放,有很强的包容性,热衷于接受新鲜事物,尤其对有个性的事物感兴趣。但是,“95后”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心理承受能力较弱。他们从出生开始,就集父母长辈的宠爱于一身,学习以外的事情都被大人大包大揽,因此,缺乏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能力,遇到困难和问题往往不知所措,不善于寻求解决问题的渠道,缺乏承受压力和经受挫折的经验,从而容易产生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

1.3 目标高远,功利明显

社会发展越来越快,信息化水平越来越高,“95后”大学生通过网络能了解世界多元文化,接触各种文化价值和理想信念,对于自身未来有着更加高远的目标。“95后”大学生虽然明白应该通过努力学习来赢得自己的人生和未来,但是由于年纪尚轻,思想尚未完全成熟,容易受到社会上一些负面现象的影响,在实际行动上普遍表现出不能脚踏实地,而是幻想“立竿见影”。对各类评奖评优等对个人发展有益的事物更为关心,甚至有时会不择手段来维护和争取自身的利益,功利表现明显。

1.4 充满激情,团队合作意识弱

“95后”大学生喜欢尝试各种新鲜事物,乐于参加学校的各类社团活动以及社会实践,对于自己参与的活动表现出极高的热情,能够全身心投入,并且十分在意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但是,由于“95后”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到大缺乏与同伴亲密生活的经历,常以个人为中心,缺乏集体归属感,在过分在意自身表现的情况下,往往忽略了与他人的配合。再者“95后”大学生对团队精神有不同的认知,也导致相互之间很难开展合作。

2 “95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征的成因分析

2.1 经济全球化和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影响

“95后”大学生思想行为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是深远的。一方面,“95后”大学生不再单纯地追求学习成绩,而是通过各种途径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带给他们更大的压力甚至是恐惧和不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西方文化价值观也深刻并且广泛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使得部分“95后”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偏离了正确的方向。

2.2 网络信息化的到来

网络信息化时代来临,让“95后”大学生体会到方便快捷和开心快乐的同时,也给他们的思想行为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冲击。一是网络上言论较为自由,传播速度快,但是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和约束机制,使得网络空间各种不良思潮泛滥,而当今“95后”大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是非判断能力和自我调节与控制的能力还不足以与这些不良信息相抗衡;二是生活习惯的影响。“95后”大学生由于网络普及而出现较普遍的“宅居”现象,与现实社会缺乏更多更真实的接触和交流,这也导致他们在生活作息和时间利用支配上的不合理。

2.3 社会环境的影响

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体制转型时期,“道德失范”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如经济生活领域的假冒伪劣、分配不公;政治生活领域的、;社会生活领域的信用缺失、坑蒙拐骗等。当人们不能正确区分善恶、是非、美丑的时候,内心必然存在对伦理道德的疑惑,当代大学生中也普遍存在这样的道德困惑。

2.4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影响

总体来看,高校目前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单一、内容固化、缺乏针对性。此外,还存在教育手段落后,教育力度不够的问题;存在只强调抓学生分数而忽视思想品德的培养,只注重专业教育和科研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等不良倾向,这些做法都不利于促进当代大学生正确人生观的树立。

3 “95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对策

3.1 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多渠道完善人格教育、心理教育和生活教育

高校要为“95后”大学生补基础教育在人格、心理和生活方面缺乏的课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必须不断加强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高校要致力于拉近教育者与学生的距离,让责任教育、感恩教育等接上地气。从辅导员、导师、班主任、专业教师到课堂和学生活动,教育者应当从细微着手,从生活入手,逐步上升到心理和人格引导,成为学生生活中的朋友,在思想和行为上起到引路人的作用;课堂教学也应当基于课本而高于课本,增加实践应用和综合素质培养,培养健全人格的发展。

3.2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水平,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人格魅力

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增加知识储备,提高自我各种能力,不断拓展视野,勇于接受新事物、 新理念,做一个受学生信赖、善于与学生沟通的教师。可以采用直接教育和间接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运用各种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把教育内容和要求融入“95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工作中,使他们在无形中接受教育,产生共鸣,减少对思想教育的抵触。转变教育理念和方式,给予学生理解与包容,以平等的身份与其交流,尝试着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多倾听他们的心声和想法,引导他们判断是非,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要多为学生创造施展才华的机会,指导他们学会规划人生,合理利用大学时光,为今后的发展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3.3 整合课内外资源,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积极引导学生走出寝室

“95后”大学生相较于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教育更乐于接受具有主动参与性的教育活动,而且大部分课余时间都用于上网娱乐,学习的时间相对少之又少。作为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重视网络阵地建设,整合资源,将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纳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规划中,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团学社活动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长知识、受锻炼、增才干,形成全面育人的长效机制。以此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引导同学们走出寝室,告别“宅居”,焕发应有的青春活力。

参 考 文 献

[1] 孙慧,温雪松,陈凤平,王美玲,肖月生.“95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5(38).

[2] 李晓霞.95后大学生思想特点现状探究[J].山西青年,2016(2).

[3] 陈晓.基于95后大学生发展现状的高校德育工作探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2).

[4] 喻华杰.高校“95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探析与对策[J].信息周刊,2014(50).

[5] 鲍翔龙,甘凡.浅析当代大学中“95后”年轻大学生行为特征[J].西江文艺(下半月),2015(7).

上一篇:对海阳市乡镇干部队伍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下一篇:基础泰语实景会话视频素材编辑与应用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