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机遇 发挥优势 全力打造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时间:2022-10-20 08:47:07

抢抓机遇 发挥优势 全力打造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宾西经济技术开发区是2002年9月11日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2010年6月26日,被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二十多年的发展,充分体现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成果,突出表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站在新起点上,成为区域经济的龙头;在产业上形成了各具特色、层次较高、规模较大、对地方经济拉动较强的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突出;城市建设向更高层次迈进,基本实现了向工业化新城的跨越。诸多优势条件,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未来一个时期继续探路领跑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二五”期间,宾西经济技术开发区将牢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产业兴县,项目立区”战略,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全力打造综合环境优越、布局结构合理、产业特色突出、服务体系完善、支撑能力强劲,城市个性鲜明的现代化开发区。围绕这一思路和目标,宾西开发区将抓住全省打造“经济区、十大产业”和哈尔滨市建设“大哈东”发展战略的重大机遇,努力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在区域经济中继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一、抢抓发展机遇,奋力实现园区的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新突破

宾西开发区始终秉承“项目建设是发展之本、强县之基、富民之源”的发展理念,针对当前形势的新特点和新变化,实现了由项目数量规模向质量效益的及时转变,根据项目“前期谋划、项目引进、落地生成、服务支撑”的周期,扎实做好每一个环节。一是坚持在招商引资中强化力度并活化方法,不断壮大园区产业规模。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一大法宝,紧紧围绕“三个基地、一个产业”的主导产业发展格局,强化对龙头项目和重点企业下游项目的引进。确定了项目信息搜集、筛选、论证、洽谈、签约体系,专题谋划项目,制定了以投资强度、单位产出效率、单位税收额度、建筑容积率等为主的准入标准,确保项目用地得到集约利用,坚持“对财政税收有贡献、对产业发展有拉动、对就业岗位有提供、对农民增收有帮助”的原则,围绕壮大主导产业、促进产业升级、承接产业转移项目开展招商引资。今年成功签约的洋河股份(苏酒集团)白酒灌装项目是宾西开发区迎来的首家世界500强企业。二是实现项目建设无缝对接,提供从签约到投产的全程一条龙服务。严格实行“项目建设情况全面准确了解、项目存在问题第一时间掌握、项目遇到困难最快速度解决、项目审批手续高效包保办理”的四条服务金标准。县级领导、项目引进部门、开发区管委会和招商局等组成的专项推进组,定期进行“走企业,解难题”的现场办公,及时破解瓶颈、督促工程进度,确保项目早日投产达效。三是着力构建多层次、网络化的包保服务支撑体系。完善产业发展扶持政策,鼓励优势企业做优存量,以新资本优化结构、增强内生动力,目前区内的宾西牛业、奥瑞德等多家企业正在进行融资和上市培训;同时通过政、银、企联席会议制度,实现企业融资需求与金融部门的信贷投放的有机结合和有效衔接;优化劳动力环境,通过与农垦职业技术学院、哈尔滨职业学院等院校的合作,采取企业委托代培的模式,畅通待业人员向开发区企业流动的渠道,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开发区企业转移。

2013年,宾西经济技术开发区GDP实现63.66亿元,同比增长41.1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实现226.34亿元,同比增长 52.93%;税金实现7.12亿元,同比增长33.77%;进出口总额5211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48亿美元。截至目前,宾西开发区已签约企业141个,其中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79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31个,合同投资总额263亿元,合同固定资产投资178亿元,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481亿元,税金29亿元。宾西开发区已经成为全县工业经济的新平台、招商引资的新载体、跨越发展的新引擎。

