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大学生学习倦怠原因分析

时间:2022-08-23 12:30:56

95后大学生学习倦怠原因分析

摘 要:本文从各个角度对目前95后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习倦怠心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从大学生学习倦怠心理的含义、表现入手,分析了产生大学生学习倦怠心理的原因,最后针对大学生学习倦怠心理提出有效的调适措施,对大学生的学习和成才有利。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因;对策

大学生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到厌烦,从而产生身心俱疲的心理状态,并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状态,从而影响生活状态。目前,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大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容乐观。

基于我国教育事业的现状,学生在经历了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又马不停蹄的继续为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而昼夜苦读,奋发图强。高考结束后,长时间的巨大精神压力骤然消失,紧绷的神经得以松懈,加之大多数高中老师对同学们宣扬的苦过高中三年,大学就无忧无虑的观念,许多同学到了大学就出现了学习倦怠的现象。特别是近年来,这一批成长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95后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象尤其突出,故特此分析原因。

一、大学生学习倦怠的表现

一是情绪低落。处于学业倦怠状态下的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在课堂上或学习过程中容易感到疲劳、嗜睡,容忍度低、性急易怒、沮丧无助,有一种衰竭无助感,自信心不足。这种倦怠状态的持续可能导致学生的厌学心理,甚至导致退学,同时严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是行为不当。行为上表现出一系列的逃避和退缩等不良行为。处于学习倦怠中的大学生,由于对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出现逃课、不听课或上课睡觉等行为;对学校课业漠不关心;拒绝接纳老师,不尊重老师,不仅如此,对同学也持多疑妄想的态度,很少与同学接触,对周围的人和事漠不关心,甚至有敌对心理。

三是自我成就感降低。学习倦怠会导致自我成就感降低。主要表现为对自己评价的降低,学习倦怠者感觉学习中不再有什么值得去学的地方,这时他们会感觉自己付出的努力没有效果或收效甚微,逐渐产生较强的自卑感。

二、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

(一)客观原因

一是管理、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体系陈旧。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高校的多数课堂授课方式还是以课堂讲授为主,忽视实践活动,重视传授知识,忽视学生的能动作用和能力培养。有些教师不主动更新知识,存在照本宣科的现象,这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就产生逃课、上课做无关的事情的现象。另外,目前高校现行的课程考核以考试为主,考试普遍采用闭卷和开卷两种方法,笔试的仍以闭卷考试为主,考试命题也以反映机械记忆的能力为主,创新能力的综合性、提高性的题目不够,另外,还存在上课划范围、考试靠范围的现象,即使不上课的学生,考前把范围看好了、记牢了,同样可以考到很好的分数,这使那些学习认真的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怀疑认真学习的必要性。

二是激烈竞争导致焦虑心理。学习焦虑是指大学生由于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致使自尊心、自信心受挫或失败感、内疚感增加而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正常的适度的焦虑是学习所必须的,但焦虑过度,会对学习起到破坏作用,由于各方面的压力与学习难度,使大学生在环境的影响下,形成了学习过度焦虑和心理压力。

(二)主观原因

一是目标不明确。在中学阶段几乎每个学生的唯一目标就是考上大学,至于考上大学以后的目标比较模糊,因此当很多学生考上大学以后就没有了压力和目标,不知道在大学里该做些什么,经过大学学习自己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他们在大学期间没有明确的目标,缺乏人生规划。

二是不能正确的面对诱惑与适应新的学习。目前,国家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新鲜事物层出不穷,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社会的突变,机制的转轨必然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深刻的影响。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也有很大的变化,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知识贬值,社会分配不公现象,日益动摇着大学生对学习的信心,使大学生开始怀疑读书的价值,由刚进入大学后充满希望到失望,失去学习热情,学习动力也随之降低,产生学习倦怠现象。另外,进入大学才发现,大学原来也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美好,仍然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本来以为可以轻松了,但是,现实告诉他们,大学原来不是那么回事。这对刚入大学的学生来说是个很大的打击。

三是专业兴趣。有相当部分大学生在入学前对所学的专业了解甚少,报考专业时,许多学生并不十分清楚自己所报专业的特色及社会价值,甚至不清楚自己真正喜欢什么专业,在这种情况下,往往盲目地填报志愿,入学后才发现对所学的专业毫无兴趣,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也无法建立起专业兴趣,但由于各种原因,又无法转专业学习,不得不继续自己所学专业,对所学专业产生了“抵触心理”从而失去了学习兴趣,厌学情绪与日俱增。

四是个体因素。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倦怠与本身的人格特征有密切相关,具有某些不良人格特征,如不现实的理想和期望、较低的自我价值感,自信心低,情绪的稳定性低、高焦虑、外控信念低等对自己的优缺点缺乏准确的认识和客观评价等,这类学生容易产生学习倦怠。

三、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对策

一是引导大学生确定合理的目标。根据心理学研究,目标激励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激励方式,在学习倦怠的预防中,可以引导大学生建立合理的学业目标,有了目标大学生就有了前进的动力和方向。目标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过高难以实现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过低没有成就感,难以起到激励的作用。

二是积极发挥高校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了维护和增进学生心理健康,预防心理疾病发生,学校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机制系统,开展一系列心理导向活动来引导不同时期大学生,增强大学生对未来生活的预见性。

三是激发大学生学习热情与斗志。大学是一个为大学生提供精神食粮的场所,过度的学习压力和学习焦虑,使大学校园的理想精神日渐缺失,影响了学生的精神面貌,破坏了应有的学习情趣,损坏了学生的身心康,为大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意志砥砺的机会"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通过灵活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激发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热情与活力,克服日常生活中的慵懒思想,呼唤自信,振作精神,让年轻的学子激荡起应有的活力和热情。

参考文献:

[1]杨丽娴、莲蓉.学习倦怠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集美大学学报,2005,6(2):54-57.

[2]转引自魏婷.大学生学习倦怠初探[D].合肥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7(6):1,15-21.

[3]曾玲娟.解读当代大学生的学业倦怠[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6(4):27-30.

[4]唐文清,范会勇.大学生学习倦怠及其对策[J].南方论刊,2007,5:100-101.

[5]D引自谢丽霞当前大学生厌学情绪评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8):140.

[6]转引张学众.自大学生学习倦怠心理探析[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7,10(5):69-70.

[7]孙晓莉.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及成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5):21-40.

上一篇:利用新闻媒体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策略研究 下一篇:记者在外出采访的过程中应当使用到的应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