二、充分发挥主导产业优势,构建产业结构高端强劲、具有强大支撑力的现代工业新体系

牢固树立以打造产业集群来提升园区工业经济竞争力的理念,加大产业资源的整合力度,充分发挥“三个基地,一个产业”的优势。在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基地方面,2014年上半年,区内的49家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共实现产值68.35亿,占全区工业产值的56.55%,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主导地位日益凸显,在宾西牛业、今麦郎面品、大北农牧业等龙头企业的拉动下,上半年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值增长了41.25%。在现代包装产业基地方面,2014年上半年,区内拥有的24家包装企业实现产值27.8亿,占全区工业产值的23%,新规划建设5平方公里的宾西轻工包装产业园初见规模,现有6个项目落户,上半年现代包装业产值增长了38.42%,随着包装产业园的不断发展壮大,现代包装产业将成为园区工业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在对俄贸易出口加工基地方面,区内的24家对外贸易出口加工企业在2014年上半年实现产值15.39亿,占全区的12.73%,对俄贸易出口加工产业已经成为园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支撑,借助全省打造东北部地区沿边开放带的有利契机,对俄贸易出口加工产业的规模和层次都将得到有效的提升。在光电产业方面,虽然区内光电企业只有5家,2014年上半年实现产值4.52亿,仅占全区工业产值的3.74 %,但是以奥瑞德光电为龙头,全力打造的光电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和技术研究中心对于提升园区科技水平和促进园区转型升级有着深远意义,目前奥瑞德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三期工程――大尺寸高品质蓝宝石材料产业基地配套项目正在建设之中,该项目建成后,园区的光电产业链将进一步延伸、规模将进一步扩张。

三、面向未来的经济园区发展要求,突出规划引领,加快配套设施外延,在更高层次上实施统筹发展

党的十明确提出要“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如何将产业园区和新城建设有机融合,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我们按照县委、县政府“有规划引领、有产业支撑、有充分就业、有配套服务、有政策机制”的要求和建设“两区一城”的战略部署,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着眼未来发展,超前做好规划。主动对接省、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围绕“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商贸服务新区和生态宜居旅游区”的总体定位,重点推进了《宾西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规划》、《哈东新城总体规划》等重要规划,从而高效地融入省、市发展战略布局,并严格按照规划实施,用高水平规划引领建设。二是努力探索区镇合一的新型管理体制,通过就打破区域行政界限、进行区域联合与协作以及适时进行行政区划调整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实行了镇区内乡镇由管委会托管的方式,把旧村改造和安置小区建设作为城镇化的重点任务推进,有效解决了征地、拆迁、社会事务管理的统一问题。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模式,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改革,构筑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障为主体、以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为补充的新型社保体系。三是坚持将“强工”和“富民”有机统一、协调发展。通过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的深入发展,农业产业化水平得到的全面提升,既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也使乡镇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不仅改造了传统农业、发展了农村生产力,还有效转变了农业增长方式,解放了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大幅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真正达到了“以工促农”的效果。从而使县域经济走出了一条由传统的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转型的科学发展之路。四是坚持探索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绿色增长的经济新模式。今后一个时期,宾西开发区将以建设创新性开发区和资源节约型经济园区为目标,完善科技自主创新体系,大力扶持一批高附加值、高成长性、高技术含量的企业,率先建成自主创新基地。通过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在孵化高新技术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发展新兴特色产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相互支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通过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平台建设为契机,宾西开发区现已形成4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园区循环化质量显著提升,在2013年第十届全国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上宾西开发区被评为“美丽中国-最佳投资环境园区”。到2015年,宾西开发区力争将资源综合利用率提高10%、单位GDP能源消耗率降低16%,确保节能减耗、绿色增长目标的实现。

蓄势而谋,乘势而上,未来宾西开发区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努力提高自主创新水平,全面增强综合实力、辐射带动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全力打造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先行示范区、引领黑龙江省现代包装产业的发展基地、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的制造基地、对俄出口贸易加工产业的振兴基地和光电产业发展的创新高地,建设成为真正的宾西现代工业新城,带动哈东地区经济协调推进,推动全县经济跨越式发展。(编辑/李舶)

上一篇:浅谈作好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法 下一篇: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的创新方法